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产品召回的多视角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音  黄敏学 《经济纵横》2012,(4):121-124
近年来,产品召回已成为许多企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较少且多涉及召回制度和企业召回行为技术层面,而国外学者的研究多基于成熟市场,因而在指导国内企业决策和实践方面尚有局限性。本文归纳研究了影响企业产品召回策略的因素与产品召回对各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基于此构建了国内企业产品召回的综合分析框架,同时就国内市场背景下的企业召回策略进行了探究,继而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叶明海  许梦姬 《经济论坛》2010,(11):191-193
本文通过对召回管理理论和案例的研究,提出了全寿命周期召回管理的概念,构建了缺陷产品的全寿命周期召回管理模型,为制造企业实施缺陷产品召回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有助于制造企业解决因缺陷产品引起的管理、市场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言 《经济》2006,(9):82-83
在雷诺·日产与通用就合作问题犹豫不决、烦事缠身的时候,世界上还有一家现在正在为大量汽车产品召回、企业高层性搔扰疑案所困扰的汽车企业,这就是丰田公司。丰田在生产管理、产品质量上有过很好的口碑,而且每次在北美市场上与通用公司角力时,总是在表面上让对方一步,虽然最后是拿下了北美市场的很大一块,但面子上一直让通用过得去,包括在下一代汽车的研发上与通用携手,和通用在同一个汽车厂里生产各自的产品,在通用抛出日本汽车企业的股票时丰田接手等等。丰田按说比日产更有接下通用的条件。但是丰田现在正面临的问题,让它一时还不敢太张…  相似文献   

4.
张欣瑞 《经济论坛》2004,(14):70-71
随着企业对信息化认识的逐渐深入以及政府的大力引导和推进,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形成了一个商机无限的巨大市场,需求已从单纯的产品需求向“产品 解决方案 服务”的综合需求发展,并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定制性的特点。作为信息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IT企业必须认真研究企业信息化市场的需求特点,制定有效的营销对策,力争在这个市场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案对产品召回制度做出规定。随着我国真正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我国的法律法规必须与国际接轨,中国的企业也都要依照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进行经济运作。否则,类似曾经出现的召回只在其他国家实施,而遗漏中国市场的情况终将还会发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还将不能避免,真正受损害的是我国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缺陷汽车召回在国外已经是一项非常成熟而有效的法律制度,在我国却刚刚起步。建立和实施适合中国国情的缺陷汽车召回管理制度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况,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制度作了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孙金红 《经济论坛》2003,(14):58-58
一、顾客满意营销顾客满意营销,顾名思义是满足顾客需要,让顾客满意的营销策略。其核心思想是,企业从产品开发设计、生产经营、市场促销直至售后服务的全过程,都要以顾客为中心,奉行顾客是上帝的经营宗旨。顾客满意策略盛行于90年代的美、欧、日等西方国家,它的出现,开辟了企业营销观念的新视野,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实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在美国,从汽车到银行、旅游等服务行业,已开始发布顾客满意度排行榜;在日本,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已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首选策略。一位营销商说得好:“当自己的商品在顾客中出了毛病,你应当…  相似文献   

