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近几年来,中国价格战愈演愈烈,几乎所有的行业、所有的产品都面临着价格战的威胁。在国内的彩电、电冰箱、空调、手机等行业,由于产品的雷同化、趋同化造成的降价是迫不得已的,但执迷于过度的价格战,则只能使市场陷入恶性竞争的怪圈。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价格战博弈只会造成企业利润大大减少,甚至导致企业的倒闭。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只能打价值战而非价格战。  相似文献   

2.
本文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经济特点对产品定价、产品生命周期、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企业竞争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是价格战在一段较长的时期中仍将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方式,价格战的热潮也会一浪高于一浪。  相似文献   

3.
价格战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营销手段,在市场运作中合理利用价格杠杆作用,实行有效市场竞争,是企业营销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频繁的“价格战”则是过度恶性竞争行为,往往造成企业在竞争中陷入严重亏损的境地,甚至因此天折。究其原因,“价格战”的根源在于产品的供过于求,同类产品过剩,各个生产企业之间产品雷同,外观、造型、质量与性能没有大的区别,[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消费品市场上,只有用“烽火连天”来形容价格战的惨烈才最为恰当。究其原因是,中国公司迷恋价格战的基本原因有两点:第一,中国的产业结构严重轻型化,大部分企业在低层次上竞争;第二,中国的企业老板大部分是游击队出身,除了价格战这类简单打法之外,别的精细化正规战法大多不会。而价格战的结果,除了让消费者得到暂时的实惠和公司利润空间的压缩之外,企业自身的生存环境不会有太大的改观。那么,怎样才能从价格战的烽火中逃生呢?  相似文献   

5.
价格战攻略     
今日的市场上到处弥漫着价格战的硝烟,价格战已经成为企业争夺市场常用的武器。但是价格战对经济的破坏性极大,它导致国家税收减少,企业和整个行业的赢利水平降低。最终无论哪一方得胜,情况总比参战前更糟。尽管如此,价格战却愈演愈烈。即使经营得再好的企业,也难以置身于价格战之外。该如何避免卷入价格战?如果迫不得已,又该如何应对价格战呢?  相似文献   

6.
价格战是目前市场上很多大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一种竞争行为,通过价格战可以迅速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打压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文章通过价格战对瓦房店市中小轴承企业的影响分析、瓦房店市中小轴承企业优势与劣势分析等,总结归纳出瓦房店市中小轴承企业应对价格战的具体措施,希望该策略能够为瓦房店市中小轴承企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我国传统轴承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价格战是企业实施成本领先战略的必然后果 ,价格战不是低级的竞争策略 ,而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竞争策略 ,它与价值战不是对抗性的 ,而是相互补充的。价格战从某种角度来说 ,于国、于企业、于消费者都有好处 ,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 ,都适合打价格战 ,在不恰当的时机 ,对不恰当的产品 ,发动价格战的结果可能是害人又害己。  相似文献   

