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主要由政府投资实施,今后需要民间资本的广泛参与.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积极引导民间资本通过招标投标形式参与土地整理、复垦等工程建设",这为民间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明确了政策指向.那么,民间资本应如何参与土地整治?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山东省泰安市积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的合作模式,通过引入民间资本投入、融资平台参与、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及创立新型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大力引进社会投资开展土地整治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的社会资本及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的社会资本内涵、表现形式及其作用于土地整治的实现途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厘清了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社会资本的概念及层次内涵,阐述了社会资本作用于土地整治的两种实现途径。研究结论:(1)社会资本是农民之间合作的基础,体现在以信任、互惠、规范和合作为基本特征而构建的社会参与网络;(2)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中的社会资本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得以显化,是建立和优化土地整治公众参与机制的充分必要条件;(3)社会资本与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河北省承德市、河间市、三河市、涞源县和滦州市五个地区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实施模式的基本做法、成效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改善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实施模式的制度建议。目前,河北省在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方式上还处于探索阶段,虽取得一定效果,但做法不够成熟,需尽快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和制度措施,强化项目过程监管,健全社会资本准入退出机制;针对社会资本不同参与方式确定合理的投资收益;进一步做好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政策宣传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为推进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三生空间协调发展,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土地整治理应发挥更多作用,凸显服务生态的价值功能。如何把握好自然资源统一管理的契机,提升土地生态服务价值功能,开辟多种土地整治发展模式,探索生态化土地整治路径,引导土地整治向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治理转型发展,是当前亟须探讨的问题。目前土地整治面临的问题整治工程均质化问题严重。通过实施土地整治工程,有效耕地面积不断扩展,土地利用集约化程  相似文献   

6.
为对华南山地丘陵典型区域土地整治潜力进行调查与评价研究,以连州市作为研究区域,针对连州市耕地整治、其它宜耕农用地整治、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土地复垦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类型的土地整治潜力,进行了调查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土地整治潜力总规模为36680.73公顷,其中耕地整治规模有32722.08公顷,其他宜耕农用地整治规模有2550.87公顷,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规模有412.91公顷,土地复垦规模有283.69公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规模有641.95公顷。整治后可补充耕地面积总量有3018.33公顷,耕地整治可补充耕地261.41公顷,其他宜耕农用地整治后可补充耕地2215.20公顷,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后可补充耕地面积52.56公顷,土地复垦可补充耕地面积64.45公顷,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可补充耕地面积424.71公顷。通过整治可大大提高研究区域土地的节约利用水平,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充分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土地整治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土地整治主要是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合理整治和分配城乡土地,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目前土地整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土地整治多由政府控制、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农民权益受损等,特别是强迁强搬,严重损害农民利益,不利于社会稳定。因此要不断创新土地整治模式,合理分配权益,促进城乡建设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就此主要分析了土地整治模式创新及其权益分配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治社会评价内涵、原则及框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静 《中国土地科学》2017,31(12):84-91
研究目的:讨论土地整治社会评价的内涵、原则、内容、方法和步骤等。研究方法:文献法、专家法。研究结果:土地整治社会评价是应用社会学相关理论和社会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土地整治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社区相互适应性和社区的接受程度,发现已经实施的项目或将要实施的项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并提出针对性的项目建议,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可持续性。研究结论:土地整治社会评价是进行项目普及、公众参与、引导利益相关者建立参与协商机制的过程。引入土地整治社会评价可以全面评价土地整治产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提高公众认可,突出土地整治的公共性和公益性;实现土地整治效益的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突出了"全域规划、综合整治"的理念,确定以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为推进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其中,土地整治重大工程是指在划定重点区域的基础上,围绕实现规划目标和形成集聚规模效应,以落实区域内土地整治重大任务,或解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区域经济区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等土地整治活动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为目的,所采取的有效引导土地整治活动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0.
