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旨在解析"臭氧层空洞"的成因;强调O3不是大气层中固的,是由O2转化成的;O2和短波太阳紫外辐射是形成臭氧层的两个必要条件;基于产生臭氧层的可逆光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机理、大气环流规律和地球轨道运动所造成的太阳辐射强度变化规律,认为极地和高山上空的臭氧层薄弱区分别是缺少太阳紫外辐射和O2造成的,是一种自然现象;根据定量分析确定,O2转化成O3的异构化过程中,每生成1摩尔O3就吸收144.198 kJ短波太阳紫外辐射能,O3形成之后吸收短波太阳紫外辐射的能力是不确定的,在吸收短波太阳紫外辐射方面,O2的作用比O3重要得多;认为现在还无法测定O3消耗物质的作用;回答了臭氧层薄弱区的季节性问题;计算了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可能面积。  相似文献   

2.
臭氧层破坏臭氧层位于大气平流层中的20-25公里处,是地球的一把保护伞.它能够吸收掉90%的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紫外线,对地球形成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紫外线的伤害。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面积近似美国大陆的臭氧“空洞”。这个空洞每年都在移动,其面积也在逐年扩大。1987年,科学家发现在北极上空也出现了一个臭氧“空洞”,其面积约为南极空洞的1/5。后来,科学家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发现了面积不等的臭氧“空洞”。科学证明,我们人类所广泛使用的氟里昂进入大气层后,在对流层几乎未分解就进了…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东北高寒地区麦田枯枝落叶在土壤亚系统中的分解及其能量流动。枯枝落叶的分解主要集中在7 ̄8月份,与土壤微生物和动物有密切关系;枯枝落叶中的能量需3.5 ̄4年才能完全释放。目前麦田能流是输入大于输出,尚未达到平衡,只是一种渐进性稳态,属负反馈调节,即土壤亚系统具有抵抗干扰和保持平衡的自我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 日本气象厅最近研究发现,在北极上空出现了与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非常相似的现象。 大气中的臭氧层由于受到氟利昂等的破坏,致使南极上空出现了一个像被挖开的大洞。但今年日本气象厅的研究人员经过分  相似文献   

5.
黑龙港地区农业——水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在港地区现状农业的问题,提出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面:(1)因地制宜,宏观调控,发展节水高效的集约化大农业;(2)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和加工业;(3)加强需水管理,实行适水种植,根据本区水资源环境条件,分淡水区、微咸水区、半咸水区及咸水区进行了农业-水资源-环境优化配置的探讨。以衡水地区为例,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对以上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定量论证。  相似文献   

6.
2007年9月15日-22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了《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十九次缔约方大会暨《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二十周年纪念活动。一、关于《蒙特利尔议定书》为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在1985年制定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7年9月16日,24个国家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持下签订了《关于消耗臭氧  相似文献   

7.
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能降耗是关乎中国工业化成败的重要举措。由于乡镇企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较大的贡献份额和较高的资源消耗水平,研究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的原因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使用1978~2004年乡镇企业的相关数据,利用因素分解方法对乡镇企业的资源消耗强度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构调整在乡镇企业资源消耗变化中的作用非常小;但是,结构调整是有利于乡镇企业资源消耗下降的,偏向资本深化型的技术进步在大多数年份却导致了乡镇企业资源消耗的上升。  相似文献   

