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率与投资率对我国城市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需求角度出发,运用协整、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1978—200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及投资率对我国城市化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和投资率与城市化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居民消费率对城市化率具有单向因果关系,居民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和投资率对城市化率均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2.
买方市场的主要特征是需求不足,解决需求不足主要有两种办法:一是启动消费;二是扩大投资。尽管二者相互影响,但投资需求扩张的速度、规模、结构往往取决于消费市场扩张的速度、规模和结构。因之,启动消费是解决需求不足的关键。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研究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千美元时,世界各国居民消费率为61%。1997年我国人均GDP接近一千美元,但居民消费率仅为47.5%,比国际平均水平低13.5个百分点。 如何启动消费?按经济学分析,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一是利息;二是物…  相似文献   

3.
中国最优居民消费率的估算及变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变动特征表现为长期波动下降。为判断居民消费率的运行情况,根据代表性家庭效用最大化估算出最优居民消费率。研究表明,1978-1990年,实际居民消费率与最优居民消费率基本吻合; 1991- 2000年,实际居民消费率平均低于最优居民消费率7.8个百分点;2001-2010年,实际居民消费率平均低于最优居民消费率18.3个百分点。对居民消费率偏低贡献率的分析表明,城镇居民消费率偏低是导致整体居民消费率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考察预期收入、利率和效用函数改变对最优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分析了居民消费率的变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信息在线     
新闻链接我国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发生重大质变(一)住房、汽车和通讯网络器材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的“新三大件”其中,人均住房消费支出为7267.94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53.5%,位居商品消费支出的首位;人均汽车消费支出为891.57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6.5%,位居商品消费支出的第二位;人均通讯网络器材支出为488.86元,占居民消费支出的3.6%,位居商品支出的第三位。(二)教育、医疗和旅游成为新世  相似文献   

5.
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我国总体消费率由1990年的62%下降到2007的50%,居民消费率则由1990年的49.8%下降到2007年的36%.认真探讨与研究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对于实现从盲目追求总量扩张的发展思维向以提高全民福利水平为目标的发展战略转变,从根本上重视并解决消费不振的问题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近几十年来,河北省的消费率不断下降,其中主要是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对消费率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是本文利用1989‐2010的河北省内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考察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是否对居民消费率下降产生影响,并根据回归结果提出提高河北省居民消费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康宁 《活力》2009,(7):45-45
1990—2050年中国粮食需求预测:目前,许多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认为中国的人均GNP被低估了.为了更加充分地估计中国未来的人均谷物和粮食需求量,将1990年中国的人均GNP提高一倍.上调到740美元,以此为基数进行预测分析。将各预测年份的人均GNP预测值带入前面从国际经验分析中得到的经验公式.就可以得到对应年份的人均谷物需求量的推测值。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改善住房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和完善消费体制等一系列要求,这些热点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为此,基于不确定性视角,将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纳入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住房价格上涨通过社会保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与原有住房价格通过收入视角对居民消费产生的效应相叠加,使住房价格对居民消费产生的总效应呈现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地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建立关于房价和居民消费率关系的面板门槛模型,以我国2007—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社会保障水平的变化使得住房价格对于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小于其门槛值时,住房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率有较强的抑制效应,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当社会保障水平超过门槛值后,住房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率的抑制效应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9.
康宁 《活力》2009,(14)
1990-2050年中国粮食需求预测:目前,许多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认为中国的人均GNP被低估了,为了更加充分地估计中国未来的人均谷物和粮食需求量,将1990年中国的人均GNP提高一倍,上调到740美元,以此为基数进行预测分析.将各预测年份的人均GNP预测值带人前面从国际经验分析中得到的经验公式,就可以得到对应年份的人均谷物需求量的推测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双对数线性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1991~2011年间影响秦皇岛旅游的四个主要客源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德国)的汇率、客源国人均GNP及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突发重大事件等主要因素,对秦皇岛入境旅游市场的开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1995-2014年我国内地30个省(市、区)的数据(未包括西藏的数据)建立面板模型,通过控制收入因素、市场因素和政策因素,实证考察了人口因素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口规模、人口城镇化和人口素质对居民消费率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与居民消费率存在负向关系。进一步测算各个因素对居民消费率影响的贡献率,其中,人口因素中城镇化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人口素质和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据此,提出短期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镇化质量,长期提升人口素质和挖掘老年消费需求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扩大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3年居民消费基本情况2003年,我国坚持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居民消费虽受到非典疫情的影响,但仍保持了稳步增长的势头,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住房、汽车、电信等消费热点进一步形成和扩大,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城乡居民消费继续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保持平稳增长势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7元,同比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0%,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844元,同比增长7.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80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0元,实际增长3.8%,农民人均消费支出111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4元,增长8.2%。居民消费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转轨时期投资率与消费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投资率持续上升而消费率持续下降主要是体制性制约因素影响的结果,即转轨时期新制度缺陷造成的居民消费倾向下降趋势,旧体制粘性形成的政府投资行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性,导致我国转轨时期的高投资率、低消费率趋势长期化。  相似文献   

14.
如果以20亿美元作为标准,资产超过此数的人算做“超级富翁”,那么1993年世界超级富翁人数达101位。这101位超级富翁拥有的财富总数达1550亿美元,约等于1993年西班牙全国的国民生产总值(GNP)数;人均拥有资产45亿美元。除了这些超级富翁外,财富在10~20亿美元之间的“准超级富翁”为数更多,仅在东南亚地区的华裔人士就不下40位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劳动》2003,(5):12-12
到20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居民人均GDP还将超过4000美元。在这一过程中.体现综合国力和居民消费增长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收入、居民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将持续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6.
王琪延 《数据》2013,(10):1-1
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再生产的重要一环,没有消费,生产将难以继续。2012年,北京市最终消费高达10655.1亿元,拉动地区经济增长5.6%。其中居民消费拉动3.2%,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可谓不强,但与其他国际大都市相比,北京市居民消费率仅为34.7%,低于纽约73.4%、伦敦68.8%、东京61.7%的水平。因此,提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率,对于释放北京市经济增长的潜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如何促进居民消费,提高居民消费率,笔者有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终消费率过低,关键在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而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缘由则是公共品供给不足。由于公共品具有收入再分配、消费挤出或挤入、消费预期调整和消费环境变更四大效应,而当前我国公共品的供给制度、供给投入与供给模式都存在缺陷,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要破解居民消费低迷状态,就必须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彻底改变公共品供给的制度、结构和模式,增加对公共品的供给,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和消费环境,形成居民消费增长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提升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宪浩 《经济界》2000,(5):32-34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通货紧缩的严重阻碍。不少论者把有效需求不足作为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效需求中的消费需求不足是导致通货紧缩的根本原因,而消费需求不足的背后实际是消费结构升级缓慢。因此,提升消费结构,对扩大内需、治理通缩、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很有价值的。一、影响消费结构升级的因素影响消费结构升级的因素错综复杂,主要有下列几项:1.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因素。参照钱纳里的有关研究结论,当人均GNP为100美元、200美元、500美元、800美元、1000美元(均为1964年…  相似文献   

19.
正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是制约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从1990年的48.85%逐渐下降到2012年的35.98%,已成为世界上消费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养老保险制度是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完善这一制度是提升居民消费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部署,着力解决发展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40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66亿元,增长13.2%;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0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1850元,增长10.4%;城镇新增就业25.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