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郁鸿元 《上海房地》2014,(11):12-14
2013年底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从最初二三线城市频频降价,到如今一线城市房价出现松动,本轮调整周期开启后房地产的诸多优势正在趋势性消退,行业净利润连续4年下滑,土地的融资功能急剧衰退,综合优惠政策越来越少。一、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特征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步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市场分化趋势明显,呈现出五大特征。(一)总量结构变化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住房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1998年我国停止了福利分房制度,房地产由此走上了市场化的道路。我国官方第一次提到"房价收入比"这一概念也是在1998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其中规定房价收入比为一套建筑面积为6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的平均价格与双职工家庭年平均工资之比。自从  相似文献   

3.
朱丹  高亮  张志坤 《活力》2010,(14):31-31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住房市场供需失衡问题受到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把房价降到一个合理水平外,还应大力发展房地产金融,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尤其是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正是建立与形成住房抵押贷款二级市场、发展我国房地产金融体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思危 《经济界》2007,(4):4-10
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住房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事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进步。本刊发表成思危同志在2007年国际房地产论坛上所做的主旨演讲,通过对住房问题的系统分析、住房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住房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当前廉租房、房价及适度消费等四个方面问题,深入剖析了目前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对推进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1998年中国住房福利制度宣告结束,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住宅建设市场化和住房消费货币化的阶段。十余年来,房地产市场有了快速发展,全社会四分之一的投资在房地产行业,几十个产业与房地产关系密切,房地产已经占了GDP的6%。与此同时,房价上涨过高,房价与居民收入比严重失衡,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当前,房地产调控可以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调控取得一定的成效,房价上涨过快初步得到遏制;另一方面市场购房意愿下降,不动产投资意愿骤减,更令人担忧的是楼市迅速降温也使不少产业受到拖累,加大了国民经济下行的压力。房地产调控的局限性表明,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根本上还是要依靠深化改革来实现。我国的房地产业改革从住房制度改革入手,以住房商品化为突破口,改革成绩斐然。但随着问题和矛盾的堆积,  相似文献   

7.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成功地由住房实物分配的福利体制转向了住房配置货币化的市场模式,客观来看,这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通过回顾这一历程发现住房制度改革提高了城镇居民居住质量、提高了住房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住房保障体系,但也存在改革目标与改革手段混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突出、住房不公平程度加剧、社会为住房改革付出沉重代价和市场化程度过度的偏差。最后提出综合制定房地产政策并实行普通商品住宅限价限购、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政府加强住房消费引导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成功地由住房实物分配的福利体制转向了住房配置货币化的市场模式,客观来看,这项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通过回顾这一历程发现住房制度改革提高了城镇居民居住质量、提高了住房市场化和社会化程度、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住房保障体系,但也存在改革目标与改革手段混淆、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突出、住房不公平程度加剧、社会为住房改革付出沉重代价和市场化程度过度的偏差。最后提出综合制定房地产政策并实行普通商品住宅限价限购、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政府加强住房消费引导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以来,住房已成为商品逐步被推进市场。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房价也节节攀升,云和县作为一个刚“脱贫的山区小县,商品房价格也从2000年初的1000元/平方米,升至现在的3000元/平方米以上。因此,如何解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以求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城镇发展,富有特色的住房保障之路。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分析 针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2003年以来,我国从调整住房和土地供应结构,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政府负责制等方面进行了三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该说,房地产调控在抑制投资需求、稳定房价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控效果并不明显,房价进一步上涨,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公共选择理论来分析我国房地产公共政策和相关利益集团对房价的影响发现,房地产公共政策失灵和制度变异是催生我国高房价的重要原因,地方政府作为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主体、市场管理者、相关制度和公共政策的执行者是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利益集团,其在房地产市场中的寻租及寻利行为加大了房价上涨的速度。政策改进的主要思路是:提高政策及制度设计的科学化与常态化;在坚持住房制度市场化基础上构建多元化的住房市场供应体系;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和加强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公共政策的执行力度。  相似文献   

