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土地整理产业化模式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化是推动农村土地整理事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心思想是把整理后的土地,作为土地整理的“产品”推向市场,本研究将农地整理视为一个产业链,认为其产业系统由土地(原料)、资本、技术、产品、社会保障、目标等6个子系统组成。产业链上不同的生产流通环节具有相应的模式,从而构成一个产业化模式体系,农地整理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可采取“企业 农户”模式、易地代补模式以及企业化运作模式;农地整理产业化的融资模式可借鉴BOT模式和证券模式;整理后新增土地的交易及权属调整应引入市场机制,形成市场化模式;农地整理产业化的组织可采取决策权,管理权,经营服务权相分离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阶段意义上的农地整理起步于90年代中期,迄今为止,已取得初步经验,很多地方开始探索由企业、社团、个人以及外资参与农地整理的途径,广泛吸纳各方面的资金、技术,促进了农地整理产业化的发展。但是,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低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制度上的缺限等已成为农地整理产业化进程的严惩桎梏,本文拟从农地整理产业化的概念、特性与内涵出发,阐明影响农地整理产业化发展的障碍因子,探讨积极推进农地整理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地整理对土地景观格局影响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针对中国目前农地整理偏重补充耕地数量、忽视耕地质量和生态保护的情况,从量化角度分析农地整理对景观格局的影响,提出农地整理规划设计和评价的改进。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GIS技术。研究结果:对比分析发现农地整理项目区整理前后景观格局指数,景观平均斑块面积增大,景分形维数降低,景观斑块稳定性增强,破碎化程度降低。但是,农地整理为了增加耕地面积,牺牲了其他景观类型;同时,景观多样性指数的下降,降低了整个景观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和稳定性,不利于景观系统的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农地整理是一项多目标工程,只有在耕地数量与质量、生态景观、土水环境等目标之间达成一种相对平衡,才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4.
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多目标物元模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土地资源持续性和经济社会生态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而建立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对于保证耕地动态平衡以及农地整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农地整理可持续评价体系和目标的特点,建设性地改进可拓学物元评价方法为多目标物元评价方法,并通过实例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地流转可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链建设,引导农地逐步流入种粮大户、专业农产业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使耕地能够获得产业化、集群化发展。但农地流转中农民权益极易受到损害,农民权益保障面临诸多困境,如农地流转租金较低,农地流转后一些农民面临失业困境等,主要原因在于流转主体权益不均衡以及土地流转监督机制缺失。要通过明晰农民土地权益,规范农地流转程序,建立农地流转服务组织等完善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村民众权益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投资与补偿的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岚 《农村经济》2003,(3):21-22
土地开发整理是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的总称 ,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来源。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是将过去小规模、零星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交由专业化造地公司 ,按照市场机制来运作 ,从而解决土地开发整理中一直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我国目前的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模式以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为主 ,即由开发企业垫资先行土地开发整理 ,其成果经验审合格后 ,纳入新增耕地指标储备库 ,由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核定开发企业的成本并予以相应补偿。对土地开发整理成本及补偿问题的研究 ,是土地开发整理产业化课题中的一项基础性、技术性研究 ,对于政…  相似文献   

7.
农地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农地整理作为提高土地质量、补充耕地数量的途径之一,已经成为土地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对农地流转和农地整理进行了分析。并从土地集中程度、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土地利用的成本和土地流转规模等方面探讨了农地整理对农地流转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农地整理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地整理的有序开展和顺利进行有赖于其运行环境和机制。目前,由于全国上下对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都十分重视,把土地整理作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举措,形成了进行农地整理的良好社会氛围。与此同时,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农地整理是为了实...  相似文献   

9.
农地整理项目规划方案择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地整理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然而,由于被整理的农地除受到项目区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外,还受到项目建设的投资额、新增耕地数量、项目区环境改善程度等条件的制约。要实现整理农地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效益”最优化,必须对规划方案进行择优。  相似文献   

