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货币史中,明代是十分特殊的时代,流通过大明宝钞、铜钱、白银三种货币,这三种货币都不同程度陷入被伪造的危机当中.明代规定了较为完善的治理伪造货币犯罪的立法,但是最终由于货币政策的重大失误而使伪造货币犯罪的治理走向失败,进而导致国家丧失了货币铸造发行权,成为明代败亡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明代民间白银货币的大量应用与大明宝钞的逐渐崩坏是相互伴随的,共同促进了白银货币化的进程。从民间开始的自下而上的白银货币化趋势冲击着明代的货币制度,最终明政府不得不以法令的形式认可了白银的货币地位。明代中国产银数量远远不足以满足政府和民间巨大的白银需求,明政府被迫开放海上贸易,凭借外贸出超优势,巨额海外白银滚滚流入国内,满足了明代中后期不断扩大的白银货币需求。  相似文献   

3.
法币,中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国民政府在1928年北伐统一中国后,开始逐步施行货币改革,计划主要由宋子文及孔祥熙负责推行。1934年,美国实行白银政策,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这是币制改革的最直接动因。1935年11月4日,国民政府规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  相似文献   

4.
16世纪中晚期,中国的赋税制度发生了以白银货币化为主要内容的变迁.作为国家财赋中心的苏州府,也是赋税改革肇始之地.赋役征银的实施,商品经济的发展,引发苏州府赋税结构的深刻变化.赋税结构的变化,是中国从古代赋役国家,向近代赋税国家转型的重要标志.随着白银逐渐成为国家主要货币,赋税项目以白银为核算货币的记载,至万历时期成为常态.本文即以此为背景,对彼时苏州府各赋税项目进行考察计算,由此得到苏州府万历时期的赋税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苏州民户的赋税负担与生活状况,并对苏州重赋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金一戈  王华 《新智慧》2007,(2):72-72
秦代自秦代起,圆形方孔的铜钱就成为各代的法定货币。在秦代也有关于盗铸钱币罪的记载(相当于今天的伪造货币罪)。[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也许是受到明清小说、戏剧的影响,在一般读者的印象里,白银作为中国通行的货币,似乎理所当然。其实,秦以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币制混乱。据称,黄帝时代“以珠玉为上币,以黄金为中币,以刀布为下币”。随着金矿开采和冶炼能力的提高,特别是经济发展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黄金逐步取代了成色不一、来源不定的珠玉。  相似文献   

7.
王磊燕 《企业家天地》2010,(1):49-49,51
《货币战争》作者、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提出,白银未来货币属性的不断彰显和其本身存量的短缺将会使其成为极具潜力的投资品种。  相似文献   

8.
晚清嘉兴著名学者许楣、许梿在尖锐批判王鎏的名目主义货币理论的基础上系统地阐发了一种典型的金属主义货币理论。这种货币理论主要论及了三大问题:货币的本质及价值、王鎏钞法的实质及危害、白银外流危机。就其哲学本质而言,它只是一种几乎完全错误的货币拜物教思想,但它也如实地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货币制度的实际情形和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并较好地顺应了当时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9.
王钊 《西部金融》2010,(2):85-86
陕西地区最早使用白银制作固定形制的货币应为汉武帝时期的白金三品.唐朝出现了大量的平底船形和长方形银锭.宋元时期陕西也有少量的束腰铤形银锭.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大众商务》2003,(8):45-45
市场概述:在稀贵金属资源奇缺,价格居高不下的今天,白银的回收更具深远意义,因为白银的废弃量远远高于矿石中的含量且提取的工艺和成本更简便、更低廉。据有关资料报道,西方国家每年从废料中回收的白银占总产量的50-60%,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刚刚起步,由于回收工艺和人们观念的落后,有大量的含银废料白白流失,随着医疗、电子、化工等产业的迅猛发展,白银用量与日俱增,有大量的含银废料有待回收,而国  相似文献   

11.
辽朝财政体系紧密依托其南北面官制,充分体现其"因俗而治"的政治特点。金朝财政在税收、军费支出方面均体现出其民族统治的特征。为维护女真族的政治特权,并适应女真族生产方式的特点,金朝对猛安谋克女真户征收以具为单位的牛头税,在军费支出上特别优遇猛安谋克女真军队。金朝在税收制度上承上启下,继唐朝"两税法"后革除按户征收调捐的弊端,同时通过"通检推排"掌握居民财产状况,征收财产税性质的物力钱,充分控制和平衡社会经济资源,为中国古代财政史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2.
五代财政体系沿袭唐中期以后格局,财政收入以两税为主。为保证两税征收的合理性,五代致力于户籍检籍和田亩清查。五代通过蠲免两税等各项征科,以恢复生产能力和培养税源。五代重视食盐专卖,一般呈现王朝初期弛禁而后期专卖的规律。五代俸禄为月俸和料钱,均沿袭唐代。五代缺乏使用货币工具调节经济运势的手段和能力。五代财政机构的演变体现了五代强化中央财政权力的意图。  相似文献   

13.
荆州佛教在汉魏两晋时期有着独特的发展轨迹。汉魏时期,佛教已流布到荆州的南阳、庐山、武昌,但荆州地区并没有可考的寺院记录。西晋时期,荆州地区仍然没有可考的寺院记录和驻锡僧人记载,只有游锡僧人的踪迹,荆州佛教处于相对落后的孕育状态。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提出用纸币替代金银货币,但必须谨防滥发纸币,纸币发行的量要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货币购买力要与商品可供量协调一致;为了防止纸币的滥发而贬值,必须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国家发行纸币必须以国家赋税收入作为保证,或以金银、货物和不动产作保证,实行货物发行保证制,从而有效防止纸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发生。孙中山先生提出的纸币发行需要以商品货物作为保证,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现代货币理论中的货币锚问题。中国目前确实存在货币无锚滥发的现实,这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说“都将”     
"都将"最早设置于北魏,是北魏边镇的统兵武官,地位大概与州刺史或郡太守相等,掌统诸军征守。隋代"都将"官位已远不如北魏,只是从七品。唐、五代以"都"为军队编制单位,一都为千人,"都将"为一都之将。此后,只有金代高"都将",不过职位更低,为从九品。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不仅具有一定的社会内容,而且具有高超的艺术独创性,他把山水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创了具有独立意义的山水游记一体,被后人称为游记之祖.  相似文献   

17.
《谭海》这部日本汉文笔记小说在小说观念上体现了向我国魏晋六朝时期的回归,体例特征上它契合文言笔记小说发展的总体趋势。它的创作也颇有艺术特色,既体现为总体格调的趋雅和教导倾向,又体现为简古倾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下,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阐述了该时期旅店的渐进发展历程,揭示了其中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9.
《葵花宝典》是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一部武学秘籍。文章从《葵花宝典》的创立者之分析、明朝宦官及其弄权现象与《葵花宝典》之关系、《葵花宝典》的象征性三个方面分析论证了《葵花宝典》的创立者到皇宫中当了太监的原因,分析了历史上明朝宦官与宦官弄权现象对金庸创作《笑傲江湖》的启示意义以及《葵花宝典》象征着现实社会中的权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