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当公司再融资引起股权结构显著变动时,其必然会对公司控制权配置、竞争和转移产生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资本市场会使公司股价发生相应波动.这种效应在股权高度集中公司更为明显,因为大股东是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股权进而公司控制权变动传递了公司经营管理的内部信息.采用事件研究法,本文研究发现定向增发在我国具有正的公告效应.但是,定向增发对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不同其公告效应也不同:使大股东控制权转移类定向增发其AAR和CAR最大,控制权强化类定向增发居次,控制权弱化类最后.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传递出了明确的公司控制权变动信号,彰显了大股东控制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2.
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定向增发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大股东作为定向增发认购对象,会利用其拥有的控制权侵占中小股东利益实现财富向自身的转移,针对这一现象,文章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环境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公司治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产权基础,当企业的控制权发生转移,公司治理机制将会发生变动。本文以2004年标的为上市公司股权(标的属广东省)且控制权发生转移的股权交易案为研究样本,旨在分析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因并购主体产权性质的差异性,控制权转移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在角度与程度上各不相同。总体来说,控制权转移将促进公司治理主要在弱化内部人控制、行政干预减少及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三个方面得以优化。  相似文献   

4.
股权集中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中国在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型的过程中,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手段多样,包括关联交易、公司间贷款、盈余管理、现金分红、控制权转移、股票回购,以及定向增发和配股等。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普遍且屡禁不止,与我国转型过程中的国企改制背景、股东间持股成本及利益实现方式的不同及弱法律制度环境等制度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存在,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应深入揭示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以此来规范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制度。在分析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现状及其动因的基础上,运用事件研究法选取2012-2013年度286家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事件作为样本,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公告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定向增发公告效应与增发规模、增发价格折扣率、增发目的存在正相关性,与净资产收益率、股东权益比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以此为依据给出了规范中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耿  杜烽 《南方经济》2012,(6):32-43
本文主要从控股大股东利益倾向和行为特征的角度,研究作为定向增发主要参与人的控股大股东对增发价格的影响。以2006~2009年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增发价格的高低会受到控股大股东"隧道效应"和"利益协同效应"的共同作用:隧道效应促使增发价格降低,利益协同效应则促使增发价格随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升高。同时,研究还表明,控股大股东隧道动机对增发价格的抑价效应一直存在,不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受到利益协同效应的削弱,而利益协同效应在大股东参与增发时则会受到隧道效应的弱化。这表明隧道效应的影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从控股大股东利益倾向和行为特征的角度,研究作为定向增发主要参与人的控股大股东对增发价格的影响.以2006 ~2009年完成定向增发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增发价格的高低会受到控股大股东“隧道效应”和“利益协同效应”的共同作用:隧道效应促使增发价格降低,利益协同效应则促使增发价格随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升高.同时,研究还表明,控股大股东隧道动机对增发价格的抑价效应一直存在,不会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受到利益协同效应的削弱,而利益协同效应在大股东参与增发时则会受到隧道效应的弱化.这表明隧道效应的影响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8.
曾劲松 《开放导报》2009,(3):102-105
本文研究了华夏银行在定向增发过程中公告重要事项,是否会引起其他上市银行业公司的股价波动,即是否存在信息迁移效应。文章发现,上市银行投资组合对于华夏银行公告定向增发获得批准事件没有显著反应,对于华夏银行公告定向增发预案只在公告前一日和公告当日有显著反应,而对华夏银行发布股东大会公告反应明显,在多个窗口期内均有超额收益,表明“类比效应”占主导,因此同行业上市公司呈现正向市场反应。  相似文献   

9.
李献刚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1):129-130
定向增发为什么一度备受上市公司的关注?上市公司选择定向增发的动因是什么?文章从上市公司资产增值、减少关联交易、公司控制权、管理成本、企业并购等五个方面给与详细分析,为我国上市公司进行定向增发寻求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股权结构对公司SEO股价效应的影响——出发,对自由现金流量理论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与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上市公司相比,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的这种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的代理成本更低,公司在发布SEO公告时引起的股价负效应也最小。  相似文献   

