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陈映芳 《开放时代》2007,4(6):95-104
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思想界将"乡土中国"等同于传统中国、以"乡土性"概括中国传统性的学说和观念提出了质疑,并对上述中国观的形成机制作了反思性探讨。作者认为,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和中西方人类学家、社会学者们借助于西方现代社会科学来建构"中国社会"的过程,其实也是他们参照"现代的、城市的西方",将既有的中国裁剪、过滤成"传统的、乡土的中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费孝通先生所描述的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一些基本属性,被扩大为中国整体社会的本质特征,中国城镇社会、城乡关系的传统以及传统的城市性等等,相应被忽略。由此,不仅中国的传统性被单性化,中国的城市性也成了纯粹的西来之物、无本之木。这既于我们的文化自觉无益,亦不利于对现实中国城乡问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谭同学 《开放时代》2009,(8):114-129
在分析当代中国(乡村)社会结合的基本特征时,已有研究策略主要是对“差序格局,,概念饰以新的限定条件或对之进行再解释。但循其内在核心机理进行新的概括,亦值尝试。在此视角下本文认为,与相对封闭的传统乡土经验不同,当代半封闭的乡土经验使得熟人社会中村民间的共同感弱化,乡村社会结合具有鲜明的、以核心家庭为基础的实利化倾向,从而在总体上形成了乡村社会结合中的“工具性圈层格局”。  相似文献   

3.
青年学人王日根先生所著《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作为社会史丛书最近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经多年研究在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先以论文发表,然后修改补充发展而成的一部专著。这是我近年所见一部研究中国会馆史的难得佳作,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论著。会馆是明清时期一个很重要的社会组织,它既是商品经济较高程度发展趋向传统市场经济时期的产物,又是商品经济未能很高程度发展以突破封建制的羁绊而完全走向市场阶段的伴生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商业的繁荣,乃至促进整个社会经…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费孝通《乡土中国》中关于中西文化对比的论述进行了评价,肯定了费孝通“差序格局”概念对于中国社会研究、人类学研究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修正了自我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对比,提出随着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在广泛而极大地增长,新的差序格局已演变为包括邻里、朋友与家庭之间的信任以及对公共利益的追求,同时也扩展成为进行生意往来和形成政治联盟的方式。作者继而提出以社会自我主义为结构特点的乡土中国在转型期间如何确立平等的权利观念,以及如何应对市场经济对于个体主义的要求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费孝通和柳田国男分别开拓了各自对本土社会的独特研究。费孝通以“乡土”为对象,以“同情”来自省的学问,宗旨是通过对本土社会的理解来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举措。柳田国男的“乡土研究”乃是由乡土的人们在乡土、地方或农村搜集资料,以比较之法认识乡土,最终的目的则是认识整个日本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讲,乡土研究是“自我反思”的学问,这也正是费孝通与柳田国男学术思想的共同之处。两位先生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采取了跨学科的知识生产方式,可以说这正好体现了近代亚洲知识分子的学问特点以及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6.
民营企业家族制之文化溯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鸿丽 《技术经济》2004,23(4):25-27
<正> 一、家文化的变迁回顾与民营企业家族制的必然 中华文化以家庭为本位的传统,无论是海外华人、台湾地区、香港地区还是中国内陆都得以保持并会继续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传统中国是一个古朴农业大国,其传统文化是在乡土社会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家庭是最基本的生产、消费、教育、情感单位。国是由家累积而成的,所以《大学》中有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法。由于血缘关系,家庭事业的兴旺是家庭为单位的社会长期追求的目标。这就意味着个人除了服从家庭权威之外,不再或很少服从外来人员的权威,尤其是商业利益的权威。因为封建社会中“重农轻商”、  相似文献   

7.
万俊人 《开放时代》2001,1(7):82-92
受青年学者刘智峰所编<道德中国>一书的引发,本文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维时间的流动视野中,审视了现代"中国道德知识"的生长命运和可能性前景.围绕"传统"这一核心范畴,作者对近代以降中国思想界和社会生活界所表现出来的对待道德文化传统的否定心态及其文化后果,进行了整体性的知识社会学和文化哲学的批评性反思,并期待通过这一反思,洞开建构中国现代性道德知识图式的新的可能性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文天地     
陈映芳作为一种理想类型的社会学概念,"乡土社会"抽取的只是中国基层社会(而非社会整体)的、部分的(亦非全部)体系及其属性。换言之,"乡土中国"只是传统中国的一部分,"乡土性"也只是中国  相似文献   

9.
多贺秋五郎的中国宗谱问题研究熊远报中国宗谱问题近来渐渐成为热门研究课题,这多少反映了史学界不满足于从传统的史学方法和传统研究领域,而是力图从关注庶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底层社会的结构及其作用等方面来理解、认识中国传统乃至于现实社会这一倾向。对中国宗谱,...  相似文献   

