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代经贸》2010,(3):68-69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概念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谋求股东最大利益和谋求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兼顾环境保护的社会需要,使企业的行为最大可能地符合环境道德和法律要求,并自觉致力于环境保护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低碳经济和企业社会责任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词语,其意义的非凡性是令人瞩目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做了深入研究,剖析了低碳经济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与本质,重点阐述了低碳经济与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企业、政府、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提出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的经济法制度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燕君 《当代经济》2009,(16):42-43
企业社会责任观念是构建企业和社会和谐关系的一种基本思想.企业环境社会责任是企业承担广泛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引发了人们对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反思,也使得传统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得以深化,从最开始的劳工问题和慈善事业扩展到了环境领域.企业环境社会责任理论的出现,为我们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目前国内关于企业环境社会责任问题的专门研究并不多见,从经济法分析的角度更少.  相似文献   

4.
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环境保护义务,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环境责任的法律问题,以期更多的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之责。完善企业环境责任制度须从立法和实践两方面加以完善,两个方面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5.
社会环境对企业的行为和职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环境的变化势必要求企业的职责发生变化。近20年来,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政治、法律、经济、文化、自然等方面均有了突出的改变。面对变化了的社会环境,企业的社会责任应该而且也必须做出调整,即保留一些基本的社会责任,如纳税、吸收就业和满足社会需要;取消一些本不应由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如养老、医疗、住房、办学等;增加一些新环境所要求承担的责任,如适当的政治责任、明确的法律责任、硬性的环保责任和必要的社会公益责任等。  相似文献   

6.
如果从公司的法律人格性的观点来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正如一个人的心理需求一样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满足的过程.本文从国外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综述与评述、企业社会责任模型综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构建我国国有企业的一个基于公司法律人格性的层次理论模型,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模型给出了的启示.通过运用本文的模型能有助于从一个全新视角理解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际意义,并有利于社会责任更好地在国有企业中履行.  相似文献   

7.
港中旅作为我国目前旅游产业链条和旅游服务要素最全,经营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大型旅游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也是最典型和突出的旅游企业.本研究以“六星”责任为比较框架,从经济、相关产业及社区、客户、人才、环境、社会等利益相关者角度系统分析港中旅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结合旅游环境与港中旅的经营实际,构建我国旅游企业社会责任模式,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任晓明 《时代经贸》2006,4(12):150-151
企业社会责任理念的提出是企业角色转变的结果。企业在其发展历程中从“经济人”演变为“社会人”.企业理论也从股东利益至上理论演进为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营利性衡平理论。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本人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中规律性的认识,结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制度的创设发表一些初浅观点。  相似文献   

9.
环境思潮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思潮是从实用主义思潮到价值主义思潮再到生态中心主义思潮这一进程的发展过程.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认识和态度从肯定人类的价值高于自然价值的人类中心主义,到承认自然的内在价值、强调人与自然价值平等的自然价值主义,再到充分肯定自然界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的转变和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环境从纯粹地被利用的客体向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主体转化.这些变化显示出了环境保护在当前的重要意义,也证实了环境研究不断繁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休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依然很普遍.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文章在归结我国企业应承担的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应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环境责任四个方面,并据此尝试设计适合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企业环境责任在我国已经有具体的实践。外部性内部化,促进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解决囚徒困境问题,通过私人执行促进法律实施效果是企业环境责任正当化的经济原因。我国企业环境责任实践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2.
企业生态责任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经济论坛》2008,(6):82-84
一、企业生态责任的研究背景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际社会对可持续的社会环境与人类的协调发展这一问题产生了争议,引发了利益相关方都参与到企业如何发展这一大讨论中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经济体.从企业经济体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看,企业的目标不应该只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还应该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政府、环境在内的一系列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一些跨国企业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被媒体曝光的跨国公司中,有的任意排放超标废水,有的未办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或未建污染治理设施便擅自投入生产,有的电镀生产线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这些情况对国内企业来说都是不得逾越的“高压线”。跨国公司成为污染大户现象,为新形势下我国对跨国公司的引导和监管提出了警示。在西方国家,企业侵害社会和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企业自然不敢违规。按理说,无论什么人在中国办厂,都必须恪守中国法律所规定的环境责任和义务,没有谁可以例外。然而,一些地方政府患了“外资饥渴…  相似文献   

14.
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绩效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项战略发展目标.作为经济最基本元素,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CSR)的实践、当代企业社会责任(CSR)诉求的驱动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战略管理思想和方法,从绩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视角来看.以可持续平衡计分卡为平台,可持续发展的绩效管理整合框架整合竞争战略管理、可持续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会计和报告等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工具,从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经济、环境和社会等三方面可持续的绩效集成管理.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正因技术进步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自然生态环境却在急剧恶化,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和工业文明遭遇严重危机。人类不仅是从属于各自国家和社会的社会公民,也是自然世界的自然公民;自然法是自然世界的基本法则,也是社会法的基础。自然世界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生态环境,自然法也赋予人类这一特殊公民以特殊的责任,那就是自然公民的责任——善待自然、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经济责任审计环境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对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确定、审计工作的开展以及审计内容范围的界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开展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问题主要涉及审计效率不高,方案内容不完善、审计指标过度依赖经济数据以及资料收集及评价缺少全面性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从完善经济责任法律和制度、建立经济责任审计优化机制、合理界定领导人经济责任以及经济责任审计指标选取应全面等方面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社会带来了繁荣,但环境问题也接踵而至,成为威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企业作为环境资源的主要利用者,保护环境不仅是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企业在厉行环境责任过程中还存在环境立法缺失、环境政策手段单一、企业自身环保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应通过完善环境立法、构建有效的环境政策体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等途径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环境责任,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代科技创新是以市场价值为目标,将科技潜力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一系列创新活动。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政府在监控和协调整个社会体系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的作用和责任是提供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立足产业升级、企业转型,从科技创新制度出发,借鉴世界各国的主要做法,认为我国应从科技法律上加以改进以支持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9.
环境和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企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参与者,在保护环境方面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开展环境审计以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环境审计评价体系作为环境审计的重要部分,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青岛海尔为例,对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实践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推动我国环境审计及环境审计评价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起典型的生物间相互影响致害案件的出现突显了我国现行相关法律尤其是侵权法拓展的现实需要.文章通过对生物间相互影响致害的法律特征剖析,从担责主体、归责原则、责任形态、责任承担方式等方面对这一法律制度进行架构,主张将惩罚性损害赔偿引入该制度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