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罗建军 《经济师》2014,(9):239-240
高技能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工人队伍的优秀代表和核心骨干,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针对企业的战略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要,以具体案例,就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制度建设、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培养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2.
季新革  周海燕 《经济师》2010,(3):221-222
探索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技能操作人员队伍素质、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中原油田为例,从岗位激励、薪酬激励、培训激励、荣誉激励四个方面,论述了油田企业建立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方面的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王志国  万留法 《经济师》2009,(2):191-192
探索高技能人才多元化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对于提升技能操作人员队伍素质、促进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原油田采油四厂为例,从岗位激励、培训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四个方面,论述了油田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的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积极推动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杭钢集团加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一体化机制。截至2011年底,公司高技能人才人数占技能鉴定总人数的24.9%,员工职业资格持证率由2004年的不到40%,提升到98.2%,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5.
易文君  李娜 《时代经贸》2012,(4):214-215
本文通过对武汉市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推进较好的三家大中型企业开展的调研活动,总结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特点,分祈当前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建立以创新精神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基础、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相结合的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为切实指导和推动我市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技能人才是推进技术创新、精益制造的核心骨干,是竞争力提升、持续性变革、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基于企业发展战略的视角,从创新人才管理理念、编制培养规划、搭建职业生涯通道与发展平台、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构建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并从加强企业组织领导、实施有效监控、强化舆论宣传等方面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力资源素质的竞争,市场经济就是知识型、高技能人才的竞争。如何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快速提升高技能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为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必须探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原油田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上,近几年来进行了大胆探索,形成了一套培训培养模式,为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微观数据,并在采用多层模型克服城市及行业内企业生产率相关性的基础上,对具有技能优势偏向型的生产函数进行估计,且进行了深入的异质性分析.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服务业企业高技能劳动力占比的提升对企业增加值创造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而言,高技能劳动力创造增加值的能力是低技能劳动力的1.218倍.通过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低技能企业,高技能企业通过提升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获得的增加值回报更高,且高技能企业中高技能劳动力的技能优势更大;相较于生活性服务业企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通过提升高技能劳动力占比获得的增加值回报更高,同时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高技能劳动力技能优势也更大;细分行业中,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租赁商贸等行业高技能劳动力占比的提升对企业增加值上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在零售、交通运输及住宿餐饮等行业,高技能劳动力占比的提升对企业增加值没有显著影响或影响为负.  相似文献   

9.
《经济师》2019,(6)
企业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技能的人才。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的财富,更是社会的财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有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来支持。  相似文献   

10.
孙玲 《经济师》2009,(6):195-196
文章以中原油田为例,在调查分析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的具体做法,总结了高技能人才培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高技能人才培训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特点的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不断加强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高玉环 《时代经贸》2006,4(7):93-93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构建起一个政府、企业、职业教育的综合职业技术培训体系,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这三方面进行有效沟通,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成长的环境,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为生产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持和推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高技能人才全程式职业指导模式提出的背景,从时间、内容、管理角色和评价四方面来阐述高技能人才全程式职业指导模式的内涵,从以人为本、以产业发展为引领、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和作为引导者服务者的教师四方面来阐述特点,从管理机制体制、教师队伍建设和行业企业全程参与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关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合理的价值计量方法有利于企业高技能人力资本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只有从不同的角度把握其价值构成;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中获得借鉴;从对象的高技能性、条件的可行性、分配的按贡献性、技能影响的多样性等方面去思考;结合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经济价值法、评价法的优点,同时注意时间价值;才能使"人力资本补偿价值+人力资本分配的剩余价值"成为高技能人力资本价值计量模型的理想基石。  相似文献   

15.
许凤英  王萍 《经济论坛》2006,(22):18-20
随着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浙江将凭借其优势努力打造全国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在这种形势下,高技能人才将是浙江省人才需求的重点之一。所谓高技能人才就是熟练地掌握某项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性难题,能进行技术革新,取得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工人。一、浙江省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供需情况(一)2005年浙江省企业高技能人才的供给与需求根据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课题组对该省技能人才的调研,2005年全省规模以上被调查企业现有的高技能人才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6.
王丽莉 《经济学报》2021,8(4):181-206
本文将中国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与工业企业数据相结合,利用早期移民网络构建工具变量,考察城市高技能移民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并对中间机制、异质性效应与加总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才流入会显著提升企业效率,城市高技能移民份额每增加1个百分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平均将提升0.8%~0.9%.高技能移民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技能密集度和创新水平促进生产率增长,但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没有显著影响.人才流入在企业所有制、规模、技能密集度维度上具有异质性效应,表现为国有或外资企业、大型企业以及技能密集型企业获益更大.加总而言,高技能人口流入将促进城市生产效率提升与产业结构升级.因此,本文为城市实施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了支持性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石油行业高科技含量的不断增加,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转型,对人才内涵需求的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数量、构成和素质已不能适应石油企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海外石油市场的不断拓展,传统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分析"工学兼顾"模式、"项目教学"模式、"订单教育"模式、"定向培养或委托培训"模式、集中培训模式等几种培养模式的特点及存在不足,进一步探索适合石油企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其管理方法,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经济飞速发展的年代,后发展地区的经济想要发展就必须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是我们高职院校首要进行考虑的问题。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企业,注重校企结合,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是目前高职院校培养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高技能人才已经受到普遍的重视,在内陆一些后发展地区,高技能人才也显得尤为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高技能人才是企业的支柱、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怎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值得关心、值得探索.针对我国目前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技能人才培养、使用的主体,技能人才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必须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需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企业改制的大潮中,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同时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对如何改进和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