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流通力“点睛”城市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通与城市的关系,从一定的角度考察就是生产力与流通力的关系。近年来.流通理论界不少资深理论家提出流通也是生产力,主张既要承认表现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力,也要承认表现在流通过程中的生产力,即流通生产力。有些学者主张直接使用与生产力相对应的流通力的概念。他们认为.这种流通力可以追溯到人类出现之初。它是指人类所具有的使经济活动中物态要素得以交换,以适应经济运行和社会需要的能力。把流通生产力或流通力的理论运用于城市发展研究.就产生了城市流通力理论。我们以往对发展城市生产力比较重视.对发展城市流通力有所忽视,这应当说是城市流通业发展滞后的一个原因。城市流通力的发展必须与城市生产力发展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杨帆  马晓丽 《消费导刊》2009,(14):252-253
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一座城市的人口是否适度直接影响该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一种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论,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城市人口的适度与否,应该从是否最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衡量。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深化城市适度人口内涵,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 美国是一个实现了社会信息化的经济发达国家。社会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以各种形式广泛渗透到人们社会活动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是人们最基本最普遍的行为,信息技术物化为直接生产力,就是一项能够创造出巨额财富的经济性活动。因此,经济领域活动信  相似文献   

4.
自工业化以来,人类以碳氢化合物高排放为代价的经济增长,已使全球每年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排放远超过地球容纳力,对全球环境、经济,乃至人类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已经严重危及人类生存。城市一方面是创造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核心,另一方面也是改变生态格局、大量消耗资源能源、导致温室效应等问题最为集中的地方。低碳发展不仅是城市自身的问题,同时也是全局性的问题,需要从城市发展定位、政策体系、技术保障、产业调整和低碳消费多方面协调配合,才能有效突破目前存在的诸多难题。  相似文献   

5.
《商》2015,(34)
"战略"一词原本为军事用语。军事理论家安托万·亨利·约米尼(Antoine Henri Jomini)认为"战略是研究整个战争区域的艺术,把一支军队的最大部分兵力集中到战争区域或作战地区决定点上去的艺术。"二战后,"战略"的概念和思维模式迅速地由军事推广到社会经济领域。在我国随着"经营城市"概念在地方政府的推广,许多城市也开始提出自己发展战略规划,这种城市战略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加快了城镇化化进程,但也引起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施冬健  张黎 《商业研究》2006,(5):142-144
聚集效应是因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而形成的聚集经济与聚集不经济综合作用的结果,本质上是两种力量的作用:一方面聚集经济作为空间聚集的吸引力推动着城市区域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聚集不经济则作为排斥力限制着城市的进一步聚集和规模扩大。城市是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组合的空间景观,是经济社会活动空间集聚与扩散的过程与结果,总是处于集聚力与扩散力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中。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又会催生出更先进的科技。会计活动是人类经济目的的最原始冲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本身就与人类科技发展密不可分。数学的发展和应用,使得会计活动告别蒙昧时代而进入科学时代,从而更进一步地激发数学研究的热情。信息电子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运用,彻底改变了会计的面貌。会计理论和实践的逐渐完善又反过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会计在未来接纳更先进的科学技术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8.
路子靖 《江苏商论》2011,(1):121-123
物质空间是城市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市空间又是城市中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活动的综合结果,郑州在近代作为一个自开商埠的城市,其城市空间的发展有着独特之处,一方面铁路的修建为郑州城市空间的扩展提供了机遇,成为郑州发展的原动力,而交通、经济、文化、社会等各种因素在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是互相作用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强有...  相似文献   

