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徐仕强  杨建  刘雨婧 《经济地理》2019,39(8):224-230,240
基于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结合GIS可视化分析,对西部民族县域——江口县的旅游资源特征进行总结及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数量上,江口县旅游资源共有8大主类、22个亚类和110个基本类型,县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类型全面;在1 021个单体中,自然类与人文类两者比例为1∶0.63,即旅游资源以自然类为主,高等级资源也集中在自然旅游单体上。另外,结构方面,特品级的旅游资源占比仅0.69%,优良级的占比16.16%,普通级的占比高达73.65%,呈典型的"金字塔"型。空间上,分布不均衡,但相对集中,太平镇资源丰富且等级高,其他各乡镇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兼容,数量上对等分布。江口县旅游资源丰裕且品质高,在民族县域中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旅游资源评价对县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三峡库区重庆段范围的15个县区为例,选取旅游资源丰度、资源品质、资源吸引力等指标,利用SPSS进行了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旅游资源非优区的范围包括云阳、开县、丰都、石柱、涪陵、长寿、巴南和渝北8个区县,范围广泛,大多位于"三峡旅游的序曲段",是三峡旅游发展的"短板"。研究认为,三峡库区旅游发展适宜以重庆主城、万州和武隆等旅游发展增长极为节点,构建"三点三片一带"的旅游空间格局。三个旅游资源非优片区的发展方向分别是:以主城客源为依托,重点发展主题休闲旅游;与武隆互补联动,重点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以万州为中心,重点发展观光体验旅游。  相似文献   

3.
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体验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体验旅游是应时而生的新型旅游,西洞庭湖湿地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丰富而具特色,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积淀。基于生态体验旅游内涵探讨、生态资源特点分析、旅游开发价值估算与开发条件ASEB栅格分析,结合旅游开发现状,认为西洞庭湖湿地具有开发生态体验旅游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西洞庭湖湿地生态体验旅游开发模式:(1)塑造鲜明的生态体验主题;(2)设计可深度参与的体验活动形式;(3)生态体验与历史文化体验相结合;(4)建设富于体验差异的产品与目标市场;(5)保持湿地的原生态体验功能。  相似文献   

4.
殷群 《经济研究导刊》2015,(4):247-249,263
云南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具有旅游体验、文化传播、休闲娱乐、以人为本、审美教育的旅游价值。通过分析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发时应注意处理好白族婚俗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关系、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与其他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整合、游客与当地村民之间的关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认真规划,分步实施等问题,提出合理的旅游开发对策,为发展大理周城白族婚俗体验休闲旅游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海岛生态系统可货币化的文化服务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服务和景观价值。采用分区旅行费用法评估海岛已开发旅游资源区的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基于相同等级旅游资源的价值等量化假设,构建了海岛尚未开发旅游资源区的景观价值评估方法,以位于渤海海峡的长岛为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2019年长岛海岛文化服务价值为860.83亿元,平均分布密度为1.62亿元/km^(2),其中休闲娱乐服务价值占28.23%,景观价值占71.77%;(2)文化服务价值空间分布从高到低排序:南部>北部>中部;有居民定居的海岛的文化服务价值大于无居民岛;(3)已开发旅游资源区的消费者剩余是游客旅行成本的2.31倍,是长岛综合旅游收入的3.56倍。长岛旅游资源区的价值空间分布差异显著,而且开发严重不足,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对未开发旅游资源区加大开发力度,提高长岛旅游资源区的价值转化强度。  相似文献   

