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富民为目标的收入分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贯彻效率优先的分配原则取得了明显的积极效应,但是,效率的提高不能过分地依赖收入分配的差距。缩小收入差距的重点在低收入群体。其根本途径是减少低收入群体的入口数量,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分配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是鼓励各种要素的所有者自觉地将要素投入生产力发展过程,并且使劳动、创造、创业、知识和人才都能在分配上得到尊重。这种制度安排就是各种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实现要素报酬的前提是要素股权化。要素报酬的实现形式是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等投入量化为企业股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按股分红。知识、技术和管理的股权化,需要与要素市场化结合。知识、技术和管理是先进生产要素,也是稀缺的要素。这些要素在股权化中还原为较大的份额,是市场规律使然。  相似文献   

2.
《经济师》2015,(9)
面对经济发展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企业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时提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健全企业资本由要素市场决定的报酬激励制度。因此,怎样建立一个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使企业资本在内的各要素所有者获得合理的报酬,从而促进企业资本等要素积极投入生产,发挥企业资本等要素参与分配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3.
《经贸实践》2002,(12):13-13
劳动收入是各类劳动者通过劳动所获得的各种报酬。从城镇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经济组织中从业人员,其劳动收入主要是工薪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等。从农村看,劳动收入是指农民通过劳动收入获得的收入,包括出售生产的各种劳动产品获得的收入等。非劳动收入是指通过资本、技术、经营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收入,其中资本要素获得的收入有股金分红、利息等,技术要素获得的收入有技术股份分红、出售专利所得等,经营管理要素获得的收入主要是通过股权激励方式获得的股份分红等。一切劳动者的收入是劳动所获得的报酬,而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的收入是一种混合收入,包括劳动收入、经营管理收入、资本要素收入等,只要不违法,就是合法收入。  相似文献   

