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温州农民工的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的定居地选择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多数农民工选择回老家的城市定居,城市化意愿强烈,县城和地级市等中等规模城市是农民工选择定居的主要城市类型;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社会融入程度、来源地与定居地距离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的定居地选择意愿;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举家外出打工、婚姻状况以及来源地发展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农民工定居地的城乡选择意愿以及城市类型选择意愿。本文还发现,外出打工时间对农民工的定居地选择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健康快速发展的紧要问题。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强调城镇化建设中人的核心地位,在人的因素中新生代农民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最重要力量,他们的居留意愿成为决定新型城镇化的现在与未来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研究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定居的意愿特征以及影响因素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形式对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研,在以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的提前下,运用随机森林模型,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制度因素和社会文化等4个方面中的24个因素实证分析影响郑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特征和因素。[结果]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最显著的要素依次是从事职业类型、在城市工作时间、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因素、是否参加城镇养老保险和是否享受城镇住房公积金。[结论]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教育、增加家庭收入和改善社会福利等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调查数据和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意愿进行了考察,并对影响其意愿的个体特征和外出务工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8.6%的新生代农民工有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意愿;新生代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对其职业农民意愿选择影响整体不明显,只有性别因素影响显著;从外出务工特征看,职业类别、收入、城市社会关系网、流动迁移模式均与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做职业农民意愿相关,具体而言,务工职业层次和职业声望低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比例相对较高,务工收入水平越低者返乡做职业农民的意愿越强,在城市业缘关系和朋友关系广者倾向留城发展,举家外出务工者更倾向留城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北京市200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从个体特征、就业收入情况、生活及家乡状况四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较为强烈,有62.35%的样本选择返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性别、平均月收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对其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归属感和是否有对象或配偶对于其意愿有显著正影响,家乡就业机会和居住满意度等因素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14年农民工调研数据,从就业地和社会融合两个角度分析了农民工定居意愿的选择。基于logit模型、通过基准回归研究发现,就业地和社会融合对农民工定居意愿的影响显著,在小城市务工的农民工更偏好于在城市定居,农民工社会融合度越高越偏好于在城市定居;通过分职业、分收入和外出与否回归发现,高端职业、高收入和外出农民工比低端职业、低收入和本地农民工更偏好于在城市定居。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重庆市主城区659份新生代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身份认同、城市归属感、发展预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身份认同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归属感因素中的城市满意度和与本地人交往满意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预期因素中,职业发展预期和社会保障预期的提高均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要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应着力破解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障碍,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2013年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将城市融入分为城市接纳和个人心理认同两个维度,通过与新生代城镇籍流动人口的比较,实证检验了养老保险和定居期望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全样本中,养老保险和定居期望都显著促进了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分样本中,在打工地拥有养老保险显著促进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但对新生代城镇籍流动人口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养老保险与定居期望交互发现,养老保险强化了城市定居对新生代农民工个人心理认同融入的正向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文章提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重庆市主城区659份新生代农民工样本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身份认同、城市归属感、发展预期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身份认同因素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归属感因素中的城市满意度和与本地人交往满意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发展预期因素中,职业发展预期和社会保障预期的提高均可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要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应着力破解制约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障碍,促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9.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市民化现象日趋凸显,大量新生代农民工选择流出地城市或城镇作为未来的定居地。这种选择不仅源自于制度性安排的推动和个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理性选择,更是城市现代性、外部结构因素的推拉效应、农民工理性需求和社会认同的心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选择将对"流出地"带来政策导向效应、产业转型驱动效应、人力资源集聚效应和家庭纽带整合效应等一系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利用对三峡库区的返乡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数据,探究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年收入越高的家庭比其他家庭更愿意进入城镇定居;人力资本在返乡农民工家庭进城镇定居的选择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家庭整体受教育水平显著正向影响农村居民的进城镇定居意愿;家庭社会阶层地位的主观认知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其通过家庭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发挥着其对进城镇定居意愿的正向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辽宁省三类城市的656名在城务工新生代农民的创业选择意愿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意愿与其人口学特征、个人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网络状况、务工经历中的人力资本提升等4个方面相关。