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金融运行和发展既反映区域经济的特点,自身也呈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区域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依赖于金融推动.西方区域金融研究已广泛而较深入地涉及到货币政策和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域效应、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间金融流、区域金融市场、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等各个方面,它们对研究我国的区域金融问题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非均衡现象日益突出。金融信用的非均衡表现为城乡、地区、国有-民营、虚拟-实体经济、内外经济结构的非均衡。金融信用的非均衡加大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因此,应促进金融信用的均衡发展,并以此促进经济均衡增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非均衡现象日益突出,不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增长。金融信用的非均衡表现为城乡、地区、国有一民营、虚拟一实体经济、内外经济结构的非均衡。金融信用的非均衡加大了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风险,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因此,以金融信用的均衡发展,促进经济均衡增长,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区域金融理论是金融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金融的发展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本文从区域经济与区域金融之间的联系入手,从宏观货币经济学、货币政策的区域宏观模型、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域效应、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金融市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等角度介绍了区域金融研究的研究成果,最后就区域金融的研究视角及对我国的启示作简要评论。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银行贷款增长过快的大背景下,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与经济运行却出现失衡现象。本文以鄂州市为例,重点分析了金融与经济互动中,区域金融运行呈现的与宏观经济形势不同步的新特点,并据此提出促进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增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作为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通过聚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而影响区域经济成长及其差异演变。中国各省、区、市金融结构趋同与分化现象并存,区域金融发展呈非均衡格局,但这一格局不同于传统的沿海与内地或东、中、西部之区划,区域金融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平行一致的。相当多省、区、市的金融结构主要体现为银行、保险业的主导地位,资本市场不发达;同时,金融开放在省区市的差异总体较小。因此,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统筹金融开放,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构成了今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级政府均希望释放金融活力刺激经济潜力,使得区域金融发展目标趋同;同时,为保持社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央银行也致力于推动各级金融市场发展强化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精细化操作。在此背景下,从中央银行提升货币政策效力的视角出发,研究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差异,并进一步探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之间的内在关系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本文摒弃了静态意义上区域金融发展程度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单调对应的传统研究模式,在建立区域金融发展综合评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发展收敛性这一动态概念,重点从规模大小、作用时刻和持续时长三个方面,考察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动态变化对于货币政策区域效力的影响。研究结论发现:我国八大经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确实存在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并且从产出的角度来看,我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速度与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其中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收敛速度较快的中部和西南地区,货币政策效力显著强于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收敛速度最慢的东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8.
马正兵 《金融论坛》2007,12(10):19-22
区域金融作为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通过聚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而影响区域经济成长及其差异演变.中国各省、区、市金融结构趋同与分化现象并存,区域金融发展呈非均衡格局,但这一格局不同于传统的沿海与内地或东、中、西部之区划,区域金融成长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并不是平行一致的.相当多省、区、市的金融结构主要体现为银行、保险业的主导地位,资本市场不发达;同时,金融开放在省区市的差异总体较小.因此,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统筹金融开放,充分发挥金融发展在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构成了今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银根缩紧的刺激下,国内金融市场热点一浪接一浪,货币政策效应显著,但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性,有关货币政策效应研究热点集中在区域非均衡、传导渠道、金融创新等领域。我国学者在前一阶段研究基础上,对货币政策效应研究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对已有货币政策实践的反思,同时也有助于中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为新一轮货币政策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银根缩紧的刺激下,国内金融市场热点一浪接一浪,货币政策效应显著,但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性,有关货币政策效应研究热点集中在区域非均衡、传导渠道、金融创新等领域。我国学者在前一阶段研究基础上,对货币政策效应研究展开了新一轮的探索,不仅有助于对已有货币政策实践的反思,同时也有助于中国货币政策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修正,为新一轮货币政策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周英章  金戈 《武汉金融》2001,(10):12-15
目前关于不良金融资产问题 ,人们更多是从金融风险角度来讨论不良金融资产的成因及其化解等问题 ,而对于不良金融资产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则缺乏深入研究。从宏观经济总量角度看 ,不良金融资产使市场化改革中的商业银行经营行为发生变异 ,相应使商业银行作为主要传导中介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强化宏观金融的调控效率 ,应充分考虑巨额不良金融资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article, we provide an evidence on the effects of the sharing economy by studying internet finance. It aims to explore how internet finance affec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ercial bank risk preferences and monetary policy, and discusses whether this impact varies across heterogeneous bank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having a loose monetary policy encourages a preference for risk. In addition, internet finance alters the sensitivity of bank risk behavior to monetary policy. Internet finance has a heterogeneous influence, depending on a bank’s ownership (i.e., state or private) and size. At privately owned banks, internet finance has only a moderate impact on the bank risk-taking transmission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unlike the subsample of large banks.  相似文献   

13.
货币政策效应区域差异化的诱因:政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爽 《济南金融》2009,(3):31-34
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差异已是国内外学者的共识,而具体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问题,政府行为在其中的作用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的研究表明,无论是中央政府的改革战略还是地方政府的行为决策,都是造成我国各地区银行发展水平出现差距、进而引发全国统一货币政策产生不同区域效应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新兴金融业态,数字金融发展会对既有金融体系带来怎样的冲击和影响?聚焦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一宏观命题,立足于我国以银行信贷渠道为主导的数量型中介,运用我国商业银行、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面板数据,本文深度剖析了数字金融发展与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显著弱化了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渠道的传导效应,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和控制影子银行变量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的结果依然支持该结论。(2)具体而言,数字金融削弱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果是通过改变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和弱化实体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而实现的。(3)上述弱化效应在以城市和农村商业银行为主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以及低资本、低流动性和低报酬的银行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山东省聊城市为例,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角度,分析了货币政策传导与区域金融结构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货币政策传导梗阻和欠发达地区资金紧张的深层次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湘两省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和广东省为例,分析了两省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并运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检验了统一货币政策在湘粤两省的不同效果。实证结果表明,在央行统一货币政策的前提下,应结合不同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差异制定差异化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货币政策的地区效应,达到缩小各地区间经济金融发展差距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最优货币区视角下的中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中国还不是最优货币区.按照外贸依存度和人均CDP把中国经济区域分为A、B、C三个区域,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和脉冲响应函数(IRF)定量检验得出,中国确实存在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角度来看,汇率渠道是产生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主要原因,利率渠道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解释力不强.  相似文献   

18.
李文韬 《金融论坛》2021,26(4):33-45
本文基于2007-2019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利率、信贷、汇率、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货币政策传导变量对中国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增长和物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货币政策传导存在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效应;银行信贷和利率渠道对各区域经济增长和物价影响的方向基本一致,影响幅度存在较大差异;汇率对各区域经济增长、物价影响的方向和幅度均存在非对称性;股票市场价格和房地产价格除对个别区域经济增长率和物价有一定影响外,对大部分地区影响幅度不大,但区域非对称效应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王红莉 《西安金融》2014,(1):43-47,57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和考验了各国的经济环境和金融体系,也引发了各国对现有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反恩,大多数国家就现行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通过对比危机前后主要发达经济体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的不同,找出我国现有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存在的缺陷,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改进对策,以期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紧货币政策下的区域经济发展:青海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入分析了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青海省十五以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矛盾,针对货币政策由稳健转入从紧,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