10.
郭霞 《商周刊》2012,(12):26-31
策划前言"从基层看上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数千年的中国文明史中,农村人口一直占全国人口的多数,乡土社会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由于儒家传统的文化与农耕文明的相适应,长久以来,乡土社会也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刘旺  蒋敬 《经济地理》2011,(6):1025-1030
国外关于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研究早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而国内目前仍处于引用国外的相关理论和评价指标体系来解释我国旅游发展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的阶段。基于乡土社会结构特征的"差序格局"理论,结合民族社区的乡土特征,提出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社会文化影响的乡土视野研究框架。此框架包括4个层次:①基础理论与方法论层次:对本文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进行界定和阐述;②反映层次:测量社区居民关于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乡土特征影响的感知;③解释层次:提出研究的重点问题;④控制层次:提出实现民族文化和旅游发展双赢的调控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来源于"刺激-回应"的历史实践。具体而言,基于中国传统的价值理性的自觉乡土想象与基于西方工具理性的自为物化幻影之间的矛盾关联和价值张力,构成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基本问题,正是这一基本问题决定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多重模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传统社会的性质赵冈到今天(1994)5月14日,傅衣凌教授逝世已六年。傅先生是我最敬佩的经济史学家。傅先生在他的晚年,一直不断地修正他对中国传统社会性质的看法,表现出对学术之无比的真诚。尤其是他最后一篇遗作,感人至深①。人们把五种生产方式线性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下的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农村改革进入到农村社会结构调整的新阶段后,中国传统的农村社会结构解构的速度加快。近几十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出农村,更是加速着这一解构过程。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考察农村从乡土中国的差序社会结构格局向现代社会团体社会结构格局的转变过程。并对未来中国农村社会结构格局的发展做出合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特征和社会作用,指出它在当前现实条件下所面临的危机,并参照西方文艺复兴的经验,指出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三个条件.作者还对21世纪中国文化的特性作了预见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我们想写一部怎样的《中国经济通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作者在12卷本《中国经济通史》)撰稿人会议上发言的一部分。他首先通过讨论何谓"中国经济通史",提出了他对中国经济通史的对象和内涵的见解:空间上包合整个中国,时间上从远古直到经济运行最近阶段结束之日,以经济学方法顺时地分析社会经济生活整体的发展过程。这实际上为称为中国经济通史的书立了一个标准。接着,进一步讨论了撰写中国经济史实6个关系的处理,论证了这部书内容的涵盖面和侧重点。作者的新意在于:中国经济通史不仅要写生产,而且要写生活;分析生产时,既要注意生产关系,又要注重生产力,全书以生产力为主线;分析生产力发展时,既要考察社会环境,还要顾及自然环境;在分析影响生产发展的社会环境诸因素时,要特别注重国家经济行为;在叙述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要描述经济的地区结构变迁;既要看到经济发展中的事物,更要写出人的自觉活动,使读者了解经济发展有其客观规律,又是人们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新锐独白     
沈毅 《开放时代》2007,(4):87-87
“差序格局”这一概念对认识中国社会是卓为有效的,这两篇论文就“差序格局”所探讨的问题,起始于我在《中国社会心理评论》(第二辑)对黄光国先生“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型的评论。《“差序格局”的不同阐释与再定位》一文是对这篇评论基本观点的系统改写,  相似文献   

18.
该文探讨了乡土景观的含义,论述了解读乡土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提出乡土景观是指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现在大地上的投影.因此,乡土景观是包舍土地及土地上的城镇、聚落、民居、寺庙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这种乡土景观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建洪 《开放时代》2023,(4):108-122+8
费孝通的“差序格局”思想是中国理论、中国学派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成果。费孝通形象表述差序格局的同心圆波纹结构也已经成为一个经典意象。同心圆波纹结构的差序格局首先指向作为中国基层的乡下社会。费孝通以乡土中国来缩影式地描述中国这个整体。同心圆意象其实并非费孝通的独创,它曾以不同形式见于西方古代哲学典籍和现代研究文献,并非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象。与平面、静止和规则的同心圆意象相比,量子力学的时空引力场和相互作用的自我光锥可以更好地解释当代社会关系立体、动态和变异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转基因规则的实施并非是中国的非关税壁垒,相反它将是改变我国传统粮食安全观的促进因素。它将在维护转基因食品安全,促进转基因技术发展及推动非转基因食品生产三个方面促进我们放弃在粮食生产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自给自足的传统观念。而这也是我国在WTO框架下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表现,同时它也将有益于中美两国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形成合理的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