8.
刘俊军 《齐鲁粮食》2008,(11):44-45
环境保护部、国家粮食局于今年5月9日在北京召开“中国粮食仓储行业淘汰甲基溴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山东滨州国家粮食储备库被授予“中国粮食仓储行业淘汰甲基溴贡献奖”荣誉称号,是全国十二个示范库之一。为保护臭氧层,全面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于2003年11月启动了粮食仓储行业淘汰甲基溴行动计划。我库按照国家粮食局、山东省粮食局及滨州市粮食局有关部署,积极投入到全面停止使用甲基溴的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近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决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重点扶植大寨的建设。首先,大寨将在现有薄弱的工业基础上发展乙醇等产业,年消耗玉米30万到40万吨;其次,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再次,开发特色旅游业,通过全面恢复大寨的历史面貌,让来访者看到真实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大寨景象。历史上有许多国家的领导人到过大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Malmquist动态指数与空间收敛分析方法,测度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绩效水平的时序演进与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全国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2019年均下降4.5%,且由东到西呈现依次递减的分布状态,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地域差异;从指数分解角度分析,技术进步指数是导致当下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另外,全国各地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绩效水平均呈现一定的收敛特征,整体支农水平呈稳定态势发展,但地区间的收敛速度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并积极响应涉农市场需求,创新支农工具和资金使用管理方式;同时贯彻落实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另外也要强化政策辐射效应,促进要素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耕地保护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落实耕地保护政策的具体形式,这也造成耕地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在此背景下,农用化学品投入也有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转移的风险,加剧西部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压力。然而,目前研究还鲜有这方面的报道,特别缺乏对粮食耕作面积与相应农用化学品投入间时空协同关系的分析。[方法]文章基于2000—2019年省级粮食耕作面积和用于粮食生产的农用化学品投入(化肥、农药、地膜和农用柴油)数据,利用重心模型、标准差椭圆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粮食耕作面积和农用化学品投入的时空协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0—2019年中国粮食耕作面积和用于粮食生产的农用化学品投入重心整体向西北或西部移动,其中地膜投入重心移动速度最快,重心迁移速度大小依次为:地膜(11.16 km/年)>农用化肥(5.95 km/年)>粮食耕作面积(5.18 km/年)>农药(4.01 km/年)>农用柴油(3.67 km/年);全国粮食耕作面积与地膜、化肥、农药、柴油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结论]随着粮食耕...  相似文献   

12.
文章根据下辽河平原多年的水文、气象及工、农业等资料,采用旱涝指数与正负距平、彭曼—蒙斯特公式、最小月平均径流量、恢复地下水位年需水量等方法计算,着重对下辽河平原用水结构的变化特征、水田用水时空的变化特征及生态需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同时提出对下辽河平原水稻布局进行合理的调整。结果表明:下辽河平原用水结构以水田用水为主,在平水年与干旱年水田用水挤占生态环境用水最为明显,特别是在干旱年,生态环境用水仅为0.66亿m3,辽阳市、锦州市等生态环境用水为0,无法满足生态需水;下辽河平原生态需水的变化特征为干旱年的生态需水量大于平水年,在不同水文年型中下辽河平原生态需水的恢复量变化特征为干旱年中生态需水的恢复量大于平水年;对该区水稻生产布局做出合理的调整,在平水年水田需削减9.15万hm2/a,干旱年水田需削减10.623万hm2/a,锦州市水田削减量占本市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最大。该研究结果对防止生态环境问题恶化、优化下辽河平原农业种植结构、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预境黄河沿岸湿地特征及其开发保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豫境黄河测岸湿地分布集中,沼泽面积极大,水热条件优越,地处中原,是多种水禽及其他在迁徒停留和越冬的理想栖息地,对珍稀乌类保护意义重大,目前对黄河尚岸湿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湿地的破坏和面积缩减,采取相应对策以加强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同区域在新阶段粮食连增中的贡献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将我国三大粮食功能区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因素分解为粮食单产贡献、耕地面积贡献、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值的贡献以及复种指数贡献四种,试图探讨各因素对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及时空差异化原因。[方法]利用第二次国土资源普查数据对耕地面积进行调整,采用LMDI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域粮食生产总量变化的贡献因素进行分解,并对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变化量贡献因素的时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3年间粮食三大功能产区粮食生产变化量出现显著的空间分异,粮食生产分布向主产区集中,其对全国粮食连增的贡献率达到88%。在影响粮食生产变化量的贡献因素中,粮食单产因素对粮食十连增的贡献率达到60%,成为三大粮食产区尤其是主销区粮食生产的主要贡献因素,播种面积因素(包括耕地面积贡献、粮食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值贡献以及复种指数贡献)对粮食十连增的贡献率为40%。[结论]新阶段我国粮食连增主要由粮食主产区引领,粮食单产贡献是不同区域粮食生产变化量的主要贡献因素。  相似文献   

