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梦秋  彭华涛 《当代经济》2011,(20):146-148
全民创业过程中,其社会网络在乘数效应作用下呈现不同的发展特点。全民创业社会网络的乘数效应涉及经济领域、社会领域和管理领域,对其研究意义重大。目前关于乘数效应和全民创业的研究及成果较少,本文阐述了乘数效应产生的原因和作用机理,充实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技术创新及激励与企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资源。在剖析企业价值创造中技术创新价值贡献的基础上,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价值创造乘数模型,揭示技术创新投入与其价值创造之间的乘数关系。进一步通过多阶段的员工流动内生化下两企业竞争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上述乘数效应发挥的因素,认为对关键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是企业实行基于技术创新价值管理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乘数和实际乘数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通过建立宏观经济模型,分别测算了我国的理论财政政策乘数和实际财政政策乘数.测算结果表明,这两种财政政策的乘数值都不大,尤其是实际作用乘数的值明显偏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也不明显.就乘数的影响因素来看,其可能原因在于我国的边际消费倾向过低,同时消费存在很大的刚性.根据上述乘数的测算值,我们还分别估算了在两种模型下财政政策的综合乘数效应.显然,财政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主要杠杆,其中政府购买支出是最主要的政策工具.此外,尽管理论和实际作用乘数相差很大,但两者最终形成的乘数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相差不大,甚至财政政策的实际乘数效应在多数年份超过理论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效果测定历来是国家政策制定与改革关注的重点。本文基于约束的VAR模型提出了具有微观基础的财政政策时变乘数指标,并分解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和政府融资的时变冲击乘数、时变累积乘数以及时变现值乘数。同时,结合中国实际,通过一个理论模型分析了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投资乘数呈减弱趋势,政府消费乘数亦呈小幅下降态势。政府税收乘数显著为负且相对较为稳定,但债务发行乘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并于2006年起由正转负。基于模型校准和经验分析可知,目前政策当局依然可通过增加消费性支出促进经济增长;但是,需要管控政府投资规模,因为随政府投资产出弹性下降和规模扩大,政府投资乘数急速下滑势必削弱财政政策效果。同时,由于中国税收并未引发大规模挤占效应,因此目前税收格局相对合理。此外,鉴于当前债务发行存在负经济增长效应,表明政策当局仍需重点盯住和管控债务规模。在此基础上,结合微观主体流动性约束强弱和结构性参数走向,本文提出了增强财政政策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2年上海市统计年鉴和投入产出表(1997年度.价值型)数据,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旅游对经济产出和收入的直接和乘数影响,计算出旅游产出乘数为2.8876,旅游收入乘数为0.6497,旅游消费引起产出增长的乘数效应主要集中在企业服务业、化学工业、商业、饮食业、旅客运输业等行业,然后将旅游乘数与已有研究的香港、新家坡、秦皇岛、天津市旅游乘数进行了比较,最后讨论了投入产出法和卫星帐户法在分析旅游经济影响方面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6.
主流文献关于存款乘数和货币乘数的认识在理论逻辑上存在着易被忽视的缺陷,与实践逻辑也不完全一致。一是忽视了对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层面存款派生机制的考察,仅从商业银行-客户的层面分析存款乘数;二是将货币乘数中的“货币”界定为包含商业银行准备金存款在内的基础货币,夸大了货币乘数的分母,降低了货币乘数的倍数;三是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中央银行对单家或若干家商业银行的调控效应扩展到整个商业银行系统,过度高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货币政策操作中的功效。本文提出基于双层存款派生乘数的货币乘数理论,指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误区,将货币乘数中的“货币”界定为中央银行发行的“流通中货币”,重新梳理中国和美国货币政策实践中的货币乘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李杰  熊熔 《经济师》2010,(2):69-71
文章分析了1978—2007年中国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和挤出效应,以期正确评价积极财政政策的预期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大规模财政支出和减税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由于政府支出乘数和减税乘数效应都在降低,并且财政支出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政策实施的效果与预期存在差距。因此,提出从财政支出结构、税收结构和投融资体制三个主要方面进一步完善宏观调控职能。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体现在:循环经济发展产生的和谐效应、引起的技术革命效应和思想启蒙效应。要保证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乘数效应能充分体现,应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政府、技术水平、人们意识的提高等方面寻求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国内对带有成本渠道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研究多集中于分析通货膨胀特征和货币政策效应,本文则着重分析政府财政支出对产出、投资和消费的动态乘数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政府购买对产出的短期乘数较大但长期乘数较小,对消费和投资的乘数值始终均为负值;政府投资对产出、消费和投资的乘数较政府购买要大;成本渠道的存在使得各财政乘数均变小,并加剧了财政政策对投资、消费的挤出效应和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同时减小了财政扩张对产出的刺激。这说明在利用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政策来刺激经济、稳定产出时,需要区分并注意不同类型财政支出政策的长短期乘数差异,并注意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同时减少经济摩擦,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0.
需求变化的乘数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乘数分析法是研究生产部门之间、生产与使用、供给与消耗之间关系的重要方法。在阐述乘数概念的基础上,给出部门乘数、就业乘数、收入乘数、能源消耗乘数和水资源消耗乘数的计算公式,然后以黑河流域中游的张掖地区为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规模效应、集聚效应和乘数效应,在此逻辑下,利用1990-2005年的数据建立了我国经济增长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协整方程,估算了科技创新乘数.结论表明,科技创新乘数效应在我国的经济增长中作用非常之小.正是由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科技创新的传导机制难以发挥,从而在宏观上表现出较小的科技创新乘数.因此,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扶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增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协同优势、创造各种条件促使科技创新在全社会的扩散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便成了必然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乘数效应的运行机理与政策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技术创新乘数效应则是一个有待拓展的重要理论命题。技术创新通过扩散产生引致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技术创新扩散是技术创新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潜在使用者之间的传播、采用的过程。考察技术创新乘数效应的内在运行机理可以发现,技术创新乘数效应是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联结经济和速度经济等形态生成的,并与福特制、丰田制和温特制等组织载体相耦合。研究技术创新乘数效应,有助于揭示当前我国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成效与不足,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技术创新效率提供有效的理论借鉴。当前,中国已成长为开放型经济大国,在遵循技术创新内在运行规律的同时,应主动发挥大国经济优势和后发优势,通过多种路径为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乘数效应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区域之间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一直受到人们关注,但是对于造成区域之间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区域间的乘数效应却往往被忽略。以国内外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或者具体政策研究为理论背景,对中国现行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进行客观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目前主要的几种区域协调机制还是不尽完善,要么在实施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问题,要么实施的效果差强人意。因此,不妨将区域间的乘数效应作为理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来构建区域协调机制成功与否的衡量标准。换句话说,在考虑到区域之间的关联乘数效应后,一项好的具有可实施性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至少要对所有区域造成的总效应呈现为正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开放经济体系中,当一国的投资、政府支出或者出口增加时,国民收入会因为外贸乘数的作用而成倍地增加。运用传统模型展开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的外贸乘数较小,而且沿海省份的外贸乘数效应要弱于全国总体值。文章从消费与进口两个角度对影响我国外贸乘数效应的因素加以分析,提出应努力构建起全国统一大市场,提高MPC值,以较好地实现我国外贸应有的乘数效应。  相似文献   

