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融机构是反洗钱义务主体,对我国反洗钱工作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反洗钱法>实施以来,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逐步深入,推动着反洗钱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反洗钱成本与收益的失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展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鉴于此,本文先从微观层面论证了反洗钱激励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再从宏观层面分析了金融机构反洗钱的现实成本与收益,最后从反洗钱主管部门、参与部门和金融机构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反洗钱激励机制的具体构建.  相似文献   

2.
《反洗钱法》实施以来,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逐步深入,但是,推动着反洗钱成本的不断上升,导致反洗钱成本与收益的失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进一步开展反洗钱工作的积极性。究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反洗钱工作缺乏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本文试图对其激励机制的建立提出建议,以推进反洗钱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金融机构反洗钱成本、收益与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客观分析了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相应付出的成本,包括制度、人力资源、技术以及潜在客户流失等方面,并从金融机构的视角出发,剖析了金融机构疲于开展反洗钱工作的内部原因.同时,本文也从声誉、信息以及抗风险等方面论证了这项工作带来的潜在收益,并指出政府监管部门也需相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提高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4.
唐明琴 《南方金融》2007,(10):31-33
本文认为,开展反洗钱工作需要付出巨大成本,金融机构作为理性经济人的反洗钱义务主体,在反洗钱的过程中势必进行"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分析,因此,当局在为金融机构等反洗钱义务主体设定反洗钱义务和责任的同时,应当坚持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相匹配的原则,在设计金融机构反洗钱框架时必须考虑激励因素,使金融机构发现自己进行有效的反洗钱活动是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5.
在反洗钱实际工作中,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内在动力不足问题表现突出,本文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从私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探讨反洗钱的外部影响,并通过对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反洗钱行为进行博弈分析,认为消极开展反洗钱工作是金融机构的最优策略选择,从而探究出金融机构反洗钱内在动力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社会上洗钱犯罪的行为越来越猖獗,目前我国针对洗钱犯罪行为开展的反洗钱工作已经上升到维护国家安全的层面,以预防金融系统风险.由于反洗钱工作的逐步发展,反洗钱工作的成本问题也成为了反洗钱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反洗钱的行为现状,并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子白  沈杰 《济南金融》2007,(9):10-12,16
金融机构是资金流动的枢纽和媒介,因此也成为洗钱的主要渠道,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反洗钱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机构反洗钱与自身利益的冲突,提出应该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的成本适当补偿,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其积极参与反洗钱,然后分别研究激励机制的引入对金融机构和反洗钱主管部门利益的影响,得出激励机制的引入对反洗钱工作是一项"帕累托改进"。文章对反洗钱激励机制的设计提出了对追缴的非法收入实行分享制度、实行反洗钱评级制度和违规信息披露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金融机构是资金流动的枢纽和媒介,因此也成为洗钱的主要渠道,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反洗钱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机构反洗钱与自身科益的冲突,提出应该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的成本适当朴偿,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其积极参与反洗钱,然后分别研究激励机制的引入对金融机构和反洗钱主管部门利益的影响,得出激励机制的引入对反洗钱工作是一项"帕累托改进".文章对反洗钱激励机制的设计提出了对追缴的非法收入实行分享制度、实行反洗钱评级制度和违规信息披露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金融机构是资金流动的枢纽和媒介,因此也成为洗钱的主要渠道,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反洗钱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分析了金融机构反洗钱与自身利益的冲突,提出应该对金融机构反洗钱的成本适当补偿,通过激励机制引导其积极参与反洗钱,然后分别研究激励机制的引入对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利益的影响,得出激励机制的引入对反洗钱工作是一项"帕累托改进".文章对反洗钱激励机制的设计提出了对追缴的zxc非法收入实行分享制度、实行反洗钱评级制度和违规信息披露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金融机构在一国支付体系及金融资产托收和转移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作用.使得洗钱者将金融机构作为了洗钱的首选渠道,在金融机构中又以银行业为主要渠道,因此,以银行业为主的金融机构就始终站在反洗钱的第一线,是反洗钱的核心力量,且相对于监管部门有处在信息优势的位置.但银行业在共享信息过程中所付出的包括资源流失、成本增加等都是显而易见的,而能获得收益却基本上都是隐性的,收益和成本无法匹配。