推进土地整治规划管理信息化建设、提升土地整治科技支撑能力是适应新时期土地整治目标要求的重要举措。目前,随着土地整治项目申报数量的增加,项目资料存放散乱、项目审批无参照依据、项目信息查阅困难等现象日趋明显。因此,以提高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水平为目的,从前期准备、任务明确、项目落实以及项目库确立4个方面对重庆市土地整治备选项目库的建设思路加以探讨。研究表明,项目库的构建,不仅实现了项目的快速查阅、统计与查重,而且更有利于项目的定时、定位、定量管理。重庆市土地整治备选项目库建设研究,推动了土地整治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道路,为引导和规范土地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湖南省、长沙市各级政府在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流转综合配套改革中,探索以企业投资为主体、政府财政补助引导相结合的土地综合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新时期自然资源部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的重要平台抓手。文章以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为例,总结了广东省开展农村拆旧复垦、垦造水田、高标准农田建设、村级工业园改造等土地整治探索与实践,分析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规划、权属、现状地类、社会资本参与、资金筹措等方面面临的现实困境,并结合实践提出建议:(1)建立满足调整重构型整治需求的规划和用途管制机制;(2)建立健全权属调整的政策机制和技术体系;(3)畅通农业、生态空间价值实现路径;(4)完善市场参与和投融资机制;(5)构建以农民集体为实施主体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治功能分区及其整治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土地整治的目标开始由注重"新增耕地"向注重"区域功能"转变,土地整治内涵由此得到延伸。同时,也迫切需要推进以提升区域功能为导向的土地整治分区研究。[方法]文章针对我国土地整治分区管理的需求,基于我国地理环境的背景差异及地域功能的定位、土地整治内涵的演变,运用要素加权叠加法、空间聚类分析法和专家经验判断法与区划对比分析法等开展土地整治功能分区。[结果]该文构建并提出了以功能导向为核心的土地整治分区体系和方案,将我国土地整治按地域功能划分为:(1)以生态修复、保护和建设为主的生态功能保育区,(2)以基本农田建设、农地开发整理、提高区域耕地的生产能力为主的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区,(3)以城乡用地统筹整治、城市用地内部挖掘为主的经济发展支持功能区,(4)以划定保护区、保护性建设为主的景观文化维护功能区等4种类型区,进一步结合东北平原区、华北平原区、黄土高原区等12个地理空间单元,组合为61个土地整治功能一级分区。在此基础上,评价一级功能区内各县域单元土地整治功能,识别出景观文化维护功能、粮食安全保障功能、生态建设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城镇发展优化功能和城镇发展集聚功能,续分土地整治功能二级分区即各县域的土地整治功能。[结论]基于功能导向的土地整治分区反映了区域功能及其关系对土地整治分区的引导作用,为分区管控和引导提供了科学依据,这对提升区域功能和加强土地利用功能的联系和互动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和发展新特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上海土地整治主动转变思路,充分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以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促进城乡转型发展,进行全域土地整治创新与实践。通过联合攻关、自主创新、开放协作,上海在土地整治理论研究、规划创新、路径选择、机制建设和整治实践等方面取得了全链式创新成果。全域土地整治的提出上海土地整治工作起步较早,且进行了较多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土地整治作为土地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具有促进农村减贫的作用已经在地方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为使土地整治减贫作用更加精准化,文章在土地整治精准扶贫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土地整治的多样性及贫困的多维特性构建了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多维减贫的理论框架。[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比分析了甘谷县贫困区实施土地整治前后及未实施的村中农户的自然资本、家庭人均收入、就业等的变化情况。[结果]土地整治的双重差分净效应D_(it)T_(it)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系数β_3大于零。其中收入维度、社会维度、知识维度的净效应分别通过了1%、5%和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结论](1)土地整治显著增加了农户的自然资本和家庭人均收入,逐步提高了农户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水平,增加和拓宽了农户获得技能培训机会和就业渠道。(2)土地整治具有多维减贫效应。其中,收入维度的减贫效应最为突出,社会维度和知识维度次之。(3)农户的家庭特征和村中的交通条件也是影响农户脱贫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态势与重点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整治是为提高土地生产承载能力而实施的一项涉及到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政策制度等多方面持续、动态的系统工程.从国家的战略部署、目标的现实转变、统筹城乡与促进农业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对土地整治提出了战略需求,指出了当前土地整治应从完善整治规划编制体系、建立监测-评价-调控系统、推进整治制度创新、加强生态景观建设整治等4个领域来重点研究.结果表明:在土地管理从数量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转变中,土地整治越来越趋于综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刊讯水利部近日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建设实施细则》、《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细则》,两实施细则对民间资本参与农田水利和水土保持建设的参与范围和方式作出了明确规定,提出了相关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并明确了民间投资主体相关权益。  相似文献   

18.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改善农村金融服务,鼓励社会资本投向新农村建设"。但是,与正规金融相比,民间金融运行的环境更趋近于具有竞争的市场,契约自由在其中起到主导作用,制度建设往往跟不上民间金融在实践中的变化和发展。因而,通过对农村土地利用中民间金融的运行形式的观察,在农村的实际中观察民间金融的运行状况,可以发现一套有别于正规金融的治理逻辑,即:超越正规金融监管和发展逻辑,尊重市场机制在土地利用中对于民间金融的利用,并设置底线思维,控制其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作为一项具有很强公共产品性质的民生工程,亟需来自顶层设计的制度指引。本文首先从土地整治内涵、外延、主体以及意义分析了土地整治顶层设计的理论基础,并从顶层设计目标、理论与实践、法律与管理体制和环境建设响应等方面剖析了当前土地整治顶层设计面临的各种障碍因素。其次,基于GREEN原则提出了顶层设计总体路径选择,提出构建以公共行政、规划引导、权益保障、资金融资和工程建设为核心的制度设想。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不同视角下的顶层设计路径优化机制,以期为实现土地整治战略的全局性引导提供一个优化视角。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土地整治制度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土地整治的基本内涵、转型方向及其制度构建。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系统分析。研究结果:(1)土地整治的功能与转型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具有高度一致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从制度层面为土地整治转型提供重要思路;(2)土地整治在资金融合、公众参与、资源利用、要素整合、全域规划和动态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有效的制度供给是支持土地整治转型的根本途径。研究结论:(1)土地整治的本质是以资源利用效率为落脚点,通过人地关系转型,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多层次需求,增加区域整体福利;(2)以"需求评估—规划引导—权益保障—融资共建—标杆管理—科技服务"为一体,联动、协调的区域土地综合整治制度体系,可为新时期土地整治转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