6.
贫困山区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往往具有高度地理重叠性,成为当前旅游扶贫攻坚战重点区域。在当前各种旅游扶贫鼓励政策下,旅游资源优势度与旅游产业集聚程度是旅游扶贫的重要前提和现实基础。利用旅游优势度评价模型和区位熵指数法对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区36个县(市)旅游资源优势度和旅游产业竞争力进行空间等级划分与评价。运用多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36县(市)旅游资源与产业进行集聚类型分类,得出由各县(市)旅游资源、旅游产业与空间滞后量决定的四种不同旅游扶贫区域类型。依据各区域类型特征提出政企合作模式、战略联合模式、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模式及区域联动模式4种旅游扶贫模式,以期为各县(市)探索新型旅游扶贫模式实现精准扶贫提供指导,对其他同类型贫困片区旅游扶贫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雨婧  唐健雄  麻学锋 《经济地理》2019,39(10):214-222,230
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是集中连片特困区规划的重要内容,旅游城镇化的研究亦是不可回避的核心命题。以湖南境内武陵山片区为例,运用空间统计、数理统计等方法,从县域尺度探讨了片区旅游城镇化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发展模式。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片区内各县域旅游城镇化水平逐步提高,空间差距进一步缩小,等级结构呈"金字塔"型;空间维度上,片区旅游城镇化水平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分布特征,高响应区呈"点状"离散分布于武陵源等县区,低响应区呈"片状"集中分布于区域边界和中部地区,片区的发展重点由东北部向西南部偏移,前期存在显著的集聚性,后期集聚性较弱且不显著,热点区数量较少且相对稳定,集中于张家界市,过渡区相对分散于区域边界,冷点区集聚分布于中南部等县区;模式上,武陵源、凤凰、永定、吉首和新宁属于"发达型",新化属于"资本稀缺型",永顺、通道、古丈和城步属于"飞地型"。  相似文献   

8.
海南地处南疆,是移民汇集、文化交汇的地区;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地方民俗特色浓郁.但是,海南旅游的发展中只重视了自然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却严重不足.主要是忽视了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两类资源的结合即两种资源的二元容介,没有形成两类资源的二元价值容介态,两类资源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而,旅游资源价值不够大、旅游吸引力不够大,旅游经济的发展没有发展到应有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基于Krugman"地理本性论"原理,构建了包含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区位与市场、商业基础条件、旅游政策四大要素的区域旅游投资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计算模型支持下,分析了主要指标间的机理关系,计算了全国地级及以上行政区的观光、休闲和综合旅游投资潜力指数。研究发现:(1)观光和休闲投资潜力空间分布形态有明显差异。前者呈现相对破碎化、离散化的态势,而后者呈现更为明显的地域规律性,原因是优质观光景观的发育具有较大随机性,而休闲旅游受自然资源禀赋影响较大,在空间上具有较强连续性和自相关性。(2)旅游投资潜力空间分异显著。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逐次递减,五大城市群旅游投资潜力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且大部分城市群休闲投资潜力高于观光,预示着旅游产业发达地区的旅游活动正由观光转型为休闲。  相似文献   

