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基于中国1980-2010年GDP和进出口的相关数据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运行的轨迹进行分析,测算了外贸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度三个指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中国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出口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出口每增长1%,中国GDP将增长约0.714%;同时,经济增长与进口之间也是正相关的关系,弹性为0.0286,进口每增长1%,中国GDP将增长约0.0286%。因此,可以看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增长都促进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2017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然而,美国希望自己在国际经济和贸易中的领导地位能够保持不败之地。因此,两国经贸往来不可避免地会有摩擦。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美国的一些贸易政策将直接影响国际经济秩序。期望中国在这场中美贸易战中的对策是维护中国对外贸易关系长期稳定发展、解决世界饥饿问题和促进粮食安全的一条途径。通过分析,粮食援助的重要性日益增加,美国对粮食援助的批评集中在国内农业利益的优先性与紧急人道主义需求的低效率上。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贸易增长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是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和外资来源国之一,研究美国FDI对中美贸易的影响,有助于中国合理制定对美国的贸易和投资政策.文章从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情况入手,重点分析了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美贸易的相关性及中国对美国出口增加的原因和中国从美国进口增加的原因.并从投资角度研究了中美贸易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4.
从外贸规模、外贸结构、外贸效益、外贸可持续发展、外贸竞争力五个方面建立外贸增长方式及其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中国1995—2008年的数据,对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成效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看,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已有成效;规模指标显示外贸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指标显示外贸结构在波动中优化,但优化程度与规模增长相比显得不足;效益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外贸竞争力指标,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但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贸易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环境、资源指标需要进一步提高,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相似文献   

5.
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全球经济的衰退,直接影响到全球贸易活动的萎缩,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尤其是美国开始频频对中国采取反补贴措施,将对中国的外贸和产业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本文提出:中美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是美国加大对华反补贴的直接因素、中美之间产业分工格局导致不同产业贸易竞争力失衡是客观因素、美国贸易政策的政治化倾向是美国加大对华反补贴的特有背景、中国长期发展模式积累的弊端是引致国外反补贴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和贸易保护主义持续抬头,中美贸易摩擦趋于常态化,中国制造业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应对新挑战成为重大课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浓厚研究兴趣。对该领域的研究前沿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表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无疑是此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催化剂",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业的赶超态势,但其负面影响也在逐步显现。中国依托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实现制造业高速增长的基础条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转变制造业贸易方式、推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利用对外直接投资主动整合资源和加速制造业服务化,是中国制造业应对贸易摩擦和提高分工地位的有效途径。未来研究应更多关注中美贸易摩擦的"典型事件",并基于客观数据分析其影响;从宏观视角向微观视角拓展,系统跟进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制造业的现实影响;适应环境变化,关注中国制造业深度嵌入全球创新链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国家文化因素对它的影响作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利用中国与31个国家和地区1995-2009年的贸易数据,引入Hofstede的国家文化维度建立中国对外贸易引力模型,研究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显示,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贸易存在双重影响,作为整体变量,它对中国对外贸易有负面影响,作为组合变量,权力距离等几个维度对中国对外贸易有正面影响;此外,国家文化距离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Holger Dohmen 《Intereconomics》1977,12(11-12):316-319
The fact that increasing importance is being attached to foreign trade under the new Chinese leadership must not be mistaken for automatic expansion of the importation of foreign goods. Foreign trade will, as before, have only a complementary function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For the time being there is no chance of doing really big business with China.  相似文献   

9.
贸易差额的衡量:基于所有权还是所在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借鉴西方主要国家和有关国际机构在为建立基于所有权的国际贸易统计框架所做方法研究和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尝试确立完整的基于所有权的双边贸易差额统计框架,并且把这一原则与现行的跨境贸易差额进行了比较。一方面指出现行的跨境贸易差额高估我国贸易利得的主要原因,是外资企业净出口被计为中国的出口,而实际上它是外国资本在国际化生产中获得的贸易利得;另一方面为将来如何调整统计口径、得到反映现实的统计结果,提供可供参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体制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规范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外贸体制的最终目标是要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了中国、朝鲜外贸体制的改革,以期对外贸体制进一步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Dohmen  Holger 《Intereconomics》1977,12(11):316-319

The fact that increasing importance is being attached to foreign trade under the new Chinese leadership must not be mistaken for automatic expansion of the importation of foreign goods. Foreign trade will, as before, have only a complementary function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For the time being there is no chance of doing really big business with China.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方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不同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和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不同的。本文运用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投入品和消费品贸易、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口贸易、出口贸易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而且进口还是推动我国出口的重要原因;第二,我国投入品的进口和出口以及消费品的出口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投入品的进口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大,而消费品的进口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第三,我国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都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但一般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比加工贸易要显著得多。  相似文献   

13.
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的一个“悖论”及其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我国应净进口粮食这一土地密集型产品。但本文在实证分析后却发现,1997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粮食产品的净出口国。粮食产品较低的“可贸易度”制约了市场机制及比较优势作用的发挥。但从中长期来看,粮食产品的“可贸易度”会呈上升态势,发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作用对增强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大而不强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主观上与我国外贸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外贸政策不配套和经营模式比较落后等有关。当前,我国外贸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内外挑战,要以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为主要目标,以调结构、促协调、提质量为重点,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和国内区域布局,推进外贸生产基地、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5.
康树春 《中国海关》2012,(4):29-30,19
货代企业的发展需要模式转型,这个转型是整个货代行业相对于生产、贸易、物流、海运以及金融等产业的地位、价值和理念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贸易都是以粗放式发展道路为主:出口产品高耗能且附加值低,而某些进口资源则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粗放式发展道路与循环经济产生了诸多矛盾,面临着很多制约因素,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循环经济的国际大背景下,要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是一条紧迫而有效的路径。本文在深刻剖析我国传统外贸增长方式与循环经济的种种矛盾以及所面临的外贸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以实现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the most im portant issue in the country's economic situation.Domestic experts take the point of view that in 2006, the external demand will be still in a period of expansion, the surplus of foreign trade and export will witness a great increase, meaning that China will be possible to encounter more trade disputes in 2006 than in 2005.  相似文献   

18.
China’s maxim of trusting in its own strength may well be the vital clue to an understanding of its foreign trade policy. In the fifties two-thirds of the Chinese foreign trade was conducted with Comecon states, above all the Soviet Union. After the break with the Kremlin Peking decided on a widely diversified, multilateral policy for its foreign trade. “To make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 became the motto.  相似文献   

19.
谢丽芬  谭晶 《北方经贸》2004,(12):62-64
加工贸易己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 ,但黑龙江加工贸易发展还比较滞后。从内因分析 ,黑龙江具有政策、比较成本及环境方面的内在优势 ,同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 :从外因分析 ,中国加入WT0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将有利于黑龙江发展加工贸易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文章在分析内外因的基础上 ,提出黑龙江发展加工贸易的战略思路以促进其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白泉旺  俞海山  吕建锁 《国际贸易问题》2007,297(9):114-118,123
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影响及协调问题,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并已成为世贸组织多边谈判的主要议题。作为世贸组织成员国,我国在对外贸易和环境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二者在政策之间还缺乏进一步的协调与联系。因此,设立专门协调机构,以世贸组织有关贸易与环境规则为依据,进一步完善对外贸易政策,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强化环境国际标准的管理并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是协调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与环境政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