12.
1998年下半年,我国基本完成了传统的福利性住房制度向商品性住房制度的历史性转变,城镇居民开始转向通过市场主渠道解决住宅问题,消费热忱空前高涨,住宅产业迅速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居民的住宅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市场化取向的房制度改革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3.
胡静 《活力》2010,(20):36-37
住房公积金在推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水平和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市场化住房体制已经确立的形势下,住房公积金制度在管理和运作中的一些弊端也不断显现,必须对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运行及其有效性重新审视。文章对住房公积金现行运营模式效果进行分析,找出现行公积金运营模式缺陷。  相似文献   

14.
杨滨康 《基建优化》1998,19(3):47-48
货币分房和降低房价是住房制度改革这一事件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现行住房制度改革中对买方市场注重得较多,对卖方市场注重的不够,降低房价使之与收入相适应,这是住房制度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作者就在哪些方面降低房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总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元住房制度并存时期(1978~1998年),二是住房制度由二元向一元转变时期(1998~2003年),三是市场化住房制度的完善时期(2003年至今)。以上每一阶段的住房制度改革都为我国的住房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关要求,也提供了相应的动力,因而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能够折射出我国住房金融体制改革的脉络。通过现阶段我国住房制度改革的任务与要求,我们也可以对我国住房金融体制改革的趋向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6.
房价与救市     
一、房价是推行新住房制度的一个要害问题 1980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住房制度改革的“总设计’话,大家在讨论房改问题时,都同意推行住房商品化的新制度。同时也认为,推行新制度的一个“要害”问题是,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制,大多数居民买(租)不起按商品房价出售(租)的住房。  相似文献   

17.
郭士平 《河北企业》2012,(12):46-46
<正>自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得到了长足进步和巨大发展,为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条件、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领域存在的房价虚高、住房质量低劣、住房结构失调等问题,对房地产行业的健康良效发展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也对我国经济高速稳健增长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深入探究,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房地产企业存在的社会责任缺失不无关系。国有房地产企业作为国家资本在房地产领域运作的重要载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全社会的广泛要求和殷切期待,也  相似文献   

18.
住房制度改革以来,部分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但是在整个改革过程当中,针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加之房地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致使房价格过高,抑制了保障性住房的保障功能,在制约了住房制度的改革的同时,也影响了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历史、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与房地产市场健发展的关系、住房保障制度和房地产业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的讨论,希望能够对如何促进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与房地产市场二者健康和谐发展进行一个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两大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两大节点 2003年以来,我国从银行信贷、土地供给、政府责任、住房供给、被动需求、市场监控、住房保障、统计披露等方面进行了三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但是,调控效果并不理想,房价仍在上涨,供求矛盾仍然突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第一,住房制度改革过于仓促,迅速地实行市场化,将住房问题简单地推给居民自行解决,产生大量市场需求,忽略政府责任,没有对政府应当承担的住房保障责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认真解决。第二,没有在城市规划中科学规定各类住房尤其是中低价位住房所占比例,并认真加以监督实施。第三,招拍挂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土地价格不断上升,推动了房价的迅速上涨。第四,贷款利率政策缺乏针对性,没有对自住房与投资房、首套住房与非首套住房进行明确的区分并通过利率杠杆加以引导,既缺乏保障作用,又无法有效抑制投机。第五,平均房价统计指标忽视了同质性比较,不够科学,未能为市场监控提供足够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就中央的调控政策来讲,尽管存在着一些缺陷,但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决心是明显的,力度也是足够强大的。之所以没有起到预期的调控效果,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没有很好地把握住地方政府和银行这两大节点,调控政策无法到位。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1998年中国住房福利制度宣告结束,住房制度改革进入住宅建设市场化和住房消费货币化的阶段.十余年来,房地产市场有了快速发展,全社会四分之一的投资在房地产行业,几十个产业与房地产关系密切,房地产已经占了GDP的6%.与此同时,房价上涨过高,房价与居民收入比严重失衡,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