8.
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价格战、售后服务、多渠道销售等方式进行市场渗透,抢占市场份额的现象非常普遍。对于消费者而言,市场份额意味着产品的性价比;对于企业来说,产品的市场份额是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表现,因此,对产品市场份额的预测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马尔可夫过程理论,给出了一种产品市场份额预测的方法,并通过案例给出具体的应用步骤,应用MATLAB软件求解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9.
朱玉童 《经营者》2006,(12):109-109
问题: 做品牌一定要血拼吗? 多数中小企业认为打造一个品牌很难,很不容易开发出一个产品,然后还需要报入大量的广告费用去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产品一做宣传,别的厂家马上跟风,开发类似的产品与你打价格战,企业在这种情况下究竟怎么办才好?是硬着头皮上,还是理性的选择推出?企业做品牌究竟要从哪里下手,怎么样才能避开与竞争对手血拼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从开启价格战先锋的彩电业开始,我国商品和服务领域的价格大战此起彼伏,恶性竞争频繁发生,并且竞争态势不断加剧和蔓延。如今价格战已经涉及家电业、IT业、建筑业、汽车业等各行各业。运用好价格战,对于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提高产品销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它在为企业创造短暂成功的同时,也带来诸如低质量、脆弱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1.
价格战与产品差异化——以麦当劳、肯德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格竞争作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可以加快产品创新,使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利益,但是一旦演变为价格战,却会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然而,在中国,仍然有许多产业在进行着价格战,这是为什么呢?企业之间有无更好的、多赢的竞争策略呢?文章从多方面分析价格战的成因,并从产品差异化的角度给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今市场经济状况下,国内众多家电企业纷纷作出了各自的销售策略,大打价格战、终端销售战,如何做好产品营销已是各企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面对灾难性的恶性价格战,企业 更应该在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经营模式创新等方面提高竞争力,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就TCL而言,正在朝三个方面努力:制造最好的产品、提供最好的服务、创建最好的品牌”──这是TCL总裁李东生先生不久前提出的新观念,其中将服务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中国家电业在成功地从洋人手中夺回市场后,经历了艰辛的创业、痛苦的价格战,懂得了生产过剩、竞争和市场的无情。终于,信息产业部宣布2000年彩电企业全部亏损,一向沸沸扬扬的家电业一下子冷静了。在世纪之交,TCL提出服务营销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4.
价格战的赢家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近几年的市场风云,几乎所有行业、所有产品都面临价格战的威胁。从彩电、冰箱、微波炉,到羽绒服、手机、汽车等,不论厂家还是商家,都纷纷举起“价格战”这一传统法宝。对此,有人用囚徒困境理论来论证价格战的弊端,认为价格战中,虽然消费者以低价购买了商品,厂家商家也卖出了大量商品。但是,在这一片喜人景象的背后,企业因降价而减少了利润甚至出现亏损,削弱了企业实力,从而也降低了企业技术研究和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利益因此而难以保障。其最终结果是在价格战中,谈不上谁是赢家,因为这其中根本不会有赢家。实际情况是,许多企业正…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营销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同质化.不但是产品的同质化.甚至连营销策略和技巧都趋于同质化,企业纷纷陷入价格战、广告战和促销战的泥沼之中。所以追求产品和营销模式的差异化已经成了企业持续获得动态市场竞争优势的必然战略手段。  相似文献   

16.
产品的同质化是导致价格战的重要诱因,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使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实施差异化战略的重要性。几乎所有的厂家和商家都在煞费苦心地寻求和制造新的卖点,希望以独具创意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打破市场僵局,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相似文献   

17.
<正> 如今的企业正在经历着越来越频繁的价格战的洗礼,价格战的战火由家电行业开始燃起,逐渐波及众多的行业,既包括制造业,也涉及服务业,既有消费品领域,也在工业品领域出现。本文试图对价格战的成因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价格战的一些方法。一、价格战的成因分析西方的营销专家们对价格战的分析表明,大部分的价格战是源于由一些偶然因素造成人们对市场竞争实际情况的错误判断,而很少是作为产品竞争策略的一部分而由某个公司主动引发的。国内的情况则有些不同,多次价格战的发起,都是由行业中的一个企业或企业联盟主动降价,而其它企业被迫迎战而开始。市场经济时代,商品往往不是依据成本定价,而是遵循竞争性定价策略。企业决策者的价格策略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线销售人员关于竞争对手的商品价格的报告。很多的时候,销售人员反馈回来的信息,出于无意或是有意地,并非是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例如,销售人员关于主要竞争对手对其主导产品执行降价15%的促销政策,如果我们不立即反应,就将损失大半的销售量的报告,引起企业决策者决定采取相同的策略。但是实际上对方价格的变动只是局限在某个城市中的一种次要渠道,且仅持续两周时间,仅限于一个老型号,这样的信息决策者是听不到的。一场价格战就这样开始了,并且逐步升级。  相似文献   

18.
彩电是一种需求价格弹性较高的商品,平坦的需求曲线保证了降价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大进而利润的增加超过了降价引起的损失,这正是价格战的根本原因。在价格战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成本、产品差异化和售后服务是影响彩电行业价格竞争的三大要素,因此,我国彩电行业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避免陷入恶性的价格战。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企业面临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巨大挑战,同时伴随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换,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产品供给过剩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供给不足同时并存,从而导致了市场上产品的严重同质化,结果是在一些耐用消费品领域价格战此起彼伏。在这种形势下,通过实施产品差异化策略,建立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就成为我们的重要选项。  相似文献   

20.
市场营销行为的非价格竞争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价格竞争是指在产品的价格以外或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借助于产品有形和无形差异、销售服务、广告宣传及其他营销手段等非价格形式销售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竞争形式。非价格竞争做法的本质是增加企业产品在某一细分市场的垄断性,增加顾客的“忠诚度”,从而减少竞争对手价格战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