其中,受教育程度、家庭耕地面积、外出务工的朋友个数、有亲朋好友担任公务员、教师、医生以及与当地人的融洽相处等变量与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意愿显著正相关;新生代农民工不同年龄阶段、是否拥有技能对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型就业意愿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新生代农民工是否参加培训、月工资收入水平与创业型就业意愿显著负相关;新生代农民工的创业型就业意愿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职业流动是否对其城市定居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辽宁省沈阳市农民工的微观数据,构建了一个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农民工职业流动与其城市定居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显示,职业稳定性、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居住状况、老家离打工城市距离和务工城市中是否有亲戚都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具有重要的解释作用;农民工职业流动因素中职业稳定性与定居意愿呈显著正向关系,即农民工在城市务工期间其每份工作的时间越长,其城市定居意愿越强;农民工的职业流动率和职业流动的类型对定居意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镇化进入提质减速阶段,农民工在城市定居关系着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而夯实定居基础、分摊定居成本对其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日益凸显。基于土地流转视角,文章运用2019年安徽省7个市农民工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对城镇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的影响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均能显著提高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土地流转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与农民工城市定居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正向显著,土地流转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即土地所承担的养老保障和流转使用权所获的财产收益,弥补了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不足带来的权益缺位,进而出现定居意愿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等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重庆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当职业农民的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当职业农民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男性农民工更加愿意当职业农民,同时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越高,当职业农民的意愿越强。城市务工地离家越远,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当职业农民的意愿就越强;亲属具有政治关系时,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当职业农民的意愿就越强。家人价值观念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当职业农民有显著影响,家人赞成时,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当职业农民的意愿越强。务工收入越高,新生代农民工当职业农民的意愿就越弱;在土地已出租或被征收时,新生代农民工当职业农民的意愿也较弱。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调查发现,农民工定居城市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这反映出迁移决策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城市较高的收入预期是吸引农民工流入城市的直接动因,但农民工的迁移决策,特别是持久性迁移决策更多地受社会的、文化的、心理的和个人特征因素的影响。本文依据对浙江省农民工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揭示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因素对农民工留城定居的影响,为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职业视角看,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形成是职业主体和职业环境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将职业能力获取和不确定性职业环境引入到职业自我效能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机制中,识别职业能力获取对职业自我效能与市民化意愿关系的中介效应,探究不确定性职业环境对职业自我效能与市民化意愿关系的调节效应。通过对235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采用层级回归分析处理实证数据,研究结论表明,职业自我效能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意愿和职业能力获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能力获取对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职业能力获取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自我效能和市民化意愿的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不确定性职业环境负向调节新生代农民职业主动性和职业能力获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群体内部已经发生阶层分化。不同阶层的农民工落户城镇意愿有所差异。中上层农民工落户在大中城市的意愿最强,成本和代价并不高,中上层农民工在大城市落户问题是当前户籍问题的首要。底层农民工更倾向于定居中小城镇,他们对农村户籍所附加的土地、生育和社会文化因素的依赖性很强。发展中小城镇经济,为底层农民工提供稳定的社会保障,渐进式地将新生代农民工与土地、生育等剥离是底层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的居留意愿是决定其是否在当地置业定居的关键要素。文章采用2016年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运用Mprobit模型与工具变量的CMP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民工迁移意愿对置业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愿意长期居留并落户类农民工在迁入地定居置业的概率最大,愿意长期居留但不愿落户类次之,只愿短期居留且不愿落户类置业概率最小。(2)家庭随迁规模和流动次数分别与置业意愿呈正相关与负相关性。(3)城市人均GDP与第三产业占比对农民工的置业意愿存在正向影响。此外,区域与流动背景对农民工的置业选择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影响。本文建议,政府应对不同迁移意愿类型的农民工给予不同的置业补贴和信贷优惠政策。同时,在保障农民工住房权益的基础之上,建立并完善针对新市民的住房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缴存住房公积金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显著提升5.3%,这一结果在加入控制变量、地区虚拟变量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误,利用Bioprobit模型和CMP方法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所得结论依然稳健。分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缴存住房公积金对"80后"和在当地居留满5年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影响更为明显。此外,住房公积金呈现出"嫌贫爱富"特征,其对高收入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积极作用远大于对低收入新生代农民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受城市和农村双重生活环境与文化的影响,在消费形式上呈现出与自我身份"不匹配"的现象,他们更倾向于关注城市群体的消费趋势,以期通过地位消费获取市民的认同,融入城市群体。本文以城市融入意愿为中介变量,社会比较信息关注度为调节变量,构建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认同与地位消费意愿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实证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意愿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城市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城市融入意愿在城市认同对新生代农民工地位消费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社会比较信息关注度在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意愿与地位消费意愿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