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收账款抵押借款分为总额抵押借款和特定抵押借款,总额抵押借款对已作抵押的应收账款不需要作专门的会计处理,只需要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特定抵押借款对已作抵押的应收账款应从“应收账款”科目转入“已抵押应收账款”科目。  相似文献   

2.
会计哲学观,就是用哲学的观点认识会计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包括:辩证的唯物论观点,唯物的辩证法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观点,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用哲学认识会计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在会计工作中应用哲学,主要是解决“关系”问题,调整和处理好企业与各方面的关系;在会计研究中应用哲学,主要是解决“方法”问题,处理好用什么方法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李健 《税收征纳》2000,(3):29-29
在会计实物中,以物抵债的会计处理,现行企业会计制度尚无明确规定,致使企业会计核算缺乏规范性,有的漏掉了国家税收;有的视抵债实物为账外资产;有的乱用会计科目,随意转销应收、应付账款;也有的将“以物抵债”与“债务重组中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相混淆,等等。针对上述种种问题,笔就以物抵债的增值税会计如何处理举例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4.
会计法第十九条规定:“单位提供的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常见的或有事项有未决诉讼、未决仲裁、企业对售后商品提供担保、附追索权的票据贴现、企业为其他单位的债务提供担保等。关于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财会字[2000]6号文件《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和《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指南》对前四项规定较为详细;但对为其他单位债务提供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规定较为单位,主要例举了保证担保方式,相对于《担保法》规定的可以作为替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的方式有保证、抵押、质押而言,未涉及债务抵押和质押的问题。为便于广大会计实务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抵押、质押形成的或有负债,本文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李涛 《财政监督》2007,(4):39-39
税务机关对扣缴义务人所扣缴的税款,在扣缴义务人申报并结报票款后,按照所扣税款的2%付给扣缴义务人手续费。对于税务机关返还手续费的会计处理,通常有三种做法:一是计入“其全业务收入”;二是计入“往来款项”;三是计入“营业外收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随着“建元2005-1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信托”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成功发行,标志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已在我国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证券化是一种新型融资制度安排,涉及金融、会计、税收等多个方面,在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下,尚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认为只有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将我国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7.
贷款管理方面。一是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严。一些基层行发放贷款时“三查”制度不落实,存在贷前调查不严,贷后检查不力的问题,导致贷款担保、抵押流于形式。二是贷款台帐、借据记载要素不全。有的行贷款只有上级行审批意见表,缺少县支行审批意见表和贷款合同。有的行贷款的明细台帐记录与会计部门的贷款发放、回收及余额统计表不相吻合,漏登现象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王天蔚  姜玉青 《新金融》2023,(6):41-46+67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方式,对提升老年群体晚年生活质量具有重要补充作用。然而,我国住房反向抵押养老的实践总体上不是很成功,这与老年群体的接受程度、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和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续期问题息息相关。为此,应通过政府对老年群体的引导与金融机构的帮助来支持住房反向抵押养老的推广;应以稳健原则作为金融机构的根本遵循,审慎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业务;应及时完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的规定,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的实施提供运行基础。进而充分发挥住房反向抵押养老激活老年群体固定资产、缓解我国养老“三支柱”保障难题、促进社会和谐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破产会计期间的重新界定目前,会计理论界关于破产会计期间的界定存在着“一段期间论”和“两段期间论”两种代表性观点。“一段期间论”认为:应将破产会计期间与破产程序的时间范畴保持一致;“两段期间论”则认为,破产会计按两段划分会计期间:一是对破产企业的会计处理而言的,自年初起至人民法院宣告企业破产日止,为第一段会计期间;二是对清算组的会计处理而言的,不论清算期间有多长或多短,均视为一段会计期间,是企业破产会计的第二段会计期间。由此可见,两种观点对于破产会计终点的认识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即都以破产程序终结并由清算组向企业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日作为终止日。两者的分歧主要是由于对破产会计起点的不同认识而致。换句话说,对破产会计起点的正确界定是对破产会计期间作出准确界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银行为实现抵押权而收取的抵押房产依法处理时的既往租赁事宜问题。遇到这类问题,要根据抵押与租赁的先后顺序分类处理。根据《担保法》的有关规定,依法抵押前发生的租赁行为遵循“抵押不破租赁原则”,抵押权实现后,租赁合同在有效期内对抵押物的受让人继续有效。依法抵押后发生的租  相似文献   

