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港油田油井的六种类型的短周期躺井中,因杆、管、井下工具造成的躺井经过更换治理基本达到了长周期生产,而偏磨、砂、腐蚀的因素造成的短周期井,治理难度较大,本文主要介绍防偏磨、防腐蚀技术,大港油田此技术的应用和效果分析来解决此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解决抽油机井管杆偏磨问题,延长抽油杆管的使用寿命,开发了抽油机井管杆偏磨防治设计软件。软件应用抽油机井的杆管偏磨机理,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能定量计算杆管接触力、杆柱轴向\侧向载荷等;能预测抽油杆柱和油管磨损量;能设计抽油杆柱组合、扶正器的最优布置等。在油田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软件具有实用性强、计算快捷、操作方便、结果准确合理的优点,对工程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辽兴油气开发公司共有油井1000余口,有278口有杆泵生产井,杆管偏磨严重井108口。分布在2省5市8区县28个乡镇。油井分布零散,多为定向井,分布点多、线长、面广,井况差异大。盆地内大部分油井为油层埋深在2000-3500m的中深层油井,在有杆泵开采过程中均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杆管偏磨;奈曼油田油井采出油较稠,粘度大,部分井产出液含水高,乳化严重,泵活塞、抽油杆柱下行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增,造成下部抽油杆柱螺旋弯曲偏磨,使偏磨逐年加剧。自旋式刮蜡扶正器具有使用寿命长、延缓偏磨效果好的使用特点,可以有效延缓偏磨延长检泵周期  相似文献   

4.
从系统可靠性理论出发,在对水驱抽油机井管杆偏磨失效长期、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抽油机井发生管杆偏磨失效后.检泵作业结果和油井工作资料的综合分析,运用演绎法建立水驱抽油机井管杆偏磨失效的故障树.从而找出了发生管杆偏磨失效的关联因素及其组合应用可靠性数学计算各关联因素对顶事件发生的结构重要度,从而发现系统最薄弱环节,为科学治理和有效控制管杆偏磨失效.降低水驱抽油机井检泵率提供了充分依据.  相似文献   

5.
于2C井杆管偏磨严重,检泵周期仅为126天,远小于其所在区块的平均检泵周期。因此,解决偏磨问题成为了保证该井正常生产运行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偏磨机理的角度分析了于2C井偏磨的原因,并通过对内衬油管技术应用后得到的效果分析,阐明了该技术所达到的延长检泵周期、提高生产时率、节能降耗、延长清蜡周期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玻璃钢敷缆复合连续油管采用新型材料制作而成,抗磨损性能强,寿命长,具有良好的防蜡防垢防腐蚀性能。实现了管缆一体化,动力电缆、辅热电缆、信号电缆敷设于管材内部,能够高效的将地面的电能传递至井下;能够实现对井筒内流体的加热,辅助稠油举升;能够将井下的温度、压力数据实时地传递至地面,为判断油井生产情况提供了有力条件。同时也减少了日常生产过程中因油管蠕动以及修井作业对无杆泵井下动力电缆的损伤,降低了检泵工作量。该管的导热系数较低,具有一定的隔热保温功能。与无杆泵的组合使用彻底解决了管杆偏磨问题,能够很好地适应今后丛式井开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为挖掘小洼油田剩余油潜力,2005年以来共完钻水平井、侧钻水平井33口中。由于水平井井眼轨迹复杂、原油粘度高导致杆管偏磨严重,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并且油井出砂,冲砂作业卡阻频繁,作业时率低,注蒸汽后伴生硫化氢气体,增加了作业安全风险。通过优选抽油杆防偏磨技术,改进水平井冲砂管柱,应用正反连续冲砂等技术提高了作业时率,延长了水平井检泵周期,并制定水平井作业管理办法,加强作业现场监督管理和硫化氢气体防治,实现了水平井安全作业、平稳生产。  相似文献   

8.
黄沙坨油田抽油机井生产过程中,由于油管与抽油杆偏磨严重,杆断率增大,影响油井生产,增加了采油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次研究以抽油杆断原因为分析主主体,通过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方式,找出降低杆断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张煜铮 《化工管理》2013,(10):176-176
近年来抽油井管杆偏磨的问题十分突出,导致作业频繁,作业成本增加,本文在对现场倒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抽油井管杆偏磨的诸多因素,列出了防治偏磨的一些工艺,为今后抽油井的管杆偏磨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樊学油区油杆断脱现象严重,修井作业频次过高,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在找到油杆断脱的直接原因外,同时注意到一些造成断脱现象的间接原因。通过对146口油井断杆原因的分析,找到了断脱现象出现不仅是因为偏磨所造成的,复杂的井筒环境也是引起断杆的间接原因。针对这些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主要有优化杆柱结构、合理调节生产参数、防蜡防垢技术及防腐防砂等措施,这些针对性措施的实施,降低了断杆修井作业频次,节约了修井作业费用,延长了油井免修期。  相似文献   