4.
赵惠芳 《经济管理》2007,(14):81-85
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解析收入分配不公的成因,确认适应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的分配理论,继而提出相应的操作办法。本文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必须以物质资本为基础,劳动和物质资本是“根据”和“条件”的关系,作为二者有机结合的成果——收入,应在劳动者(含间接劳动者,如国家)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含间接所有者,如国家)之间合理分配,即劳动者应享有除应归物质资本所有者的投入资本的报酬(包括投入资本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贴水)以外的一切收入的求偿权。采用股票期权制度分配收入的顺序依次是员工(必要劳动应得部分)、债权人、国家、物质资本所有者、员工(剩余劳动应得部分)。这种分配模式与我国当前的经济模式相适应,具有可操作性,能使更多人靠劳动致富,可在一定程度上从微观基础角度解决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激励机制的设计,其核心问题就是要考虑人力资本要素参与企业分配,激励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劳动积极性。通过一个博弈模型来探讨企业分配合约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劳动、资本、知识、技术、管理是现代经济中生产要素。从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这些要素既可以抽象为劳动,也可以抽象为资本。从激发这些生产要素的活力、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研究目标出发,我们可以将这些生产要素抽象为人力资本,因而按人力资本分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现机制。同时,适应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背景下劳动知识化、生产要素市场化和资本化的要求,按劳分配也必须发挥按人力资本机制的激励作用,以解决现实经济中复杂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因此,按人力资本分配在社会主义分配结构中具有耦合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间竞争不断加剧,企业家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特性表现为个人专属性和主动性、价值难以识别和度量、专用性。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是市场条件、企业组织形态、制度环境和在此基础上的企业家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或其代理人)博弈的结果。具体路径为:确立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个人所有的制度安排;实现企业家人力资本配置的市场化;完善企业治理和产权结构,激励企业家人力资本;健全制度体系,保护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至少有五类要素具备参与分配的可能性,它们分别是劳动、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以及社会资本,个人所拥有的这五类要素报酬的总和构成个人收入。由于经济增长对个人拥有的各要素数量及其单位价格变化的影响不确定,所以经济增长与个人收入的变动,从而收入分配的变动的关系也不能确定。由此决定,收入分配变动既有独立于经济增长的一面,也有与经济增长相关的一面;而后者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正相关的一面与负相关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论市场取向的所有制结构改革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改革20多年后继续深化市场取向有所有制改革涉及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在市场化改革中体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公有制企业可以在吸收私人股权中增强竞争力。二是提高私营企业整体竞争力,扩大私人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高企业所处的产业等级,是现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主题。三是依据要素所有权在企业中确定股权,即要素股权化,由此使以资本投入为实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构发展到要素投入为实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共享利益的理论渊源与实现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企业要素中劳动和资本的关系问题有两种回答:一是“劳动占有资本”,二是“资本雇佣劳动”。通过研究,我们认为既不是“劳动占有资本”,也不是“资本雇佣劳动”,而是“劳动与资本共享”。因为企业“劳动”与“资本”生产要素的投入者一是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如经理、员工;二是投入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资本所有者如股东。因此,劳动力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内劳动创造的利益,即劳动与资本共享企业内劳动创造的利益的思想就跃然纸上。本文在对共享利益这一新的理论范畴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重点探索其理论渊源与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1.
论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我国自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一方面税收收入保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劳动要素分配份额迅速下滑,资本要素分配份额逐渐上升。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税收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影响要素收入分配,前者改变了生产中要素相对投入比例,从而改变了税前要素收益率,后者则是通过直接税影响到税后要素收益率。本文利用系统GMM估计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税收对要素收入分配具有明显影响:就直接税而言,企业所得税降低了资本分配份额,个人所得税中对劳动征税部分降低了劳动分配份额;就间接税而言,增值税明显降低劳动分配份额但对资本分配份额的影响不明显,营业税明显降低资本分配份额而对劳动分配份额的影响不明显。因此,如果从有利于调整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角度考虑,我国有必要进一步调整现行税收政策、完善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渐进式改革,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各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问题以及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放手让一切合法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充分体现了新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我们探索新形势下收入分配机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笔者把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引入H-O模型,分析贸易结构调整、劳动力有限流动、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对收入变动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要素收入分配与贸易商品要素密集度转变存在密切联系,劳动所有者收入下降是贸易商品结构调整的结果;资本深化和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不利于劳动所有者;作为一个劳动力相对丰裕的国家,贸易商品结构从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密集型,出现和要素密集度背离的现象,原因是要素市场的资源配置扭曲和产品内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传联  王春芝 《技术经济》2003,22(11):24-26
一、知识资本的含义及参与生产要素分配的合理性1.知识资本的含义。本文中的知识资本并非一般学者所指的“智力资产” ,“知识潜力” ,也非人力资源探讨中的简单的人力资源 ,它是从生产要素的投入角度去讲的 ,从资产形成的性质看 ,知识资本投入企业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 ,其内容不仅包括管理者的管理劳动和知识分子的科技劳动及科研成果 ,也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脑力劳动 ,因而其形成的资产内容更广泛 ;从其作为资本的方面看 ,其性质不同于一般的资产要素 ,价值补偿只通过折旧的分摊来实现 ,也不同于一般所有者权益 ,只参加税后利润的分配 ,而是要…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类型 一般来讲,公平即公正,在这个前提下,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有四个标准可供选择:第一,要素投入与要素产出是否对称。要素即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产(金)、技术等。各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取得相应的收入,劳动者获得劳动收入,土地所有者获得土地转让或增值收入,资产(金)所有者获得资产(金)收入。人们如果获得了要素以外的收入或者要素投入与要素产出不对称,则被视为不公。第二,劳动与收入是否对称,即是否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一种渐进式改革,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各种生产要素对生产的贡献问题以及要素所有者的报酬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部应该得到保护”;“放手让一切合法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充分体现了新的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是对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同时也是我们探索新形势下收入分配机制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制度的演化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姚树荣 《财经研究》2002,28(9):8-13
企业的本质在于合作剩余的创造和分配,而合作剩余索取权配置取决于要素所有者拥有的谈判力的强弱,历史地看,要素所有者的谈判力强弱是随着技术条件和市场状况等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企业制度也在不断演化,主流企业制度的演化大致经历了资本家主导式,经理主导式,专家主导式等几个阶段,但是,企业制度的演化并非是直线式进行的,“劳动雇佣资本”不可能成为企业制度演化的终极模式。  相似文献   

18.
分配是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党的十六大报告确立了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确立按要素分配原则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而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按要素分配的存在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当前实行按要素分配需要解决相关法律法规的改进和完善、激励民间资本的投入、激励技术的投入和创新,以及激励管理的投入与创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企业家·分配·经济成效——关于企业家的纯理论刘云鹏本文的目的是论述在典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一般定义、功能,收入分配的方式与企业家利润的性质及来源,企业内不同的要素所有者与企业家之间在收入分配和控制权上的不对称合约安排及其对经济成效的影响。一、...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收入的分配,在初次分配环节,包括私人部门内资本报酬和劳动报酬的分配以及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的基础是通过私人部门生产的一部分价值即净流出的生产税对政府部门生产公共服务的耗费进行补偿。在再分配环节,在初次分配基础上形成的分配格局完全取决于所得税在部门之间的净转移。从1992年至2007年,我国分配格局变化的基本特征是:住户部门在初次分配中收入占比大幅度下降,在再分配中则进一步下降。提高住户部门的收入占比,需要限制资本要素的非生产性强势地位并弱化政府部门的投资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