11.
《上海会计》1992年第11期刊登了叶建泉同志《对合资企业几个财会实务问题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叶文》)。笔者对文中所提三个问题的处理方法,不敢苟同,特提出与之商榷。 1.《叶文》举例说明的企业用外汇抵押人民币贷款(可简称为现汇抵押)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其依据显然是1985年财政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外合资经营工业企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但这两个制度从1992年  相似文献   

12.
“非转经”是人们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简称。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增收节支活动的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非转经”正呈上升趋势,但对“非转经”事项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有些人至今还不够清楚。为此,本文试作粗浅的介绍。一、“非转经”前的会计处理“非转经”前的会计处理,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将旧的房屋转为经营性资产时,进行改造或装修所发生的会计处理。其具体方法是:(1)发生改造或装修费用时,借记“经费支出”(事业单位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或“现金”科目;(2)改造、扩…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或提供服务,推动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劳动各种能力的总称。企业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企业发展的劳动能力的总称。人力投资资本化问题是人力资源进行会计处理的核心问题,如果不承认人力投资能形成企业资产,那么人力资源的会计处理就不能成立。之所以把人力资源的投资列入企业资产,是因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为计量的经济资源”。人力资源足以满足了以上三个必备条件:一是被企业拥有或控制;二是以货币为计量;三是一项经济资源。笔认为:人力投资形成的人力资源是能够为企业提供潜在服务,还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有资产流失渠道呈现多样化,流失的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包括了利用会计制度的缺陷,导致国有资产合法化流失。会计制度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概念模糊不清,容易出现多种理解情况;二是会计制度滞后.对新出现的问题及新经济业务不具约束性三是会计处理方法上过多的“灵活性”,自由调节利润成为可能。2006年我国已经出台的新会计准则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我国国有资产的合法化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15.
实务咨询     
《财会学习》2007,(3):42-47
企业收到政府拨给的搬迁补偿款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新《公司法》下法定公益金的会计处理问题;有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施工单位的“工程结算”科目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如何反映?购买加油卡如何取得相应的税务发票。  相似文献   

16.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几个会计处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大部分事业单位已经从单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从单一的经费核算和收支核算,逐步过渡到准企业化核算和经营效益核算。事业单位会计如何改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试就现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几个会计处理问题提出探讨。一、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存在的缺陷及其修正方法现行制度为核算固定资产,设置了“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原值,“固定基金”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用的基金;同时规定固定资产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  相似文献   

17.
“三权”即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是农村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西“三权”抵押贷款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为破解农民融资难题、推动金融服务“三农”和深化土地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农村产权基础性问题无法解决、“三权”抵押贷款发展的配套政策和环境仍比较缺乏,贷款风险分担机制仍未建立,导致金融机构开展“三权”抵押贷款的积极性不够,部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风险仍需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抓大放小”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战略举措,转让国有中小型企业产权是改革方式之一,由此涉及的会计问题主要有三点:一是企业合并时应当采用购买法还是权益结合法;二是产权交易价格的确定;三是产权交易价格确定之后,合并时作为购买方的合并企业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本文对所述企业合并主要以现金及其它资产购买被合并企业的全部产权且分析对象主要是非上市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9.
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处理是会计实务的难点。本文首先比较了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三个标准:风险与报酬分析法、金融构成法和继续涉入法;然后通过实例分析了金融资产转移确认的三种情形;接下来,按照是否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来分析金融资产转移的会计计量;最后,分析了第25号准则存在的问题,并比较了它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破产,美国次贷问题浮出水面;8月15日,美国最大抵押贷款公司“全国金融公司”股价开始暴跌。2008年年初,一些跨国金融机构开始曝出由于次贷危机造成的亏损数额,一时间,次贷危机迅速升级为席卷全球资本市场的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