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航运市场从年初开始率先出现下滑,并波及造船市场。一些船东面对高船价,对订造新船表现出观望态度。夏季航运市场继续下滑,进一步对造船市场产生不利影响。种种迹象表明,造船市场已过繁荣顶峰,正处于下行调整期。  相似文献   

2.
2008年12月的新造船市场延续前几个月的市场行情,持续低迷。船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在全球新造船市场持续下滑的同时.前段时间一直坚挺的日本船企也开始面临诸多问题。在持续恶化的市场环境下,一些国家纷纷出台政策.对船舶企业进行扶持.  相似文献   

3.
2001年的航运市场牵动着废钢船市场。2001年年初,航运市场因元旦、新年的来临出现回落,运费率有所下跌,受其影响,废钢船市场开始出现缓慢回升。到了3~5月份,大量新船的交付使用造成市场运力过剩,老龄船舶的成交量整体上扬,达到首次拆解高峰。6月份以后,因运输市场提前步入交易淡季及夏休假期的到来,各国船东都暂时把旧船出售计划搁置,船舶拆解市场小幅下跌。“9.11”事件的发生,引  相似文献   

4.
2006年是全球新造船市场收获的一年.截至2006年11月底,全球新船成交量达到了1.3亿载重吨,10000载重吨以下化学品船表现不俗,新船成交达到55.4万载重吨.  相似文献   

5.
散货船引领船市,油船市场正在恢复,4250TEU集装箱船表现突出。其他船舶均有成交。同时,市场出现的新船交付延期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没有出现任何利好的情况下,4月新造船市场持续低迷,全球新船成交13万载重吨。4月,日本造船企业也遭遇破产和撤单双重打击。韩国政府则一改之前的作风,终于走上前台,投入巨资,开始拯救造船企业。  相似文献   

7.
2005船市概览     
2005年是世界船舶市场开始出现转折之年,也是中国船舶工业新船产量突破1000万载重吨之年. 2005年,船舶市场主要表象为:由热变温,等待观望.散货船和油船运价先跌后涨;集装箱船航运市场出现明显的下跌之势.从2005年6月中旬开始,船价稳中有降.这是2002年9月以来船价首次下降.2005年下半年,船东持观望态度,新船订单减少,特别是油船和散货船订量明显下降.韩国和日本多家造船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的势头有增无减,中国沿海各地投资造船业的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8.
2009年1月,全球新造船市场延续前几个月的行情,持续低迷。在船市低迷的同时,船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相关金融机构根据市场情形对之前的评估结果进行了重新评价。韩国开发银行终止了韩化银行集团收购大宇造船海洋工程公司。  相似文献   

9.
船舶订单     
《船舶经济贸易》2006,(4):27-28
我国超大型集装箱船首闯国际市场;两家造船企业手持订单进入全球十强;文船签订2艘1700TEU集装箱船合同;口岸公司4艘集装箱船建造合同生效;辽宁宏冠公司承接8艘化学品船订单;中远船务签订改装船合同;大连船务赢得3艘化学品船改装合同;扬船签订4艘集装箱船建造合同。  相似文献   

10.
2005船市概览     
2005年是世界船舶市场开始出现转折之年,也是中国船舶工业新船产量突破1000万载重吨之年. 2005年,船舶市场主要表象为:由热变温,等待观望.散货船和油船运价先跌后涨;集装箱船航运市场出现明显的下跌之势.从2005年6月中旬开始,船价稳中有降.这是2002年9月以来船价首次下降.2005年下半年,船东持观望态度,新船订单减少,特别是油船和散货船订量明显下降.韩国和日本多家造船企业在国外投资建厂的势头有增无减,中国沿海各地投资造船业的热情高涨.  相似文献   

11.
时间的脚步迈入2013年,中国船舶行业期盼多时的船市逆转似乎终于出现:随着去年末至今年初询盘的增多,3月以来,船东开始频频下单。尽管业内分析人士对此有着不同的解读,或认为这意味着市场冬去春来,或认为这现象只是昙花一现,但无论如何,订单是真的来了。只是,这让船企亦喜亦忧:虽然订单数量骤然增加,可船价依然在谷底徘徊。这样的低价单,接还是不接?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经历了5年兴旺发展的造船市场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形势急转直下.今年一季度,全球新船市场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成交量为26艘、133万载重吨(包括将已订船型修改过的订单),同比去年一季度下降95.5%.而且成交新船多为5万吨级以下船舶。其中。受冲击最为严重的集装箱船从去年11月份起连续5个月没有新船订单。船舶企业面临着“交船难、  相似文献   

13.
国内二手船市场,低位震荡调整 3月份,国内二手船市场开始步入正轨,成交量增加,二手船价格以低位震荡调整为主.上海船舶价格指数(SPI)本月平均值为869.00点,环比上涨1.31%.从中国船舶交易信息平台统计,本月国内二手船市场共计成交各类船舶632艘、84.39万DWT、交易金额9.48亿元人民币,环比上月分别增加120.21%、157.84%、131.78%.成交船舶平均船龄7.91年,环比减少5.49%. 按船型统计,本月成交情况如下:干散(杂)货船535艘,油轮8艘,多用途船(含集散两用船)29艘,工程(含工作船)10艘,驳船6艘,集装箱船5艘,化学品船2艘,拖轮3艘,废钢船1艘,其他船型33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全球铁矿石贸易持续兴旺,散货船和大型矿砂船市场异常活跃,船型大型化趋势也日益明显。特别是2008年以来巴西淡水河谷订造的40万载重吨超大型矿砂船(VLOC)更是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那么,它的出现会对散货船市场产生何种影响,本文将作简单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6月的新造船市场表现让人耳目一新,新船成交量出现大幅上升,这是市场复苏的信号还是市场仅有的一丝亮点值得思考,但可以肯定的是市场多空分歧在逐步加大。虽然6月新造船市场有一丝表现.但有些船厂未能抵御整个新造船市场的寒意.选择了倒闭或放慢建造速度,船厂面临的考验还在持续。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2008年金融危机洗礼之后,造船与航运,与经济之间的关联度显得更强了,当前世界经济和航运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令新造船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况且,船市调整以来,新船需求具有明显的不稳定和不可持续性的特征。根据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以及造船市场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今年秋冬国际造船市场新船需求可能较上半年有一定幅度萎缩。新船价格持续上升乏力,  相似文献   

17.
二月份由于中国春节的来临,新造船市场出现反复,没有延续一月份的行情。虽然新船成交有所下滑,但似乎并没有影响船价上扬。本月出现单价为1.54亿美元的VLCC订单,这反映出造船行业处于“卖方市场”的形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今年上半年.国际船市新船成交量超过预期.新船价格也出现一定幅度回升.表面上看.行情似乎呈现强劲的回升态势;况且,时至今日,市场人气尚存.这也是业界乐于看到的。其实.深入分析上半年市场运行的特点后就会发现.很多情况与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下一阶段市场的形势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而难以把握.下半年行情能否继续走高关键还存于宏观经济,航运市场能甭持续复苏和走强。  相似文献   

19.
5月,新造船市场成交低迷,船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依旧处于高位。面对这种形势,船厂采取各种措施,主动锁定风险,同时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加大救市力度。  相似文献   

20.
尽管世界经济仍在缓慢复苏的过程中.航运市场景气度也不高.但今年以来.国际市场上的新船订单已开始出现增长。2009年上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球新订单量处于谷底:2010年上半年.在散货船订单的拉动下.全球市场新订单量曾一度猛增.但随后开始逐年减少.至2012年下半年再次到达谷底:2013年上半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