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安全问题及其规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的经验品和信任品特性,加剧了食品市场的信息不对称。该文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食品质量特性、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机会主义行为、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对食品市场的影响出发,分析了食品安全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规制及其完善,提出中国食品安全的“规制论”。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引起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食品市场的安全状况与政府食品安全规制密切相关.文章以养殖业抗生素滥用为例,从经济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加强政府规制的原因,并提出了加强政府规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规制是纠正食品市场失灵的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食品安全市场中存在的市场失灵状况,接着简述信息不对称理论,并指出食品安全规制的理论动因,讨论了食品安全规制实践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试图为我国食品安全规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必须品,其安全性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近几年,我国由于食品安全而引发的事故越来越多,在这些安全事故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原因,很多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了分析.基于博弈论视角分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发现,食品市场也存在着“逆向选择”,应从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完善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监督考察等方面,促使食品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监管中的合谋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食品安全监管是政府治理食品安全的重要途径.在食品监管的执法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非安全食品产生的超额利润,导致监管人员和企业之间存在合谋行为.文章运用博弈论基本原理,通过对博弈整体分析和对关键人的具体分析.得到影响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并提出完善食品市场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朱玲玲  胡安其 《当代经济》2011,(23):151-152
食品市场是一个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市场。本文从有无政府监管两个方面,对食品市场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在无政府监管情况下,企业生产劣质产品,消费者以低价购买劣质商品;而在政府监管下,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劣质产品的概率降低,因此,在食品市场中,政府应加强监管,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7.
赵燕 《经济研究导刊》2011,(32):170-172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随着农村食品市场的日益繁荣,一些严重威胁农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成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根据农村地区食品市场的特点,分析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中存在的矛盾,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和措施,从而铸造监管合力,消弭监管空隙,提高监管效率,使农村食品从生产源头到流通消费各环节,做到管理有规范,检查有制度,查处有依据,全面提升监管水平,确保农村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8.
中国食品安全卫生社会性规制变迁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食品安全卫生产权交易的负内部性和双方无合意均衡点博弈的一次性,决定了对负内部性的规制是我国产品质量监管的重点。我国食品安全卫生社会性规制变迁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取得了成功,也存在不足之处。完善下一轮规制变迁的措施主要有:尽可能消除信息不对称,实现产权充分界定;建立政府规制综合体系,提高规制效率;优化配置内部规制资源,合理安排规制权力;强化外部规制资源的使用,对负内部性进行多方规制;切断成本外溢渠道,实现政府规制成本最小化。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是一个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问题.食品供给者缺乏社会责任心和长远的眼光,唯利是图,会减少他人和社会的福利;信息不对称是产生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食品安全的负外部性的存在导致食品安全规制的产生与发展.食品安全规制政策的选择是消费者、农户、食品制造商、食品零售商、政府、纳税人等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不同利益集团对食品安全规制的诉求不同;主体间利益关系的博弈可能会导致食品安全规制部门不断改进规制方法,但也可能会导致其被食品生产企业所“俘虏”;各种规制方法的不同成本和效率成为改进实施方法最直接的动因.全球食品安全问题不容乐观,构建和完善食品安全规制的体系和体制亟待进行.总的来看,食品安全规制的研究正日益注重博弈论和数理经济学的相关方法的应用,注重相关策略和标准的成本一效率分析,向客观理性的深‘层次研究迈进;国内有关食品安全规制的研究滞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研究,亟需结合实践,开展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市场基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食品市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食品市场失灵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进而对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市场需求基础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对食品安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的建立应从食品安全问题的市场特征出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食品安全政府规制政策的设计如何找准关键点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本文以建立一个安全的食品市场为目的,基于食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微观行为构建了一个重复博弈模型,分析了企业愿意一直生产安全食品的条件,由此提出了政府规制政策设计的关键点。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价格补贴、安全食品生产成本降低、消费者培训和信息公开等将是食品安全政府规制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市场基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我国食品市场为研究对象,首先对食品市场失灵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进而对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市场需求基础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在对食品安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体制、管理手段的建立应从食品安全问题的市场特征出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食品召回制度及对我国食品安全的启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美国的食品召回制度 ,法律规范、程序严格、可操作性强 ,FSIS和 FDA依据食品召回制度有效地调控了食品市场 ,降低了缺陷食品对公众的危害 ,维护了消费者的利益。要保证我国的食品安全 ,应健全法律体系 ,实行食品召回制度 ,由政府职能部门监管食品市场 ,同时 ,培育企业的诚信自律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强制性和自愿性食品安全规制措施对于厂商、政府会产生不同的成本和收益.由于食品的信任特征和在国内产品责任制度的不完善,食品安全规制很难被厂商自愿地实施.通过博弈分析,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建立有效惩罚性赔偿制度,并培养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是刺激厂商服从食品安全规制的有效手段,同时,培养消费者的食品安全需求和加强政府强制监管,也是刺激厂商自愿采取食品安全规制措施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公共服务与公共管理的角度深入分析我国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现状,从食品市场监管意识、制度、农村经营现状、监管力量、人员素质等多个角度剖析我国现阶段农村食品市场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强化宣传引导、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对食品经营者的自律与整治、加强监管职能、发挥各职能部门监管合力等解决方案。旨在提高农村市场商品质量安全水平,为广大农村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管制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与食品安全监管中现行的政府垄断型管制模式相关,该模式存在监管机构分散、监管成本偏高等主要缺陷。针对垄断型管制模式中的固有缺陷,提出了向引入多元参与机制的民主化政府管制模式转型,从权力重新配置、互动制度安排和参与者素质培养等方面阐述我国食品安全管制模式由垄断型向民主化转型的路径选择,以期对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强波特假说”认为设计适当的环境规制能够刺激企业技术创新,并通过“创新补偿”和“先动优势”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通过研究发现,“强波特假说”有较为严格的前提假设,其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但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影响不完全是消极的,环境规制可以改善企业技术变迁的路径,让企业沿着“绿色路径”进行技术革新.如果企业遵循环境规制时通过技术革新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所节约的成本完全抵消甚至超过环境规制所发生的费用时,企业就会更具竞争力.政府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时,也应着力于引导企业积极进行技术创新来到达环保目标.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导致人们谈“食”色变,究其原因无不是由于食品行业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存在,以及政府规制中私益的作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政府规制是很有效的手段。本文从信息规制视角,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具体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外部性理论以及私益理论为正当性规制基础,以食品的成分、名称和警示或说明为信息规制内容,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中国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宏筠 《经济与管理》2005,19(11):93-95
中国食品市场秩序混乱的成因有生产者因素、消费者因素、政府监管和食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等几个方面, 应采取相应的整治对策,如加速生产模式集约化、加强消费者的教育、加强政府监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有关食品安全的各种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大执法力度、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及建立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等,以规范食品市场。  相似文献   

20.
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事件,一度让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低于50%。一时间,“吃什么”对于以食为天的老百姓来说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同时,如何重树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市场的信心也成为业内专家及各监管部门当前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