15.
宁夏近18年来耕地面积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宁夏耕地面积为研究对象,分析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及耕地利用程度动态变化趋势,并从经济、社会、人口、技术等方面选取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12个驱动因子进行研究,分析各驱动因子对宁夏耕地面积的影响。[方法]选取1997~2014年宁夏耕地面积相关数据,首先运用数理统计法分析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近18年来宁夏总耕地面积波动较大,呈现出先缓慢增加,后急剧减少,再快速增加,最后保持平稳的变化态势;虽然宁夏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水平,但是仍逐年下降且下降速度较快;耕地复种指数呈上升趋势,表明宁夏耕地利用率在逐年提高,但总体利用水平依然较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压力、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结构调整是影响宁夏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论]宁夏耕地面积变化明显且受经济、人口、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研究当前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维持耕地数量基本稳定是否具有可行性。首先,采用文献归纳法,归纳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后,采取统计描述分析方法,运用遥感监测数据,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时期耕地变化的状况,并将我国城市化发展时期耕地变化状况与已有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研究,分析该时期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针对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采用统计和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我国当前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维持耕地稳定的有利因素。研究结果认为:(1)我国前一时期的城市化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城市空间扩张,当前的城市建设应该主要整合已经占用的土地,在原有基础上加以集约利用,而不需要大量新增建设土地;(2)由于城市建设用地比农村建设用地更加集约化,城市化发展有利于阻止耕地流失;(3)我国生态退耕工程进入到巩固阶段,生态退耕面积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4)我国后备耕地资源分布区域不均衡,通过异地占补平衡可以缓解经济发达省份耕地资源不足问题。因此,文章结论认为:城市化加速期维持我国耕地数量基本稳定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1986~2016年呼伦湖水域面积动态变化及与气候因素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呼伦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大湖,在呼伦贝尔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动态监测呼伦湖水域面积是呼伦湖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方法]以呼伦湖地区1986~2016年Landsat系列卫星TM、ETM+、OLI影像,通过目视解译提取呼伦湖31年的水域面积,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特征,并探寻其动态变化的气候驱动因素。[结果](1)1986~2016年呼伦湖水域面积动态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呼伦湖水域面积最大为1991年的2315.94万km2,最小为2012年的1761.90万km2;(2)呼伦湖水域面积与生长季平均相对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降水量、平均气温、蒸发量虽然在统计上与呼伦湖水域面积无显著相关关系,但间接地与平均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呼伦湖水域面积与乌尔逊河、克鲁伦河年径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从长期来看,呼伦湖水域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主要减少区域分布在东北部及南部;不同气候因素对呼伦湖水域面积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关关系且影响各异,需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究湖州地区太阳辐射情况,利用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湖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辐射观测资料、地面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大气成分观测资料。[方法]文章分析了湖州地区太阳辐射的变化特征,并检验了太阳辐射与部分气象要素极值的相关性。[结果]太阳辐射日变化基本呈抛物线型。6月因湖州地区进入梅雨季节,阴雨寡照,并不是一年中辐射最大的月份,一年中辐射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之后逐渐下降。按季节统计,夏季辐射最大,春季次之,秋季比冬季略高。除了2015年以外,近几年辐射总量平稳中稍有下降,考虑到可能存在的辐射年际变化,并不能就此认为该地区的辐射处于下降趋势中。辐射强度与总云量、低云量、最小相对湿度为负相关,与日最高温度、日最高地温呈正相关。晴天时,太阳辐射强度与颗粒物浓度PM10、PM2. 5、PM1三者相关性基本一致,均为春、秋和冬季呈负相关,夏季呈正相关,两者的关系应该按季节具体分析。[结论]影响湖州地区辐射的因子有很多,部分气象因子相关性较好,颗粒物浓度不能简单看成全年太阳辐射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9.
基于ACRM辐射传输模型的植被叶面积指数遥感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应用ACRM冠层辐射传输模型和MODIS地表反射率数据反演了河北衡水地区3月初至5月初植被叶面积指数,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研究时段为冬小麦返青期至成熟期,LAI反演结果与当地冬小麦时空分布特征较为吻合。研究结果显示,基于ACRM冠层辐射传输模型反演植被生化变量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