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着严重的多元性生态环境问题,加之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又漠视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导致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文拟在分析农村生态风险表现类型的基础上,从完善立法体系、加强环境执法、重视环保投入及提升法律意识等四个角度,讨论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浙江林业》2011,(8):31-31
近日,南方8省(区)林区警务合作第一次联席会议在深圳召开,广东、广西、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海南8省(区)森林公安局负责人共同承诺,在执法保护森林资源方面开展边界联防和执法合作,促进区域警务合作,并签署了区域警务合作章程。这标志着我国跨区域林区警务合作掀开了新篇章。建立跨区域警务合作机制能够带动和促进森林公安提高保护资源、保障生态安全、维护林区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实施禁渔期制度,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护水域资源环境的重要制度保障。为确保2015年长江、珠江禁渔期制度顺利实施,巩固提高流域水域生态养护效果,农业部将在禁渔期间组织开展"三大行动"。(一)两江禁渔同步执法行动4月1日,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江西、广西、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上海等12个省(区、市)开展同步执法行  相似文献   

4.
实施森林生态安全综合执法改革,推进森林生态安全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重复执法、多头执法、执法缺位的问题,是森林生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从森林生态安全问题的缘起进行思考,客观阐述了目前生态安全执法现状,指出目前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实证分析。从理论上分析生态安全综合执法改革必要性,对我国江西、云南等地进行生态安全综合执法改革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总结生态安全综合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提出解决生态综合执法实践问题的最佳对策方案,科学合理地整合相关执法力量承担生态安全综合执法职能。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确定黑龙江省农垦生态垦区建设指标的内容及对其评价。采用主成份分析方法,确定生态垦区建设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并对其进行量化评价。结果为:生态垦区建设指标总体水平、垦区资源减量投入、资源环境安全和生态保护政策是主要影响因子。结论为:(1)强化政府行政和执法力度,全面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2)积极促进环境科技环保产业的建设,加大科技的投入;(3)加强国内外引资和国际合作,建设生态垦区。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土地生态恶化,表现为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土地沙化、土壤侵蚀、土地污染,其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态意识、经济负外部性和相关法律不完善。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恢复土地生态,保护土地生态价值,必须树立人地和谐的生态意识、建立土地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完善土地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态资产评估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生态资产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评估和区划的方法。分别计算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农作物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资产价值,得出全国的生态资产价值总量为940972.1亿元。根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生态资产密度,开展了全国的生态资产区划。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基于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宁波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并提出保护修复策略。研究方法:构建综合评价体系以确定生态源地,利用电路理论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和生态夹点,并引入廊道生态质量评价指标帮助确定各条廊道的合适宽度。研究结果:(1)识别生态源地23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2)识别生态廊道38条,廊道宽度集中在12~72 m。(3)宁波市生态廊道按质量分级,一级廊道6条,二级廊道10条,三级廊道22条,总体生态质量有待提高。(4)识别生态夹点区域14.37 km2,夹点的分布具有“南少北多、西多东少”的特点。研究结论:该方法识别了宁波市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及生态夹点,确定了廊道的适宜宽度,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区域识别提供有效的参考路径。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采用可变地区单产法,对湖北省1990~2004年耕地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动态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人均耕地生态足迹由1990年的0.3442ghm^2降至2004年0.2736ghm^2,下降了20151%。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总体上也是呈下降趋势,从1990年的0.1485ghm^2下降到2004年0.1165ghm^2,下降了21.56%。耕地的生态赤字的总体呈小幅度波动,由1990年的0.1956ghm^2变为2004年的0.1571ghm^2.在分析时段内,耕地生态强度指数呈小幅度变化,其中1992年的生态强度指数最大为2A1,1993年最小为1.98。研究时段内,耕地生态强度指数均大于1,说明湖北省的耕地出于生态高负荷状态。  相似文献   