9.
吴平 《商》2013,(7Z):82-82
城市经济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受到了土地、环境、交通、劳动力等各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不仅限于增长,更要持续。当前与城市经济发展相伴而生的一系列问题的突显,逐渐加剧了经济和社会的矛质,严重制约着城市进一步现代化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解决发展过程中问题,及时制定有利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政策,缓解经济与社会的矛盾,促进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铁路在长途客、货运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推动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积极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对于沿线城市最直接的影响是缩短了区域的运输时间,促进了经济区域的相互联系,有利于各个经济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另外,铁路运输对经济区域中的单个城市所形成的小经济区也有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从铁路对沿线的单个城市和多个城市的经济影响作简单讨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绿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城市正在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如何真正实现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规划中的新课题。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城市已经集中了全球50%以上的人口,城市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交通,集中居住的条件,以及优质的电力、燃气等能源供应,为人类提供了更高的生活质量。但我们也应看到,城市人口集中,交通、建筑、采暖、照明以及居民日常生活每天都消费着大量的能源。同时,工业生产也大多集中在城市地区,所以城市能源消费城市发展与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数据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城市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资源环境、产业发展、城市交通、城市管理等多方面挑战。在智慧城市的不断推进下,智慧城市信息服务应用也不断地运行,同时通过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不断与民生的各种需求相对应。本文从齐齐哈尔市信息服务实际出发,主要从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物流三方面展开应用研究,在分析与查找原因之后,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经济的发展为核心的,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们的经济活动。任何社会的经济活动,无论多么复杂,以什么方式进行,都必然发生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都集中体现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双重因素的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不仅可以显示出特定的社会发展形态,也可以显示出某一社会发展形态中特定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4.
石永林 《商业研究》2004,(24):53-56,91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人类在新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进行城市经营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既要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的整体和谐 ,又要实现社会文化生态、经济技术生态和自然环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经营包括人才、土地、产业、资源、基础设施的优化组合和无形资产的创造与优化配置 ,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高效有序、充满生机和活力;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并举,并使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6.
伴随生产力不断发展与人类活动面扩大,在我国诸多地方都面临着生态环境被破坏,土地资源在供需方面形成冲突等问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为协调环境和社会持续发展主要参考标准,而土地资源承载能力又给持续发展在量化方面提供很大帮助,应用土地变化为人类活动主要表现,可当成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主要成因进行分析。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缺少土地资源,人地高度冲突,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对人们活动反应敏感度高,城市规划建设一定要在保护生态、良性循环基础上展开。所以,对城市生态型用地规模还有相应人口容量予以认定,对于城市持续发展意义非凡。文章站在生态敏感视角出发,明确土地承载能力评估对承载能力研究重要作用,并联系现代城市的规划特征对如何更好利用土地资源提出自身的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城市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地,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过程,也是人类文明的表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营城市的理念也有了很大发展,城市优越性得到充分体现,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源泉,城市越大,机会越多,可以说城市化是全世界的发展趋势。然而,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  相似文献   

18.
唐宋时期发生的社会变化是中国古代史研究的重要问题,城市变化是这种深刻变化的一个集中表现.城市修建和扩建是古代社会经常进行的国家工程.从唐初到北宋初以都城为主的中心城市修建扩建的阶段性,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东南移过程中城市建造的对应,南北地区城市的不同特点,以及当时人透漏出的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有关城市发展的新信息等等,都向我们展示了城市历史发展和演变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战略转折点与我们面临的双重挑战正在发生和即将进一步发生的这种由物质型经济向信息型经济转变的深刻变化,是人类文明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转变,抓住了这个大变革的最好时机,抓住了这个生产力大发展的机遇,也就掌握了信息经济中的主动权。在业已形成的这股信息化的世纪风暴中,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双重挑战。 (一)战略转折点如果说工业革命是人类历中上一道不同国度发展与停滞的分水岭,信息革命则创造了在世界范围重新洗牌的机会。整个20世纪的文明是以铁路、石油、发动机为核心的动力文明。动力文明使人类的体力得到延伸,而信息革命则是以微处理器为依托,使人类的智力得到延伸;新的经济需要新的经济基础设施。工业经济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就是,如铁道网、电力网、交通网等各种动力网络,而信息经济的基础设施是高  相似文献   

20.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种重要资源。当今世界,已开始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是当代人类创造的最活跃的生产力,正在对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信息化程度已被认为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