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598名长沙地区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湖南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高于全国常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受学校层次、学校性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明显,学校、家庭、社会应高度重视,构建出一个信心社会,促进大学生甚至全民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归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着未来社会的人文品质,他们的心理特点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学习压力、恋爱失败、家庭教育、性格特征、就业问题等,面对这些问题应采取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事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学目标逐渐从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提高转向心理素质与专业素质同时提高的方向。受到社会因素、高校教育因素及个人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不容乐观。研究表明,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陶冶情操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论文主要分析了高校音乐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通过现代化思想意识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些思考和建议,同时也对现代化意识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互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其心理健康素养备受关注。文章通过文献调查法、比较研究法、历史研究法等方法,提出心理健康素养的三维概念结构,包括"心理健康促进-心理疾病预防""助己-助人"和"知识-技能-态度"。以在校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结合心理健康素养的三维概念结构,发现在校大学生存在心理健康知识片面化、心理健康技能实践不足、心理问题认识相对充分但主动解决的态度欠缺等问题。阐释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影响,并从校园、社会两个角度着手,提出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包括情绪健康、意志健全、人格完整等多方面的特征.个体因素、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都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为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7.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怎样引导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据有关调查结果表明,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在当代大学生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其客观原因是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主观原因主要源于大学生本身的思想特点、阅历特点、认识特点。应长期加强重视程度,建立有效机制,开设相关课程,加强教育引导,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成为社会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大学生可谓较高层次的社会群体之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际关系和价值取向同样会荡涤着大学生的心态。因此,强烈地求知欲望,奋发学习,增长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才干,调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用健康的情操培育健康心理素质,讲政治讲明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要针对影响大学生心理的主要因素,即心理素质的脆弱、人格缺陷、心态矛盾,情绪的不稳定性等,加大培养和教育的力度,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挫折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部分大学生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不高,实施挫折教育尤为重要。只有分析影响大学生挫折教育的个人、高校、家庭、社会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寻找四位一体的解决对策,才能提高大学生挫折教育的实效性,以助力大学生的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由"马加爵事件"引发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马加爵事件”的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产生原因,并提出由学校、家庭、社会及个人共同努力解决的对策,以望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将是心理疾病患者显著增加的年代,心理疾病将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和社会稳定的“世纪病”。心理病患者“自杀”的数字也令人吃惊。大学生是心理疾病发生率较多的群体,大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心理缺陷等因素。加强对大学生产生心理疾病的原因分析,有助于我们搞好大学生心理教育,帮助大学生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而言。往往也是他们心理危机爆发的高峰期,从中学到大学过渡的种种不适应会阻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健康成长,甚至会产生种种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除心理危机,就成为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探析大学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如何引导大学新生很好地过渡和适应大学生活提出建议,以期为辅导员更好地开展新生入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心理资本是大学生提高其竞争力的又一资本,它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文章根据心理资本的界定,对近年来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的总体状况、研究方法、当代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征进行探讨,并对于大学生心理资本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4.
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有它的特殊性,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特殊性之一的时效性,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档周期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要求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需要,如何克服和解决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本人协调配合,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我国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要对大学心理健康的现状进行分析,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防御机制,从而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机制。构建以提升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以心理危机的诱因分析与防控、心理危机表征的识别与预警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危机预防机制;构建以确定心理危机干预对象,启动学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实施心理干预等为主要步骤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对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职业心理素养严重缺乏,就业力持续弱化。这主要与高校对大学生就业力培养重视不够、课程设置和学生评奖评优制度不合理等因素有关。应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素质咨询教育及社会实践拓展教育方面强化高校非专业素质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作用;将非专业素质教育纳入高校整体规划,健全非专业素质教育组织实施体系,改善高校大学生考评体系,持续提升大学生就业力。  相似文献   

19.
作为内地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也是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进入内地高校后,生理、心理迅速变化,由于受到学习因素、文化因素、经济压力和人际交往因素的影响,部分同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必须从社会、学校、个人3个层面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协助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