10.
生态建设     
《浙江林业》2005,(8):1-1
桐庐县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积极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重点围绕“把桐庐建设成为生态功能良好、生态经济发达高效、生态环境富有特色、生态家园舒适优美、生态文化健康繁荣、适宜居住和创业的具有富春江山水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名县”的战略目标。大力开展绿化造林、封山育林,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全县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112万亩,建成了以桐君山为中心的旅游板块,以大奇山森林公园为依托的怵闲旅游度假区,以县城新区中心广场为亮点的公园绿化,以具有“绿色长廊”美称的江北江滨公园和天目溪公园等精品工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典型区域作为研究靶区。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土地利用类型为基本生态系统单元,大致估算了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综合运用生态服务价值和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跨区域的生态补偿。通过对补偿标;隹的估算,分析现存土地生态补偿机制问题,构建相应公平、高效的公共政策体系,为促进土地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生态足迹模型,对县域生态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研究,以贵州省关岭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关岭县的生态经济发展处于一种大生态足迹、低生态承载力、高生态赤字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生态保护与移民安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黑河中游地区灌溉用水过度增加,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现象,直接威胁到下游额济纳绿洲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实施生态移民工程。通过2000年37户117人生态移民的试点工作,证明生态移民安置工程是可行的,并于2001年正式启动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额济纳绿洲生态综合治理项目,预计通过3年的建设,围封2万hm^2胡杨林,生态移民1500人及转移牧畜约10万只,以基本遏止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文章最后介绍了生态移民的内容,并探讨了生态移民安置的有关政策。  相似文献   

14.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和民生福祉的重要战略任务。江苏省生态修复工作居于全国前列,但在制度体系构建、资金保障筹措、技术支撑引领、标准规范制定等诸多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文章通过梳理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内涵与基础理论,总结江苏省保护修复现状和典型做法,提出创新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机制的思路与举措:以明确指导思想、找准实施方向、创新实践方式等为思路,建立联动工作机制、多元投入机制、生态补偿机制和动态检测体系,落实考核评价与督察执法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生态足迹的徐州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徐州市生态环境质量逐年下降的情况,在生态足迹原理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压力指数作为徐州市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其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表明,徐州市2001年,2003年,2005年生态足迹压力指数为14.29,14.61,18.26。徐州市生态安全一直处于极不安全状态,其发展模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造成徐州市生态安全危机的主要因素是资源过度消耗、人口增长和耕地减少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九曲沟谷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该区存在的植被覆盖率低下、林地质量差、景观破坏严重、水资源缺乏、污染严重等生态问题;针对房地产开发的土地利用方式,提出了以保护地下水为重点、以生态恢复与重建为重要内容的生态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17.
《浙江林业》2004,(11):3-3
国家林业局日前出台《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在未成年人中开展以生态建设、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揭示和重构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关系。[方法]文章基于产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等理论及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实践探索,对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客观需求、基本内涵、实践路径等进行了系统刻画。[结果]我国生态文明体系正在加速形成,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核心内容的生态经济体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产业生态化是产业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的过程,是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过程; 生态产业化是生态产品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是“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过程; 目前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均面临资金、技术、市场等困难,也存在一系列制度性障碍。[结论]为促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进程,需要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创新监管机制、建立健全规制,尤其要科学设计和运用政策工具箱,大力增加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的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加速美丽中国建设进程和全面富裕社会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现在是提升生态脱贫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抓好生态脱贫与生态振兴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更好迈向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中国。针对两者衔接,目前我国还存在地方政府主导责任有待加强、干部队伍人才储备不足、政策执行存在偏差、生态振兴意识转变不到位、生态产业结构升级缓慢等短板和不足,文章认为应该从构建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完善长效人才机制、产业优化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促进两者有效衔接,更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化理念起着某种先导作用。企业生态文化将生态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赋予企业文化新的内容,转变了以人为中心的经济价值观,在企业中形成“人-自然”的整体价值观和生态经济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