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在实际操作时却复杂得多,原因是按照权益法的核算原理,在扣除部分投资存在的股权投资借方差额后,所有长期股权在投资存续和权益法核算的期间内,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与其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存在恒等式关系。从成本法核算转换为权益法核算后,就必须对原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进行追溯调整,否则这一恒等式关系就无法建立而不符合权益法的基本原理。本文以新准则的规范为依据,分析研究因追加投资导致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
一、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核算问题 投资企业因追加投资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投资企业应在中止采用成本法时,按追溯法调整确定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加上追加投资成本等作为初始成本。如何按照追溯法调整?我们认为,可以合并编制追溯调整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首次股权投资分录,也可以分项编制追溯调整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首次股权投资的分录。而不应该只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上的一种账务处理方式编制合并分录。  相似文献   

3.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转换会计处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一般可分为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第五条规定,投资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  相似文献   

4.
财政部 《上海会计》2001,(10):59-78
1401 长期股权投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投出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包括购入的股票和其他股权投资等。 二、企业对外进行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该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核算。企业对其…  相似文献   

5.
长期股权投资由成本法核算转为权益法核算,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法律法规要求,如行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50%(外商投资企业为25%)以上股权的,采用权益法核算;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0%及以上股权并且具有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核算.  相似文献   

6.
傅炎恒 《会计师》2009,(6):36-37
<正>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因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其核算需要由一种方法转换为另外的方法。这里主要探讨一下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从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一、因持股比例上升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原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核算。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共同控制且尤重大影响或被投资企业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时应采用成本法核算,本文主要讨沦成本法下投资企业投资收益的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8.
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进行划分,应当分别不同情况,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进行核算.实务中,许多会计人员反映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些难以把握,尤其纠结于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发生超额亏损的确认问题.本文主要讨论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发生超额亏损的确认问题.  相似文献   

9.
温毓敏 《中国外资》2013,(23):53-53
长期股权投资及其计量核算方法是会计改革的内容之一,按照现行规定,应该按照投资单位对被投资单所产生的影响,采用成本法与权益法来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核算方法,本文将围绕这两种方法展开讨论,对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核算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对外投资业务,反映对外投资状况,我国相关部门对投资业务处理进行了再次修订,推出了最新投资准则,相对以往,修订后的投资业务准则在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以及准确披露投资业务信息中表现出很大优势。投资准则的最新修订中对权益法核算与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适用范围进行了调整,本文针对权益法核算与成本法核算范围的改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
PREF ACE/前言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由过去的权益法核算变为成本法核算。这种变化的原因与成本法和权益法在本质上存在差异有密切关系。采用成本法处理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情况能够避免一系列问题,产生许多有利的后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和权益法,在概念、账户的设置、核算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两在投资成本的确定方面遵循相同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投资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按照权益法进行调整。同时《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又允许企业直接在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基  相似文献   

14.
陈硕 《上海会计》2000,(10):23-24
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中的会计处理 ,改善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 ,财政部于1998年6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投资》。投资准则的颁布对于促进企业在规范化中发展壮大、提高会计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有效程度、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长期股权投资是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内容 ,它在投资准则中有两种核算方法即成本法和权益法。通常投资单位对另一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是个逐步介入的过程 ,可能最初只拥有较少比例的股权而采用成本法核算 ;此后 ,通过证券市场或其他途…  相似文献   

15.
关于规范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的必要性郝凤霞投资按性质,可分为股权、债权投资以及对不属于固定资产的房地产投资。根据债权和股权两种不同性质、长期和短期两种不同类别的投资,在投资的核算方法上,应采取不同的会计处理原则。本文仅就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核算...  相似文献   

16.
股权转让所得和股息所得为企业投资中两种不同的收益。股权转让所得即转让股权投资收入减去股权投资成本后的收益;股息所得为从被投资企业获得的已征收企业所得税后的所得。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这两种所得都在“投资收益”科目下核算。按照税法规定,股权转让收益应并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对于股息所得,如果投资方适用税率高于被投资方的,除国家特殊规定外,应该还原为税前收益,然后并入投资企业所得,补缴差额税款。依照会计制度,企业应根据其采用的投资核算方法(成本法和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并调整账面价值。而税法上对投…  相似文献   

17.
长期股权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等规定股权投资的税务处理是按照《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等规定来执行。由于会计制度和税法两者的目的不同,对投资收益和投资处置损益等的确认时间和范围不同,企业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必须分析和处理股权投资业务对于所得税的影响。本文按照长期股权投资业务会计处理程序,逐一分析各个环节会计处理和税法处理的差异,并举例说明股权投资影响下期末所得税的计算及其处理。由于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分为权益法和成本法,本文按两种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韩海文 《时代金融》2011,(33):153-154,170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与成本法之间的转换是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一个难点,本文采取一个仿真案例,全面剖析持股比例变化导致的权益法与成本法之间的转换,以帮助读者理解、掌握相关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投资企业从被清算企业分得剩余资产,在税收和会计上均相当于处置投资资产。由于会计上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有成本法与权益法之分,根据不同方法计算确认的投资处置损益金额悬殊较大,而且两种方法下与税务上确认投资转让损益也均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新税法、新准则的相关规定,分析研究投资企业从被清算企业分得剩余资产,在税收与会计上确认的处置损益存在差异的原因及相应的税收与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20.
一、权益性投资收益的财税规定对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的账务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规定,应根据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及是否存在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否可靠取得等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及权益法进行核算,对投资收益的确认也分别采用这两种方法核算。采用成本法核算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财会[2009]8号,以下简称"《3号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