11.
曾晓  韩金红 《南方经济》2020,39(6):36-52
纵向兼任高管究竟会加强大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减少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还是会强化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提升其私有权收益的获取能力,增加企业风险?为此,文章将以2007年-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纵向兼任高管如何影响企业的股价崩盘风险。研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显著降低了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在进行Heckman两阶段模型、倾向得分匹配等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同时,文章进一步研究发现,纵向兼任高管在"监督效应"和"更少掏空效应"共同作用下降低了股价崩盘风险;且当纵向兼任高管权力越大时,即纵向兼任董事长时,对公司未来股价崩盘风险的降低作用越明显。文章不但深化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纵向兼任高管这一关系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这对于完善公司治理、防范股价崩盘风险,进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立彬  张秋生  魏乐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137-142
文章分析了我国首例上市公司分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以及市场反应。研究表明,分立可以消除我国“捆绑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之间控制权之争的代理成本;在我国经理人市场不发达的环境下,控股股东的存在有利于将公司“蛋糕”做大;市场对公司分立事件做出了积极反应。  相似文献   

13.
股权制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是公司治理领域中的重要问题,而制衡能力是股权制衡效果实现的首要前提。文章建立在具备股权制衡能力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合谋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中,第一大股东与其他大股东之间具有合谋的倾向;在间接上市的民营公司中,第一大股东与其他大股东之间倾向于相互监督,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之间呈倒U型关系。因此,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民营上市公司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唐洋  孙文 《特区经济》2012,(4):113-115
本文以2006~2008年间定向增发中控股股东向上市公司进行资产认购的公司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大股东分别以现金认购和资产认购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大股东以现金认购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而大股东以资产认购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资本市场投资者对大股东的资产认购方式做出了明显的反应;认购资产的评估增值率与公司绩效呈明显的负相关。本文结论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政府部门进一步完善定向增发监管政策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理人的性质在于其是以经营才能方面的人力资本优势加入企业和约,实质拥有企业剩余控制权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而董事和董事会拥有企业控制权时,他们都是企业的经理人,其与股东之间存在实质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作为经理人的独立董事也与股东之间存在代理问题.我国上市公司只有解决好董事会、独立董事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独立董事制度才能真正发挥效用.  相似文献   

16.
陈云英 《特区经济》2010,(5):115-116
当公司正当权益遭受侵害而公司又怠于起诉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赋予股东对侵害人提起诉讼的权利,但是,当原告股东不是为了公司利益,而仅仅是为了自身利益利用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价值就会被抹杀,为了股东派生诉讼的价值实现,对股东提起派生诉讼在特定情形下作合理限制是必要的。本文从原告资格的界定、原告股东公正性要求、诉讼费用的担保、前置程序四个方面论述了股东派生诉讼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论文从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影响因素与行为后果两个角度出发,研究公司治理机制与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关系以及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与盈余质量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大股东控制程度越高,其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可能性越大并且这种现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更为严重,公司治理综合水平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程度起到了有效的抑制作用,大股东这种资金占用行为对企业盈余质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郭佳宁 《特区经济》2011,(1):127-129
股东会决议作为公司的核心文件,是资本多数决原则的贯彻实现。为保护股东和公司的合法权益,各国公司法均对股东会决议的内容和程序作出特别限制,股东会决议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否则即构成有瑕疵的股东会决议。伪造的股东会决议属于股东会决议瑕疵的范畴,但与股东会决议的无效、可撤销在逻辑前提上存在本质性的区别,其性质应为股东会决议的不成立。我国公司法对公司决议瑕疵的类型划分存在缺陷,应加以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黄蕴洁 《特区经济》2011,(11):144-146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监管成了我国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培育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构建公司股权制衡治理机制,加强中小股东的保护,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等四个方面就上市公司控制权私利监管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李晓霖  周海博 《特区经济》2010,(10):115-117
股权本质上是一种财产权,其中自益权直接体现财产属性,是股权作为继承客体的最基本条件,共益权间接体现出财产价值,不影响股权成为继承客体。股权与股东资格同时产生,是同一个取得股份法律关系的两个要素。而且股东资格本身具有的身份性不同于人身权,继承股东资格并不意味着继承死亡股东的职务。股东资格完全可以依继承事实而取得。作为公司人合性合理表达的信赖关系并不具有强烈的人身依附性,其决定性因素在于利益。因而,人合性不能阻却继承人依继承事实取得股东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