本文试图通过建立金融业的反洗钱成本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使其愿意主动与监管部门共享其优势信息,从而解决反洗钱工作中监管者与银行业信息不对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以下简称《反洗钱法》)第三十五条从法律层面上明确特定非金融机构必须履行反洗钱义务,但对特定非金融机构的范围、其履行反洗钱义务和对其监督管理的具体办法,未予明确规定。房地产业无论从其交易方式、交易规模或是对国民经济影响力来看,都应成为反洗钱工作向特定非金融行业拓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以风险为本监管原则的指引下,本文依托房地产业的时代背景和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背景,结合当前反洗钱工作现状,借助房产税改革之机,提出构建房地产业反洗钱工作机制的可行性举措。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2008-2012中国反洗钱战略》,就如何在第三方网络支付行业贯彻风险为本方法,提升反洗钱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均衡性进行探讨,指出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反洗钱监管面临从合规为本向风险为本原则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反洗钱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金融安全和打击贪污腐败等犯罪活动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反洗钱工作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博弈论分析方法,通过构造成本收益模型,分析反洗钱工作中各方的行为选择,并借鉴美国反洗钱工作的经验,探讨符合我国国情、能够改善和提高反洗钱工作效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Anti-money laundering regulations have costs and benefits for banks.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ese regulations affect banks, we study the valuation effects of the Fourth Anti-Money Laundering Directive (4AMLD) on a sample of European banks. First, using eight significant 4AMLD-related events between the initial announcement (February 5, 2013) and the final enactment (June 26, 2015), we show that the 4AMLD had a positive valuation effect on European banks and helped reduce their systematic risk. Then, using a cross-sectional model, we find that the positive valuation effect was higher for riskier, larger, and more profitable banks with more non-traditional revenue streams, as well as banks operating in rich countries, countries with less effectiv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countries with higher perception of corruption.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ow anti-money laundering regulations affect banks in order to assist regulators in shaping future policies, as well as bank managers and investors in making better financial and investmen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5.
利用现金洗钱是洗钱活动主要方式之一,而在我国目前现金结算率较高的情况下,现行大额现金管理制度难以满足反洗钱的需要.本文从分析大额现金存取收费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着手,本着既能有效服务于反洗钱又不影响民众正常生活的原则,初步设计了对大额现金交易合理限制、合理收费、监测、分析和报告等制度,对大额现金收费制度遏制利用现金洗钱犯罪行为作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传统金融领域反洗钱监管力度的加大,洗钱风险开始日趋转向特定非金融机构。作为特定非金融机构之一的会计师行业,其反洗钱工作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如何有效防范会计师行业洗钱风险成为今后我国反洗钱工作的一个重点。为此,本文对FATF《会计师行业风险文本方法指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反洗钱工作转型的需要,贯彻落实"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要求,本文立足工作实际,从认识层面和操作层面探讨如何推进风险为本的反洗钱工作,有效提升反洗钱监管效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借鉴国外反洗钱调查经验和总结国内近年来反洗钱调查实践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反洗钱调查的职能定位问题,从规避风险和提升有效性两个角度,紧紧围绕金融机构、人民银行、侦察机关三大主体和可疑交易线索的接收(上报)、分析处理、线索移交三大环节,探索建立相关的机制,力求提高反洗钱调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现代化信息技术从经济金融领域逐渐渗透到广泛应用,给反洗钱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以往的监管方式已很难准确、快速的识别风险,本文拟通过引入大数据思维模式进一步探索适合新时代的反洗钱监管工作模式,以更高的精准度分析反洗钱数据信息,提升反洗钱数据质量,切实发挥反洗钱工作在维护国家安全、经济金融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运用博弈论分析了反洗钱激励与风险为本的关系,提出监管机构在建立完善约束机制后,应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监管机构应对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情况进行有效分类,根据分类情况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监管资源的投入,这些结论与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监管要求相一致。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金融机构反洗钱风险等级评价体系,并设计了模糊评价模型,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