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核心控制权"和"一般控制权"的认识,通过构造企业家融资决策模型,从融资结构的视角,考察了债权投资者和股权投资者参与约束下控制权的最优配置.研究表明,最优控制权安排不仅受到企业家的努力水平、概率折现因子等诸因素影响,还受到融资结构选择影响.模型分析最终得到了最优控制权安排下企业家的最优的融资结构选择.  相似文献   

2.
科技创业企业在进行外源融资时,投资者和创业者之间的现金流量权分配是这类企业产权结构的一项主要内容。这类企业现金流量很小,创业者的工资收入往往很低,他们的收入主要采用股份的形式。因此,现金流量权的相机分配是投资者激励作为经营管理者的创业者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财务契约理论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财务契约理论的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了财务约束、重新协商、控制权配置和索取权多样化等主要模型。认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根本机制是财务约束,即投资者要求企业给以足够的投资回报,否则就夺取企业的控制权从而使当前的控制人失去控制权利益。债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一是迫使管理者支出自由现金,减少在职消费和低效投资;二是作为一种控制权转移机制,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转移企业的控制权,以实现最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4.
控制权具有收益性,在投资者法律保护弱的新兴市场中,控股股东常通过隧道行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获取控制权私利.本文从控制权与控制权私利、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与控制权私利、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控制权私利等方面系统回顾了现有文献对控制权私利相关问题的论述,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实际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控股股东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金直接被占用的企业由于受到融资约束,出现投资不足;在资金未被占用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为了通过关联交易等方式获取私有收益,需要增加控制性资源,从而导致了过度投资.在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越小、获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比例越大、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越大的情况下,企业的过度投资行为就越严重.而股票的全流通、投资者保护程度、中小投资者对股价的影响有助于抑制过度投资.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办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校办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论依据 1.1建立校办企业约束与激励机制的经济学理论 现代企业(典型形式为股份制企业)的产权制度的安排更多表现为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资本所有者必须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实践基础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及其之间非对称信息的存在.在资本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资本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拥有剩余索取权,其所追求的目标是资本增值和资本收益最大化.拥有公司经营管理权的经理人员作为所有者的代理人,除了追求更高的货币收益外,还力图实现尽可能多的非货币收益.为此,从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出发,资本所有者必须为现代企业的经营者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La Porta等(1999)开创终极控制权的讨论以来,众多学者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探索和文献铺垫,显示出公司治理领域对终极控制权配置格局及终极控制权经济后果的关注。这些文献的切入点包括投资者利益保护、企业价值、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结构与资金成本、企业风险等。其中,投资者利益保护可视为宏观层面的经济后果,而其他方面则为企业微观方面的经济后果。本文基于微观视角,从企业价值、信息披露质量、融资结构与资金成本、企业风险等方面对终极控制权配置的经济后果进行综述。文献显示,只有对上市公司的隐性终极控制权进行研究,进而与国外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真正揭示我国公司治理的深层次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证券市场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然而,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问题仍然是"融资难"。本文借助于"金融缺口"理论考察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困境,并从制度性约束和信息不对称视角,深层分析了信贷约束的原因,为化解我国中小企业信贷约束,应从融资制度安排上进行重点设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差值衡量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以最终控制人的产权性质作为分类标准,论述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的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中央企业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正相关但不显著,地方企业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负相关但不显著.当控制了负债融资约束这一变量之后,不受负债融资约束的民营企业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代理冲突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该结果表明了代理冲突“激励”企业投资受制于企业负债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企业理论中,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观点是,让企业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的分享尽可能对应起来。由于享有剩余索取权实际上就意味着承担风险,而享有剩余控制权则意味着制造风险。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基本原则,体现于现代企业中,则表现为现代企业所有权安排合约的基本框架———企业剩余控制权安排给企业经营者享有,而企业剩余索取权则安排给股东与经营者分享,在这样的前提下,既能给股东提供选择与监督好经营者的激励,又能给经营者提供努力行使好剩余控制权的激励。一、大股东的非合作、非持续发展行为下的剩余控制权现代企业理论在关…  相似文献   

