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师》2020,(2)
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新时期,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坚持以职业为导向,认清当今社会形势对人才英语能力的实际要求,结合职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创新英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从师资力量、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多方面入手,探索出一条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新道路。文章结合对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职业导向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创新途径,旨在通过创新教学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单元,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文通过考察调研通辽市区内几家中小型企业的管理制度即亲情管理、温情管理、制度管理,根据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和方向,就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管理的对接,以班级为主体在学校实行企业化管理模式,以学生在学校充分了解企业、适应企业化管理机制、吸收企业有特色的工作制度和文化为平台,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升职业道德的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8)
随着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全面改革的逐渐深入,各大专业面向市场和企业发展需求,从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多个角度,加强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领域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及在创新理念下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相结合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以便于更好地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现在倡导服务型社会,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高职院校酒店管理的重要分支,从行业实际出发,为社会培养更符合现代餐饮需求的优秀人才。文章立足于高职院校餐饮服务与管理教学实践,从多角度分析,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餐饮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一些缺陷和问题,试图为高职院校寻找更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物业服务行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物业服务以其独特的运行方式正在悄然兴起.本文试图通过对一些高职院校物业服务运行方式的探讨,提出高职院校物业服务应该具备"双面向"的功能,即面向市场竞争、面向院校发展.坚持"以院校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以"服务"为宗旨,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实现物业服务效益与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综合效益,从而形成高职院校物业服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教学团队,指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共同目标,由具备良好团队精神的相关教师和企业专家等形成的协同合作体。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是培养汽车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利用校企合作的良好平台,将学校、企业和行业有机结合,整合有效资源,互补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时代,中国企业要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必须以文化创新为基础。企业要想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就必须时刻保持企业文化的开放与创新。没有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持续经营的文化力量源泉就可能逐渐枯竭,直至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企业文化创新原则是传承和发展原则,兼容并举的原则,鉴古知今的原则,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则。企业文化创新内容,是企业文化理念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创新,企业文化个性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知识管理,“以人为本”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创建学习型组织,加强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的核心制度主要有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目前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高校应有的文化底蕴及内涵,创新力度和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师生的民主参与,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透明度不高;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等.建设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策略:一要建立人性的制度文化;二要建立具有鲜明高职院校特色的制度文化等.  相似文献   

8.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对高职院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学校与企业要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校企合作要实现双赢,要构建良好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系;学校要抓好师资队伍建设,要适时地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内容;要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有自己的理念。文章认为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是高职院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及其他高职院校应在“以人为本,争创一流,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坚持科学的办学定往,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创新基于产学合作教育的高职教育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精品战略,在会计专业、师资、实践教学基地、课程和教育研究等方面争创一流,打造品牌,以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办出高职会计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0.
当前,“重视市场”、以“市场为导向”已成为现代企业的普遍共识,这种价值取向的转变,实际上是一种经营理念的创新,这种经营理念的创新反过来又能动地推动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拓展和满足市场经需求的变化,笔者试图从市场观念创新、产品品牌竞争策略创新和市场行销活动创新等几个角度来阐述企业经营理念创新的内涵,以求指正。  相似文献   

11.
肖温雅 《时代经贸》2010,(20):117-118
高职院校的核心制度主要有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目前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缺乏高校应有的文化底蕴及内涵,创新力度卸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师生的民主参与,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透明度不高;缺乏人本管理的理念等。建设高职院校制度文化的策略:一要建立人性的制度文化;二要建立具有鲜明高职院校特色的制度文化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怎样融入优秀的企业文化,对高职教育提高办学质量以及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我院在校企文化融合方面,坚持以"工学结合"为导向,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体实践性探索。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高职院校顾客分析入手,指出高职院校的产出是一种教育服务,而教育服务的直接消费者是学生,高职教育服务要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认为服务型教育体系就是一种直接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体系。从积极探索“学校—企业—社会”的办学模式、积极探索服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柔性化的教学管理机制、积极推进教育服务文化建设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服务型教育体系构建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企业强化质量管理的主要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通斌 《经济师》2005,(4):158-158,160
2 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 ,质量管理永远是企业生命的源泉。面对种种问题 ,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更新观念 ,用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质量管理 ,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基础 ,创建有效的企业质量文化体系 ,不断开展质量审核与质量监督。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升级,对高职教育质量提出了新要求,迫切需要行业高职院校提高师资管理水平,校企合作深度融合背景下行业高职院校师资管理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研究的命题之一.本文针对行业高职师资的特殊要求和当前发展现状,提醒胡若干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方向,如建立以项目研发为导向的教师评聘制度、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方面的改革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6)
高职院校是以职业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重要教育体系之一,因此在职业教育中需要融入国际化理念,才能够使我国高职教育走在国际发展的前沿,培养出优秀人才。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在进行国际化发展时是以教师国际化作为前提,影响着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文章立足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实质内涵,阐述我国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策略,以此促进我国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化发展,为不断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创新的成果,它影响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殊性也决定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融合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如何和企业文化相融合以及启示等方面进行探索,为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当前职业教育院校为谋求自身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采取与企业合作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人才。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深度校企合作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方向的改变(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教师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来自于生产实际,更要符合汽车新技术的发展;学生就业方向要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就业质量也要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深化改革,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合理构建以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岗位技能类课程为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处理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效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铁 《经济师》2008,(4):142-143
高职院校信息安全教育是填补我国信息安全人才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离职院校信息安全的人才培养与传统高校信息安全专业教育模式应有所区别。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应着眼社会发展需求,以市场为导向、技能为本位原则,注重课程内容结构科学性,实现课程结构模式的宽基础、活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