8.
企业低成本战略的风险蕴含与应对——基于产品召回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战略选择角度分析了导致产品缺陷及由此引起的产品召回的根本原因、风险与应对。企业的利润导向型低成本战略是导致产品缺陷及召回的根源所在。产品缺陷及产品召回事件会在市场上传播,由此引起企业声誉的损失,引起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下降。贝叶斯学习模型解释了低质量产品发生的召回的比重更大,并且产品缺陷的披露使得高声誉产品比低声誉产品得到的市场惩罚要更多。因此,顾客导向型战略是利润导向型低成本战略的替代,企业应关注顾客需要,对产品缺陷危机进行快速反应,维护企业声誉。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案对产品召回制度做出规定.随着我国真正开始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此同时,我国的法律法规必须与国际接轨,中国的企业也都要依照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进行经济运作.否则,类似曾经出现的召回只在其他国家实施,而遗漏中国市场的情况终将还会发生,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还将不能避免,真正受损害的是我国消费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产品成长期的营销目标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文芹 《经济论坛》2000,(23):30-30
一、产品成长期的特点与营销目标 产品成长期即为产品的市场销售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经验表明,当新产品投入市场,销售局面逐渐打开,产品赢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时,标志着该产品已从市场导入期进入了成长期。产品成长期的显著特征有三个:一是产品市场知名度高,消费者购买欲望强烈,销售量增长迅速,具有获得丰厚利润的机会;二是产品定型,生产工艺成熟,能大批量生产,产品的单位成本下降;三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参与市场角逐,市场竞争日趋扩大化和激烈化。 由以上特点不难看出,处于产品成长期的企业,其营销目标往往面临着“高利润…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市场逐渐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面对买方市场,少数企业变压力为动力,改革体制、革新技术、创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主动权。但更多的企业没有转变观念,走老路,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出现了“好不过三年,活不过五年”的不正常现象。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对缺陷产品的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先后通过规章、法律的形式逐步建立了汽车、食品、药品等产品的召回制度。但现有的立法层次低、适用范围小。制定单独的缺陷产品召回法不符合我国产品质量管理立法的传统,应在《产品质量法》中增加缺陷产品召回的规定,同时在单项法规中作出特殊规定。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还要特别注意合理界定缺陷产品召回的范围、科学设置缺陷产品召回的监管机构、强化违反缺陷产品召回义务的法律责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入世”后,国际绿色壁垒将成为我国企业不得不解决的一个严峻问题。为此,我国企业必须深入研究国际绿色产品市场,深入分析开拓国际绿色产品市场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找准开拓国际绿色产品市场的突破口。本文阐述了实施国际绿色营销才是开拓国际绿色产品市场、突破国际绿色壁垒的关键之举。  相似文献   

14.
实施产品召回的目的是及时收回缺陷产品,避免其流入市场对大众的人身安全损害的发生或扩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如今这种国际通行的召回制度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写入了法律,但在中国,产品召回制度长期鲜为人知.本文在介绍国外建立和完善产品召回制度成功经验的同时,分析了我国产品召回制度的现状,并对建立我国产品召回制度提出了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15.
魏珊  张彪 《技术经济》2005,24(12):73-75
在一个需求变化越来越快,并且越来越差异化的市场中,“干中学”在营销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市场优势的营造在于企业的产品能够不断地在多样化的市场中进行试探和学习,积累市场经验,完善产品性能,并确定出企业产品合适的价格、销售渠道和产量,这种试错和“干中学”的过程,就是试探性营销方式的过程。本研究对试探性营销方式(expeditionary marketing)在营销中的作用和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产品种类日益丰富,市场竞争激烈,因缺陷产品造成我国消费者人身、财产损害的事件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了社会公共秩序,产品质量问题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保障制度,它是针对已经流入市场的缺陷产品而建立的。但目前我国在问题产品召回制度上的发展还比较缓慢,制度设施均不完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因此,对于如何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丁品 《环境经济》2004,(1):50-50
近年来,中国机动车的销售量以55%的速度递增,私人轿车的年增长量则翻了一番,创造了世界各国汽车增长速度的“史无前例”。在北京,没有比205万辆机动车的数字更诱人的事情了。其中私人轿车达87万辆。学车、买车、上路,成了最时髦的事情。在北京等城市,都把汽车工业列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加以扶持。有关专家预计,在20~50年内,中国的机动车增长量将超过美国汽车增长的速度,成为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国。  相似文献   

18.
周婷  李文静 《经济师》2009,(11):45-46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多数行业的形势都不客乐观,但是中国化妆品业却出现了逆流而上的趋势即口红效应。这一现象的产生除了与金融危机下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和化妆品产品自身的特性等因素有关外,还与中国化妆品市场的特点和中国消费者炫耀性的消费心理有关。面对金融危机给中国化妆品市场和生产企业带来的巨大商机与挑战,文章就化妆品企业如何抓住市场机遇,转变营销策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80后”的汽车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军  马亮 《经济研究导刊》2009,(10):102-103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80后”已成为汽车消费的新生力量,这一群体的消费潜力巨大。不少汽车制造商已把“80后”看做自己不可缺少的消费群体,针对“80后”也采取了种种营销举措,获得了一定成效。分析了中国“80后”的汽车消费心理特征,并从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四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针对“80后”汽车消费市场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高新技术产品和市场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高新技术企业营销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就如何在营销观念、营销组织、营销模式上实施一体化营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