10.
海南开发旅游资源需要借鉴一系列海岛旅游发展的经验。台湾开发旅游资源,特别是开发人文资源形成了一系列可资借鉴的经验。台湾运用人文旅游资源的经验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其一,将旅游资源产品化,以提高文化的可理解程度,节约游客的旅游时间和成本;其二,保持旅游产品的个性化,以保持持久的旅游吸引力,并保证当地居民的各种利益诉求;其三,实现自然—人文资源的二元容介,以提升旅游产品的价值,产生更强的旅游吸引力。海南旅游发展需要认真借鉴台湾人文旅游资源运用的经验,进一步重视原住民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作用,进一步重视海南人文资源在旅游规划开发中的作用,进一步深入挖掘海南文化的内涵并运用于旅游发展,进一步促进海南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二元价值容介态的形成,增加海南旅游产品的供给、改善供给结构,提高海南旅游产品的价值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水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旅游资源是指水域(水体)及相关联的岸地、岛屿、林草、建筑等能对人产生吸引力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文章将水体旅游资源划分成“主类”、“亚类”、“基本类型”3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包括2主类、11亚类、32基本类型.文章构建了水体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阐述了指标权重赋值、综合评价与资源分级的方法,对南京市水体旅游资源评价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南京市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主要分布在水库观光游憩区段、观光游憩河段、观光游憩湖区,而灌区、水闸或船闸均为普通级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2.
对黔东南州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指出黔东南州旅游地质资源的科普价值类型主要有古生物化石及遗址、地层及地质剖面、喀斯特地貌、地质构造地貌和奇峰异岭、土壤景观和农业生态地质、金矿矿址地质、地质灾害遗迹、人文地质景观等。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地质科普旅游开发意识差,开发度低;开发管理和科普水平低;区位优势差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地质科普旅游开发的对策,为有关政府部门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构建了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潜力评估体系和市场吸引力—承载力评估模型,并以湖南紫鹊界梯田为例,通过专家和游客问卷调查与评估打分得出其旅游资源潜力级别为:市场吸引力高,承载力中高,适合旅游开发。同时也发现其存在着资源较单一、资源内涵挖掘不够深入、农耕体验活动少、可进入性差、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社区参与性不强、知名度有待提高等问题。本研究可为紫鹊界及其它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界定休闲渔业产业化概念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产业和支撑四个方面,创新性地选取26项指标构建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进行科学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呈现东部沿海地区和中部的湖北相对领先,中部其余省份和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分布格局。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法将长江经济带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潜力划分为四个等级,并分析不同等级地区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据此提出促进各地休闲渔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资源类景区融资困境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类景区是以自然和历史人文旅游资源为吸引力本原的景区.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转变,资源类景区的开发与建设力度得以加大.在此过程中,融资成为资源类景区再开发时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站在景区的角度.从市场主体、制度、金融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资源类景区融资困境的成因,提出解决资源类景区融资困境的有效途径是构造集融资功能、促进投资功能和资产管理功能为一体、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相结合的融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文化来发展旅游产业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必经之路,旅游风景区要想在现代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依托文化,增加风景区的文化深度和内涵。千山风景区营销策略的制定应注重品牌的明晰化,注重营销方式的差异化,使得健康理念贯穿于整个营销策略的制定之中,利用旅游资源集中的优势,努力把风景区的资源重新整合利用起来,努力营造千山风景区集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度假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旅游休闲中心,提升千山风景区的整体竞争品质。  相似文献   

17.
田金霞 《时代经贸》2008,6(12):113-114
凤凰发展休闲旅游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发展基础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依托特色资源,把握古城文脉,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强化保护意识,加强区域合作,有效整合资源,采用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手法,通过情境化、体验化、特色化休闲项目和游憩方式设计,打造融山水观赏、休闲游憩、民俗体验、文化品味、生态养生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将纯观赏型游客转化为观光休闲度假型游客,把凤凰建成兼具观光休闲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8.
田金霞 《时代经贸》2008,6(8):113-115
凤凰发展休闲旅游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良好的发展基础和难得的发展机遇。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依托特色资源,把握古城文脉,挖掘民俗文化内涵,强化保护意识,加强区域合作,有效整合资源,采用参与性、趣味性、互动性手法,通过情境化、体验化、特色化休闲项目和游憩方式设计,打造融山水观赏、休闲游憩、民俗体验、文化品味、生态养生于一体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将纯观赏型游客转化为观光休闲度假型游客,把凤凰建成兼具观光休闲功能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9.
休闲旅游是一种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而旅游是人们在异地休闲和商务等其他类旅行.相对于旅游,休闲旅游更注重一种放松、愉快的体验.而青岛作为旅游重点开发城市,理应顺应"休闲时代"大背景.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青岛市休闲旅游现状分析与未来发展的探讨,引导人们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多的去注重旅游的休闲体验,从而提升旅游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同时通过本研究对青岛未来战略方向提供的一些可行性建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推动青岛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游客感知的震后四川旅游资源吸引力及满意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学者对旅游资源评价大多从资源本身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从游客的感知情况进行分析的案例较少。文章从游客感知的角度,分析震后四川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及满意度。研究表明",自然景观"和"大熊猫"是综合得分最高的因子;通过期望值与感知值的求和,发现震后四川旅游资源的综合吸引力仍然较强;基于期望差异理论,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测试游客满意度,结果显示,游客对震后到四川旅游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均低于期望值,"环境卫生"、"交通便利程度"和"服务及管理"的差值最为明显;运用IPA分析法,进一步说明环境、交通及服务是震后四川旅游业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