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湖北省4 661个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目标人群生育意愿的调查数据,对已有一孩的城镇居民家庭二孩的生育意愿进行了研究。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二孩生育政策放开的情况下,湖北省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比重达到61.4%,究其原因,主要集中于经济压力、少生优生观念和时间压力等方面;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以上城镇居民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妻子的年龄、学历、职业、一孩的年龄及夫妻二人的迁移经历等都是影响符合"单独二孩"政策家庭的不愿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自我国“单独二孩”“全面二孩”和“三孩”政策逐步实行以来,对生育率的提升作用、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刺激效果并未达到预期。房价作为居民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目前更多受经济因素驱动的居民生育意愿有重要影响。基于对文献的梳理发现,房价对生育意愿有挤出效应和财富效应。因此,利用2018年CFPS家庭微观数据,研究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的挤出效应与财富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即挤出效应,其他变量对生育意愿也有影响,如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户籍状况、学历、政治面貌、生育保险、健康状况、家庭年收入、父母的经济帮助等。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即财富效应,但是财富效应小于挤出效应,故总体上我国现阶段房价对城乡居民生育意愿仍然具有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人口结构恶化.现在生育政策放开,二孩政策的实施会有效改善人口结构么?根据政策实施总和生育率的变化,结合人口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人口结构,发现二孩政策的实施尚不能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应积极推进生育政策,不应止步于二孩,建立鼓励机制,刺激人们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全面二孩政策下兰州市育龄妇女的二孩生育意愿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文章以兰州市已育一孩的育龄妇女(18~49岁)为研究对象,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兰州市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87个,不同年龄、户籍、婚姻状况、已婚年限、家庭类型、一孩年龄、子女主要照料者的育龄妇女的理想子女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现有子女数满意度相对较高。夫妇共同意愿、一孩孤独感、国家政策支持成为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育龄妇女不愿生育二孩的原因主要有孩子没人照顾、家庭经济压力太大、优生优育的思想、工作压力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意愿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生育政策的约束已经不是主导人们生育行为的首要因素。要尊重人口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成果。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国家应该立即广泛推行二孩生育政策。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追踪数据,以"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构造半连续型DID作为识别策略,研究了家庭二孩生育决策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家庭的二孩生育决策会对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产生正向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数量效应"和"政策效应"均存在.从数量效应来看,生育二孩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概率比未生育二孩的家庭高5.25、,风险资产持有比例高10.3N;从政策效应来看,"两孩"政策的实施使得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概率提高了6.98'/,并使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提高了13.1%.其次,二孩生育决策对金融资产配置行为产生影响的机制主要是因为孩子数量增多使家庭由于即期和预期支出增加而面临流动性需求,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积累家庭更倾向于投资回报较高的资产,从而增加了当期对金融资产的配置.  相似文献   

7.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在我国开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本项目立足于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以唐山市已育居民为调研对象,估计人们的二胎生育水平,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二胎出生率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特征;并构建二次多项式曲线模型,预测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的人口出生率及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为我国二胎政策的推行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15年和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使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的影响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呈现差异性,在低收入阶层和中等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的增加会降低生育意愿,对生育意愿具有抑制效应,但在高收入阶层中没有呈现显著影响,稳健性检验进一步支持上述结论。从“教育—成本”“教育—文化”和“教育—阶层”三方面考察教育对不同收入阶层作用机制的差异,结果显示,在不同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对生育意愿产生影响的机制不同。对中等收入阶层而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受到“教育—成本”“教育—文化”和“教育—阶层”三方面的共同影响;而在低收入阶层中,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教育—文化”机制在发挥作用。因此在政策制定时,应重点关注中低收入阶层群体的生育意愿,防止陷入低生育率陷阱。  相似文献   