15.
ERP系统应用中企业管理模式趋同的乘数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乘数效应是指由于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初始反应引发后续连锁性反应的现象。供应链企业之间利用ERP系统实现管理模式趋同后,实现跨行业的企业间组织.的集成,使得供应链链主能够统一调控供应链上的资源,增强了供应链的敏捷性。此外,企业管理模式趋同使得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更加密切,刺激企业之间的管理优势互补。最后,管理模式趋同降低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为企业寻求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空间。  相似文献   

16.
外贸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外贸增量之间的比率,它所衡量的是外贸对一国经济的拉动作用。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居世界第2位,出口贸易额居世界第1位,外贸乘数效应逐步体现,但总体看来,外贸乘数数值偏小,不同年份之间波动较大,并没有完全发挥对国民经济的积极拉动作用。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中国对外贸易也受到一定冲击。本文对近30年来的外贸乘数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建立多元回归模型作以实证分析,并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命周期阶段的农业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农业产业集群的聚集过程是在流入效应、流出效应和乘数效应共同交互作用下完成和演变的.在农业产业集群的孕育阶段,以自然资源优势为主的关键要素是产生流入效应的基础,乘数效应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在成长阶段,特定区域空间上的分工与专业化得到发展,乘数效应发挥较强作用,由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成长阶段带来了新的流入效应.在成熟阶段,集群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价值体系,乘数效应充分发挥作用,在原有流入效应的基础上,基于社会资本形成的创新网络又为集群带来了新的流入效应.在构建本地农业产业集群时应充分考虑农产品特点和当地农业资源禀赋情况,大力发展龙头企业,鼓励农户创业,同时政府要为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8.
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配合促进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是中国宏观调控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实证为基础,构建了嵌入双支柱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分别评估家庭和企业两类信贷约束变化的财政政策乘数效应。研究表明,基于不同微观主体的信贷约束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宏观审慎政策由强变弱和货币政策盯住产出系数变小能够增强政府消费和转移支付的乘数效应,但同时也会导致所得税和广义消费税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变大。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以信贷约束为代表的宏观审慎政策+混合型或价格型或数量型货币政策”等双支柱调控转型对财政政策效果的影响效应,认为家庭信贷约束由弱变强对财政政策乘数效应的影响极小,但是,如果针对企业的信贷约束由弱变强则必将极大削弱财政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M2/GDP不断攀升,并超过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本文尝试用货币政策乘数效应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①,本文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建立了变参数IS-LM模型来估计中国的动态货币政策乘数,并证明了中国货币政策乘数效应的不断下降是导致M2/GDP不断攀升的原因。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货币政策乘数下降的原因,发现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边际进口倾向上升、税率的提高使经济体中的漏出倾向增加,货币交易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增加、货币投机需求对利率的敏感度增加共同作用使我国的货币政策乘数呈下降趋势。研究结论说明中国M2/GDP居于高位,并不是中国金融深化或金融体系发展成熟的结果,而是由于中国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受体制因素的影响,通过货币政策乘数的各项参数传导,引起货币政策乘数效应下降所致。  相似文献   

20.
外贸乘数法的扩展与中国贸易收支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米纳 《财经研究》2002,28(8):71-76
开放经济体系中,当一国的投资、政府支出或者出口增加时,国民收入会因为外贸乘数的作用而成倍地增加。同时,外国收入的变动也会通过乘数效应影响本国的国民收入和贸易收支。结合当前全球经济大环境,运用加入外国收入变量后的外贸乘数分析扩展模型分析表明,中国今明两年的贸易收支顺差仍将减少。要增加国民收入和改善贸易收支,就要促进消费和扩大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