10.
农地整理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当前农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及应用需要,结合河南省汝州市庙下乡农地整理项目,采用层次分析方法构建了农地整理综合效益的层次结构并确定了各指标权重,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计算了农地整理项目的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农地整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景观效益有较大提高,生态效益提高不明显;综合效益提高了34%.该研究对于量化农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和实践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地开发整理是充分利用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农地开发整理所带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变化,结合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农地开发整理效益评价的层次结构和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综合模糊评价模型计算农地整理综合效益。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实施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巨大、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2.
积极开展农地整理,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对于缓解人地矛盾,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及其重要意义.目前,农地整理工作都是以独立项目打包运作的,但实际上不同于单体建设项目,它涉及国土部门、地方政府及村组、农民个人,牵涉面广,环节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农地整理工作,就必须抓好各个环节,特别是一些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农地整理在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针对仪征市丘陵地区的农地整理工作实践,探讨了农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理论依据、土地校属、效益评估、技术应用等方面,并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地整理项目实施阶段农户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以湖北省和湖南省实地调研数据为例,研究农地整理项目实施阶段农户参与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专家分析法、实地调查法及实证研究法。研究结果:户主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干部、农户耕地块数、灌溉劳力机械等投入成本、对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项目信息公开程度、政府是否合理引导农户参与、地区差异等变量影响显著,其他因素不显著。其中“政府是否合理引导农户参与”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农户耕地块数”和“农地整理的认同程度”,“地区差异”的影响程度最小。研究结论:针对显著和影响程度大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农地整理项目实施阶段农户参与程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张家港六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吴栋林江苏省张家港市从人多地少、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市情出发,开源节流,多方挖潜,1992到1997年的6年间,全市净增耕地10835亩,实现了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我们的主要作法是:把整理农地和整理废地相结合,增加耕地面积...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从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的需求出发,对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进行评价。研究方法:基于熵权改进的TOPSIS法。研究结果:(1)当前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灾害、农业基础设施以及耕地资源禀赋,因此从以上三个方面构建了基于农民视角的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评价指标体系,进而考察了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需求的紧迫度;(2)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从农民的角度来看,湖北省农地整治立项优先顺序应为:孝南区肖港项目、随县新街项目、潜江市浩口项目、随县安居项目、孝南区陡岗项目和潜江市熊口项目;(3)基于农民视角的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评价结果反映了目前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需求的实际要求,但与当前政府主导的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研究结论:农民是农地整理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和最终受益者,从农民的视角对农地整理项目立项决策进行评价,更符合农民的利益需求,因此,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需求的紧迫度越高的项目原则上应予以优先立项。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产业发展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及带动农村居民致富具有作用。文章在充分分析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玉米生产区连片、自然条件适合玉米生产等相关优势,分析制约玉米产业的主要因素包括玉米专用品种较少;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逐步退化;产业化水平不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深加工比重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外企种业公司带来的市场冲击等。并从加强玉米新品种的筛选和培育;培育农业加工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组织化程度,合理促进利润分配;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玉米市场竞争力;保持耕地总量平衡,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建立玉米产业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市场信息等6个方面提出促进黑龙江省玉米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界定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模式的基础上,采用博弈分析法,分析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探究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中的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企业与农户的博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公私合作农地整理项目参与主体的行为目标存在差异;协调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冲突可提高项目效率;协调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对促进合作有正向影响;农户参与对提高农户项目的满意度有显著意义;政府单一财政投资存在低效率现象,企业单独投资可能导致社会福利损失,政府和企业合作有利于提高农地整理项目的投资效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均衡受各自保留效用的影响,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合作投资的初始投入成本对合作具有正向作用;超额收益分配是否合理,影响企业与农村集体组织双方的策略选择,而初始投入成本和违约赔偿金额对农户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昆山市是全国土地管理综合试验区和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工作联系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始终坚持“服从大局,服务中心,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不动摇,在努力为发展提供空间,为建设集聚资金,为企业增添活力,为农民增加收入的同时,走出一条“持续创新、整体推进”的新路子。高举耕地保护大旗,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留足空间。昆山市积极探索“土地复垦整理产业化,净增耕地指标商品化”的土地复垦整理新路子,以产业化方式广泛吸收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土地复垦整理,以市场化运作保障投资者权益。1999年以来,全市共整理土地10万余亩,增…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地保护制度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地保护制度问题分析朱德举刘秀华基本概念农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主要包括:直接用于生产生物产品的农地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间接服务于生产生物产品的农地如排灌沟渠、田间道路、晒谷场、畜舍等一切农业生产性建(构)筑物占用的土地。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