9.
利用北京市人口研究所两次独生子女问卷调查所获第一手资料,对北京城市女性独生子女婚育群体进行考察。在生育意愿方面,女性调查对象的意愿生育水平呈现偏低发展走向,但二孩生育意愿出现明显上升,不过对于生育"政策二孩"的选择呈现明显的矛盾心理和不确定性;在实际婚育状况方面,初婚初育时间在后移,婚后离开父母单独居住开始增多,孩子以双方父母照料为主。政府应积极鼓励双独夫妻生育两个孩子,发挥"政策二孩"生育对于缓解人口结构快速老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曾益  任超然  刘倩 《财经研究》2015,41(1):21-34
文章基于我国目前已有29个省份启动“单独二孩”政策的现实背景,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精算模型,对该政策影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财务状况的效应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在生育政策不变情况下,统筹基金分别在2047年和2063年开始出现当期赤字和累计赤字.第二,如果10%-50%符合规定的夫妇生育二孩,则统筹基金的财务状况会得到改善;相对于生育政策不变时,缴费率可以在从20%下降至18.06%-19.57%的同时,仍可维持原有的财务状况不变.第三,如果生育二孩夫妇的比例上升至60%-100%,则缴费率甚至可以在下降至16.55%-17.7%的同时,仍可维持生育政策不变下的财务状况.因此,“单独二孩”政策有助于缓解养老保险的支付压力,但是该政策的效果要受到生育意愿和政府执行力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耿德伟 《发展研究》2017,(11):50-53
人口生育行为作为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除受生育政策影响外,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妇女受教育的改善以及婴幼儿死亡率下降和人口预期寿命提升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人们的生育意愿.未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仍面临较大的下降压力.为此,我国需进一步完善人口生育政策,降低育儿成本,以扭转生育率持续偏低的现状,确保人口与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巩芳  王芳  长青  刘鑫 《经济地理》2011,31(1):144-148
草原生态补偿意愿是确定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的重要参考,理论上补偿意愿包括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利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研究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和补偿对象的受偿意愿。通过采用SPSS软件中的皮尔逊相关分析法得出如下结论:内蒙古地区居民对草原生态补偿的支付意愿是23.10元/hm2.年;内蒙古草原牧区牧民的受偿意愿是1 944.75/hm2.年。影响支付意愿的因素主要是被访者的受教育程度(即学历水平)、对草原生态环境的认知程度和家庭人口;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主要是牲畜饲养方式和牧民居住地距离旗政府所在地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法(CVM)对广州市、福州市、昆明市居民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问卷共调查1469户家庭(其中广州480户、福州506户、昆明483户)。根据WTP的调查结果,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三城市居民公益林生态效益支付意愿的共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收入、受教育程度、户外锻炼时间、环境关注度、公益林了解程度是影响三城市居民支付意愿的共同因素,并且都与支付意愿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生育政策调整与女性就业的关系是当前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基于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利用单独二孩政策的外生冲击,评估单独二孩政策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实证检验生育多孩与女性就业的关系。本文研究发现:(1)单独二孩政策使单独夫妇生育二孩的概率显著增加2.3%,但政策效应主要集中于34~39岁和高学历女性群体。(2)单独二孩政策并未显著降低政策目标女性的劳动参与,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健性,也不存在年龄和学历上的异质性。(3)相比于非独生子女夫妇,单独夫妇与父母公婆同住的比例明显更高,这可能是政策未显著降低单独女性劳动参与的原因。此外,幼儿园等公共照护资源供给与祖辈同住存在互补效应,因而也能抵消生育对女性就业的负向冲击。本文的研究表明,生育二孩并不必然抑制女性劳动参与。但要实现女性生育与就业的协调,需要有可替代的家庭和公共儿童照护资源做支撑。  相似文献   

15.
李文俊 《新经济》2016,(5):89-90
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一直是我国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之前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实施以及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大踏步走来、人口红利优势风光不再、企业招工难时有出现、养老负担加剧等问题随之而来。但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却为我国突破经济发展瓶颈提供了契机。我们以蚌埠市为例探析全面二孩政策顺利实施对缓解蚌埠人口老龄化、优化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减轻养老负担等政策效果对蚌埠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但现在由于教育、医疗、住房压力以及生育观念的改变使得人们的生育意愿并不强烈,我们拟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政策性建议,促进全面二孩的顺利实施,以期对蚌埠经济发展提供一大助力。  相似文献   

16.
"全面两孩"政策施行3年后,35岁以上(含35岁)的大龄育龄妇女生育二孩的潜力得到大部分释放,生育二孩的任务理应落在25~34岁的"生育主力"(1)上,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和分年龄段的数据分析,发现"生育主力"只不过是理想中的称谓,这一人群是事实上的工作主力。对她们来说,"要二孩"与"要工作"的矛盾十分突出,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冲突也更加明显,生育二孩会显著影响她们的工作岗位、工作质量和收入水平。要想使她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生育主力",必须对"全面两孩"政策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系统性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11年CHARLS数据,利用Multinominal Logit模型分析了45岁~60岁劳动者个人特征、配偶特征以及家庭特征对他们延迟退休意愿和无休止劳动意愿的影响。本文发现,女性、具有高级职称和农业户口的劳动者更愿意延迟退休,在企业工作、具有农业户口和受教育程度偏低的人倾向于无休止劳动。对延迟退休意愿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延迟退休意愿随着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妻子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呈现先降低后提高的“U”型趋势。女性的延迟退休意愿随着自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下降,但并不受丈夫的影响。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他们无休止劳动的预期均下降。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空气污染健康损失的支付意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条件价值评估方法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对公共物品总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在发达国家公共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条件价值评估方法调查北京市居民对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健康水平的支付意愿为652.327元/年。统计分析影响居民支付意愿的社会经济因素的结果表明,支付意愿受家庭经济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影响最大,随着家庭经济水平和居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家庭内部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个体教育获得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CHIP)2013年和2018年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考察了兄姐上大学对同胞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研究发现:(1)兄姐上大学对同胞高等教育获得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这一影响在二孩家庭和城镇家庭内部更为强烈,同胞间存在教育溢出效应;(2)这种溢出效应受同胞结构和家庭因素的影响,长子(长姐)、相同性别和年龄差4至6岁的同胞间溢出效应更为强烈,婚姻破裂和亲子互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溢出效应;(3)机制探讨结果表明兄姐对同胞的知识传递及榜样效应发挥了重要作用;(4)兄姐上大学对同胞高等教育获得的影响也会进一步传导至就业选择上,有兄姐上大学的同胞就业参与率更高,也更有可能获得稳定性更强和福利待遇更好的体制内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20.
农户消费决定因素:基于有序probit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有序Probit模型建立农户消费需求模型,分析微观因素对农户消费的影响.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表明:(1)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对农户的消费有重要的影响.低收入家庭消费意愿明显高于高收入家庭;(2)户主个人因素对农户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户主受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户主主业的非农化对农户消费有积极的影响;(3)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保险体系完善与农户的消费意愿呈正相关;(4)农村居民消费环境对农户消费意愿有重要影响.并据此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