11.
控制权具有收益性,在投资者法律保护弱的新兴市场中,控股股东常通过隧道行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获取控制权私利。本文从控制权与控制权私利、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程度与控制权私利、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与控制权私利等方面系统回顾了现有文献对控制权私利相关问题的论述,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公司治理实际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一般来说,如果以全体投资者预期收益率界定股权融资成本,那么投资者利益保护越充分,投资者预期风险越低,股权融资成本就越低.然而,本文基于原始股东视角研究IPO融资成本,发现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呈正相关.原始股东为获得更多发行者剩余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在IPO新股定价以及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存在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动机和可能性.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得越好,原始股东获得的私人收益越低,融资成本则变得越高.  相似文献   

13.
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财务杠杆与企业投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6~2009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衡量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实证检验了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代理冲突对企业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差值与企业投资显著正相关;相对于其他企业,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公司财务杠杆与投资的敏感系数更低,高财务杠杆对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与投资的敏感系数无显著影响.本文认为: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激励"企业投资行为,而且会弱化负债的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均胜电子2012-2017年的并购活动,从控制权转移和融资约束两个角度分析了公司并购对价和融资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结论表明:较为通畅的融资渠道使得均胜电子倾向于选择现金作为支付方式;外部融资要权衡控制权稀释与债务融资约束带来的控制权转移风险;并购后实现好的盈利能力是降低控制权转移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能体现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程度。当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低于一个临界值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极度分离使控股股东会有强烈的动机进行掏空行为;当股权集中度高于这一临界值时,控股股东就会因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统一而勤勉工作。文章构建能够激励大股东勤勉工作的股权集中度模型。发现大股东勤勉条件与公司资产回报率、控股股东投资回报率、掏空被发现概率以及罚金有关。文章的结论一方面有助中小投资者判断公司控股股东掏空动机是否强烈,从而规避投资风险;另一方面监管层可通过改变大股东勤勉度的决定因素来影响该临界值,在对大股东激励的同时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相似文献   

16.
胡珺  马栋  谭露 《财务研究》2021,(2):51-64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以2009~2017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高铁开通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有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机制检验发现,高铁开通对于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在盈余管理程度更高的企业、规模更小的企业、位于较低经济水平城市的企业中更加明显,说明高铁的开通带来的信息不对称下降是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原因.考虑了产权性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后发现,高铁开通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媒体关注度较低和机构投资者实地调研较少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的研究拓展了高铁研究的视角,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微观企业行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7.
债务融资结构是指各种不同债务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与公司治理存在密切联系。债务融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和约束管理者行为,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并可在必要时实现企业控制权的转移,从而对公司治理产生影响。不同的债务融资结构安排,会导致企业不同的债务融资治理绩效。研究债务融资结构对完善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和提高公司治理绩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控制权收益与股权再融资偏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再融资偏好,已有研究把这种股权再融资偏好归因于融资成本、企业"圈钱"等因素.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并不是造成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本文从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这一视角,通过构建模型阐述了大股东的控制权收益与股权再融资之间的关系,认为上市公司偏好股权再融资的根本原因是大股东获取控制权收益的动机.  相似文献   

19.
自La Porta et al.(2000)将投资者法律保护引入股利政策研究领域后,为现金股利政策的研究开拓了新的视角.本文利用2003~2008年的最新数据,从终极所有权结构的视角探讨投资者法律保护与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实证发现:控制了终极所有权结构后,投资者法律保护与现金股利支付呈现负相关关系,但并不体现替代模型,真正影响现金股利支付的是最终控制人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而且现金股利的支付导致公司价值的下降,现金股利政策成为最终控制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份额增大,其对公司内部治理产生的作用也增大,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和代理成本可以由此得到改善。采用Almeida的融资约束模型,从异质性视角出发来验证机构投资者与融资约束存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融资约束问题在企业中普遍存在;非国有企业中,压力抵抗型机构投资者可以减缓企业的融资困境问题,而压力敏感型作用则不明显;国有企业中,压力抵抗型与压力敏感型对减轻融资约束的作用很小或不明显。由于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及QFII作为机构持股时,其持股周期较长,偏好长期的稳定收益,因此更愿意参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通过改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进而缓解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