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股权融资偏好与大股东剥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并不能有效的解释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剥削这一角度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股权融资偏好,而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以及大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比例越高,大股东越偏好股权融资;进一步的研究也发现,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以及大股东持有的非流通股比例越高,大股东在公司配股决策中所认购的比例越低。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动因源于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剥削的新论点。  相似文献   

2.
上市是很多公司的即期目标,待上市后又迫不及待的配股、增发。这种股权融资热一度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对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问题从理论、实证上都有所研究。本文拟通过揭示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动因及其对股东财富的影响,分析上市公司股权融资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公司应遵循内部融资、债务融资、股权融资的融资顺序。同时由于债务融资可以带来税盾收益,能有效增加股东价值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然而中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存在一种偏好,这与资本结构理论相悖。以东方明珠为实证样本,从融资成本和收益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因此股权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公司价值。同时分析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并指出其存在的负面影响,并提出完善上市公司融资结构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雯 《生产力研究》2004,(11):163-165
本文认为股权分裂是造成我国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利益冲突的根本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非流通股股东资产大幅增长,而流通股股东资产市值大幅缩水之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企业融资理论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实践经验,上市公司在有融资需求时,融资顺序依次为内部留存、债务融资、股票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与西方的“融资优序理论”不同的特点,即资产负债率普遍偏低,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本文分析了股权融资偏好的表现和弊端,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和制度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并提出了改善股权融资偏好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柳松 《生产力研究》2005,13(12):189-191
在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下,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文章从融资成本、公司治理机制和企业体制等三个方面对股权融资偏好悖论进行了解读,指出股权融资成本低于债务融资成本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直接动因、公司控制机制的错位和治理机制的扭曲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深层原因,转型时期的双重企业体制是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7.
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剥削”,因此,中国上市公司宣告配股或者增发新股时,上市公司的股价会下跌,即公司会出现负的异常回报率,且公司的异常回报率随着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前非流通股比例的增大而减少;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由于不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剥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市场绩效不会明显的下降,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市场绩效要好于配股和增发新股;只有当非流通股股东看好上市公司时,非流通股股东才会参与配股,配股的市场绩效要好于增发新股;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8.
在股改前,中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把股票市场当作圈钱的好地方,而且控股股东存在挪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股改后,中国上市公司是否还存在这种圈钱行为,股改对于中国上市公司融资模式影响如何,是本文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终极所有权视角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问题.理论上,文章通过引入股权融资决策拓展了LLSV模型,揭示了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根源.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与股权融资规模密切相关,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需求呈现分离现象——高回报时实施投资型融资,低回报时实施圈钱型融资.实证上,文章采用因变量受限的Tobit模型对2007-2013年我国1 803家A股上市公司的1 118次公开增发新股的规模进行了回归分析.实证结果验证了融资需求分离假说.文章为融资过程中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提供了理论解释和实证证据.  相似文献   

10.
唐国正 《经济学》2006,5(2):329-360
本文建立了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的理论模型,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两类典型的公司治理结构——经理控制和大股东控制以及“一股独大”的股东结构,运用博弈论方法探讨了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对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价值的影响。本文首次提出了配股的“再分配效应”——配股导致价值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转移,配股的“股权成本效应”——在非流通股股东不认购的情况下配股能降低公司的平均股权成本以及“配股中的搭便车现象”——流通股股东明知配股有损于流通股价值,在个体理性的驱使下仍然认购配股。本文揭示了股权二元结构与现行配股制度的缺陷,有助于解释我国股票市场与上市公司的一些重要实证现象。  相似文献   

11.
胡金朋 《时代经贸》2007,5(10Z):197-198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融资多元化模式正在逐步形成,直接融资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我国上市公司在直接融资的选择上,配股和增发新股成为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融资方式明显偏好股权融资方式,这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资偏好有着巨大的差异,也与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相悖。本文正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研究,着重于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分别从外部融资环境因素和公司自身因素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最后,针对我国上市公司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佟贺 《经济视角》2012,(6):43-45
我国上市公司制定的融资决策和实践往往出现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进行股权融资是其首选方式,很少采取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方式,这与啄食顺序理论产生了严重的背离。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危害和动因,并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对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提出防止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路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公司制定的融资决策和实践往往出现过度的股权融资偏好,进行股权融资是其首选方式,很少采取内源融资和债务融资的方式,这与啄食顺序理论产生了严重的背离.基于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分析了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危害和动因,并结合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对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偏好进行了合理的解释,提出防止上市公司的过度股权融资的路径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武争利 《经济师》2005,(12):116-117
文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认为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倾向十分明显,这与西方的企业融资行为理论显然背离。公司股权融资的成本大大低于债务融资的成本是股权融资偏好的直接动因;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应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及上市公司治理和经营特征,在保证市场稳定的前提下,采取适当措施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权融资行为,促进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提高,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5.
余剑梅 《经济纵横》2012,(11):102-104
优序融资理论认为,企业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首先考虑内源融资,其次是负债融资,最后考虑发行股票。然而,我国上市公司更偏好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方式为什么不同于成熟理论?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究竟何在?本文通过对2008~2011年上市公司定向增发行为从治理结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解释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赵忠伟 《经济师》2006,(8):99-99
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但股权融资的绩效低下,文章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绩效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之所以偏好股权融资方式,在于股权融资中存在着巨额的租金。巨额的租金诱使上市公司采取寻租行为,最终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损害整个社会经济福利。因此,采取措施减少或消除租金的存在,才能够解决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世亮 《当代经济》2005,(12):47-48
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目前正在上市公司中轰轰烈烈地展开。在上市公司股权公置改革中,如何兼顾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如何以较低成本来获取股东大会对股改方案的表决通过,是广大即将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将要面临的一个十分现实而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对股权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的理论模型,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两类典型的公司治理结构——经理控制和大股东控制以及“一股独大”的股东结构,运用博弈论方法探讨了股权二元结构下配股对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价值的影响。本文首次提出了配股的“再分配效应”——配股导致价值在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之间转移,配股的“股权成本效应”——在非流通股股东不认购的情况下配股能降低公司的平均股权成本以及“配股中的搭便车现象”——流通股股东明知配股有损于流通股价值,在个体理性的驱使下仍然认购配股。本文揭示了股权二元结构与现行配股制度的缺陷,有助于解释我国股票市场与上市公司的一些重要实证现象。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及负面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泉 《经济师》2004,(12):117-117,119
按照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公司融资理性的顺序首先是内源融资 ,其次是债务融资 ,最后为股权融资。但我国上市公司却偏好股权融资。文章深入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原因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