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会计专业是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的传统优势专业,含会计(税务会计方向)、会计(注册会计师方向)两个专业方向和会计与审计专业。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和运用会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和高职会计教育与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会计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施"校介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将会计人才的供给(教育)与需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会计教育在职业界和教育界的配合下,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机制,为培养会计实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推行"校介企‘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优良的专兼职双师队伍是保障和前提。本文探讨了在"校介企‘1+1+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专业双师队伍建设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闵丽平 《价值工程》2011,30(8):218-219
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根据专业特点,结合学生毕业后就业岗位要求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进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制定工学结合的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组织上采取工学结合"六步法",实行"任务驱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开发工学结合的教学资源,建设网络课程,提供开放的教学环境,保证学习时间开放、学习地点开放、学习环境开放、学习资源开放,全面培养学生英语素质,提高岗位技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的研究.力求在人才培养上与企业需求"零距离",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构建"四接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将有助于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对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环节的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能够使学生的理论知识更贴近于技术应用、工作技能更适合于生产建设.通过顶岗实习,能够促进学生的就业.本文阐述了实施"工学结合"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事项.  相似文献   

5.
正改革开放以来,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水平为主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为我国逐步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工厂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级蓝领"工人,这些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改善了中国劳动力队伍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为我国工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模式,成为中职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的秘诀。许多技校学生一入学即被企业预定,更有热门专业学生一毕业就被企业一抢而空,企业还心甘情愿向学校交纳培训费用。  相似文献   

6.
陈晓红 《会计之友》2012,(15):110-112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以创业促就业,变被动为主动,是高职毕业生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一种积极思路。依托会计咨询公司优质教学资源,构建体现会计专业特色的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正"三支一扶"工作从2006年开展,至今已近八年,取得了显著成就,对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促使毕业生踏实就业提高技能,真正融入社会,提供了平台。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而据预测,2014年将达727万人。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主要呈现以下特点: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毕业生数量持续攀升;以市场为导向的毕业生就业机制已初步形成,市场在毕业生就业中的基础性、  相似文献   

8.
朱占峰 《价值工程》2011,30(21):177-178
高职高专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要紧紧把握毕业生就业在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企业层面存在的问题,深入企业实际,坚持工学结合,优化课程体系,打造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渐突出。高职教育在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和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更注重应用和实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就业是最重要问题,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化,就业问题成为高职毕业生所困扰的最主要问题,不少高职学校开始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指导观念和指导方法相对落后,就业指导的收效甚微。"工学结合"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将企业、学校和学生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很好地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问题。本文将围绕"工学结合"在我国的高职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策略这一论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0.
<正>面对高职院校扩招规模不断增加的形势,高职院校要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择业观,引导毕业生进行就业,要用全程的管理模式,辅助学生构建就业正常心理状态,应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冲突,分析社会就业市场人才的需求动态,通过与社会相接的专业设置、课程开发和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全程的就业指导,培养社会所需的综合性技能人才,创新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下,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做好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必须正确认识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认真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的优势和劣势,教育引导高职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建立健全全员抓就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俊 《价值工程》2014,(25):299-301
无机非金属材料本科毕业生数量大幅度上升,而企业招聘人数越来越少,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使得大学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而无机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和已就业学生的发展情况是本文研究的焦点,所以以e-mail邮件、电话调查和走访的方式对洛阳理工学院无机毕业生及其就业单位进行就业跟踪调查。就这次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目的是了解该校的专业教育、就业指导等与毕业生就业和岗位发展的关系,为该校改进教学方法和调整就业指导策略提供决策数据。  相似文献   

13.
钟映荷 《价值工程》2012,31(1):204-205
在求职过程中,高校毕业生求职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可以帮助毕业生更顺利的就业。本文主要阐述求职技巧训练与指导的重要作用,并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求职特点和现状,提出了求职技巧训练与指导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周波  黄阿梅 《价值工程》2014,(30):248-249
本文以路桥与港航工程学院毕业生为例,从职业技能证书的角度入手,采用调查法,研究和分析了职业技能证书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5.
王姝 《价值工程》2011,30(4):210-211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计算机类专业招生与就业困难的问题,从专业建设角度出发,通过实践调查研究,分析了影响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提出了遵从市场导向和提高实践技能方面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自身业务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更好就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许青云 《价值工程》2014,(12):250-251
大学生就业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千家万户的幸福。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的形势,已引起了全社会普遍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破解就业难、难就业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的对策为:积极引导并实现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到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岗位大显身手;同时也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适应社会形势的变化发展,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产业经济结构的更新换代,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全力推进就业;加强创业教育,为毕业生自主创业提供相关政策及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17.
王桂兰 《价值工程》2014,(28):256-257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大,这个行业对毕业生的基本技能和就业素质的要求较高,然而开设这一专业的学院较少。  相似文献   

18.
顾姗姗 《价值工程》2011,30(33):281-28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日趋突出。而高校贫困毕业生作为毕业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让这个群体在大学期间能享受到与其他学生同等的待遇,不至于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而导致学习上面临种种的困难,是我们现在工作的重点之一,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校贫困毕业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我们目前高校应着手进行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宋剑英  张晓明 《价值工程》2013,(31):328-328,F0003
近年来高校应届毕业生每年接近700万人,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障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根据"人职匹配"的相关理论,高校应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并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职业测评、职业探索、职业认知等活动,使广大毕业生实现"人职匹配"。  相似文献   

20.
董召娣  颜志明  董慧  黄帅  陆荣胜  张祥 《价值工程》2011,30(32):264-264
通过以电子邮件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职院校农业类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意向、就业心理等方面的调查,结果表明,农业类学生出现就业期望值过大、就业盲目、妄想轻松等心理,本文针对这些就业心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