11.
抽油杆失效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抽油杆杆柱断脱是有杆泵失效的主要因素,也大大加重了油井的维护费用。通过分析发现抽油杆柱断脱的原因主要是杆管偏磨、制造缺陷、腐蚀、设计不当、运输使用时处理不当、服役时间超安全期和接箍材料不合格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齐37块生产实际出发,针对油井泵挂不断加深、偏磨不断加剧造成频繁检泵的状况,研究应用钢制连续抽油杆解决齐37块油井偏磨问题,从而延长油井检泵周期,保证油井生产时效,减少检泵作业工作量和采油成本,对今后解决深抽井偏磨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油田的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定向井斜井比列增多,老区块油井生产动态日趋复杂,这给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某油田重点区块油井检泵原因进行分析,针对性的制定了井筒防偏磨、防蜡、防垢配套方案,对提升油井井筒管理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目前普遍采用清防蜡技术的分析研究,针对常规清防蜡技术存在的不足,确定了油管内空心杆热洗循环清蜡质量控制技术方式。该技术实现热洗液通过空心抽油杆,在泵上油管和空心杆间循环热洗。控制技术独特,热洗动力简单,洗液用量少,热洗效率高,油井时率高,不污染油层,油井不减产。该质量控制技术分别在现河和新疆进行了现场试验40余井次,通过不断整改优化完善.形成了适应不同类型析蜡油井的清蜡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5.
以长庆油田采油一厂招安作业区为例,论述了占整个作业区生产成本费用3%~5%油管杆、抽油泵,更换数量多、报废率高的原因,提出了如何提高旧废油管杆、抽油泵的利用率,降低油井生产成本的建议和方法,从而促进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于螺杆泵多年的不断开发和研究逐渐形成了无油管与有油管等2种采油工艺。在对螺杆泵配套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使驱动装置漏油问题与抽油杆断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在三元复合驱与聚合物驱的应用之中,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并且可以将其作为当前油管偏磨与克服抽油杆偏磨的替代技术。在今后对泵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泵材料研发以及工况测试等多个技术方面都需要予以一定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AT40-2井在完井期间拆井口过程时发现17.78cm(7″)芯轴式套管悬挂器预留部分存在严重偏磨现象,裂缝长8.5cm,上部边缘最薄处4mm(实测原壁厚10mm)。为了搞清该井井口设备偏磨原因,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对该井井口设备和防磨套情况进行了研究,并从井口偏心、防磨套、钻杆接头与井口设备尺寸匹配、下钻、钻柱转速等方面对井口设备偏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芯轴式套管悬挂器预留部分偏磨主要与井口偏心和防磨套结构有关,根据偏磨原理推导出井架偏心与防磨套尺寸及钻具偏磨的测算公式。提出了防止井口设备偏磨的建议,并在工区得到良好的应用推广效果。  相似文献   

18.
牛心坨区块为稠油区块,自该区块2012年实施工艺转换以来,油井开采工艺由热水循环工艺转换为空心杆电加热工艺,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空心杆电加热工艺能耗高、油井负荷重、维护频繁等问题日益突出,区块耗电量仍保持较高水平。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用油管电加热工艺代替空心杆电加热工艺,降低生产能耗及管理难度。  相似文献   

19.
面138区生产层位沙三上和沙四段,以稠油开采为主.油井热采前要加装热采井口,由于部分井存在水泥返高没过地面,热采注汽前需要将技术套管和表层套管割开以加装热采井口.热采后由于热采井口抬升,油管在技术套管中悬空,造成了油井开抽后井口晃动,抽油杆不对中,盘根盒跑油,且容易造成油管偏磨.所以,研究如何提高热采井口稳定性,可降低班组日常管理工作量,节约维护作业频次和费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抽油机的偏磨问题,首先对抽油机的偏磨危害进行分析,对抽油机偏磨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治理抽油机偏磨问题的相关措施,为保障抽油机的安全运行奠定基础。研究表明:沉没度、抽汲速度、结蜡、聚合物以及腐蚀都是引起抽油机偏磨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石油企业需要从合理设定抽油机运行参数、对电机进行改进、定期维护杆管、采取清防蜡措施以及采取防腐蚀措施五个角度出发,采取多项有效措施,防止抽油机出现偏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