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不同社会有不同的核心价值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支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强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实现多元价值文化的融合与再生;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关系,保持各价值取向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意义。把握市场经济建设规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转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道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深化改革;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度建设;本着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稳健演进;尊重生态系统发展规律,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柯颖 《魅力中国》2013,(14):24-24
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受到来自价值体系结构内外的双重挑战和冲击,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路径,培育社会大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和捍卫意识形态领导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董良 《黑河学刊》2008,4(1):5-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渊源,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前提。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就是要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5.
夏行 《宁波经济》2008,(4):30-35
普世价值是人类文明的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普世价值的中国化,引领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党的建设的改革创新,应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下的改革创新之路,使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民主、法治、平等、公正、开放、和谐等精神价值和时代要求,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体现党员的意志和群众的愿望,使党在全球激烈的政治竞争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普世价值论自身本质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对当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存在构成威胁。从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民主、人权的攻击,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通过各种意识形态渗透的方式,企图颠覆我国政权。新时期对普世价值理论批判来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构建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公平、正义、和谐”这一价值目标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广泛的社会诉求。“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正义”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首要价值,“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三者相互联系、辩证统一,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范畴,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本质和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相似文献   

8.
关注入的生存境遇,倾情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价值情结所在."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和根本的价值原则,是全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价值中轴线.在开放和多元的社会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价值原则的统领地位,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自觉接受和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维护其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道德基础和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9.
李仕平 《改革与开放》2012,(18):115-116,46
人的全面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价值原则与社会理想,是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本质。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结果,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核心价值观理念与价值追求的直接体现。要深入学习与贯彻科学的发展观,就要坚持人的全面发展。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理念具有深刻与丰富的思想内涵,对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人的全面发展价值理论可以在根本上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实践及健康发展进行价值观念的指导,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提出及发展的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有着内在深刻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我们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鲜明地展现出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就是要昭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进一步揭示和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体系的基石和支柱.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是建设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生态西藏的内在要求,是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与“人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应当坚持和贯彻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于中国梦的价值认同是一个重大命题,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的实现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为支撑,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培育,则既是中国梦实现的保障,同时又是中国梦的民族内核.它从一个中国特色的视角出发,对中国梦的实现方向进行了保证,在国际多元文化意识形态对中国造成冲击和挑战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申了社会共识,并从历史的逻辑上提出了中华民族的价值遵循,成为中国梦的精神驱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于微 《理论观察》2012,(6):18-19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外政治文化建设的历史启示,也是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客观需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当前由于利益多元化带来的价值多元化、对中外价值观的认识阈限以及民族文化多样性与普世价值观的内在张力,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现实困境。要突破这些困境,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注意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将广大人民群众作为价值指向,同时注重理论和现实的对接和广泛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有意义的价值成果。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社会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变得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他们能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精神信仰、自觉行为、价值追求、内在动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进程和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此情形下,积极扭转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错误认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探究,引导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校园是传播和创造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准的形象展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建设形式多样的、高品位的、突出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锐 《黑河学刊》2012,(11):93-9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了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解决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问题。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对于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言,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过程中,需要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区别,不能把社会的追求目标当成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来混用;需要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有区别.不能把未来共产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当成现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从实践依据、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分析了在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应该建立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郑琳琳 《魅力中国》2010,(3):228-229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治党治国的灵魂,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原则;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示范和领导作用;加强青少年底线伦理和耻感教育并辅之以约束机制;积极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国防教育,是高校国防教育的时代使命.本文从统摄意识形态、提升大学生国防精神、指导高校国防教育科学发展等方面,论述了社会主史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国防教育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全国人民大团结,实现中国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转变是本文研究分析探讨的主要内容,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转化途径是本文要探讨和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就相关知识和观点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奉献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