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农业本土起源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旺生 《中国农史》1994,13(1):24-32
本文从农业起源必然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阐述中国是二个独立的农业起源中本文认为:家业起源的外因是晚更新世冰期的到来,由此导致求生的原始人类贮藏食物以备乏食季节的需要,因为贮藏使人类度过乏食的冬天,贮藏诱发了种植行为,贮藏参与了驯化。但是冰期之中期,贮藏只能产生观念农业。到了冰后期,全新世来临,由于条件的允许,农业才开始产生。中国是一个独立的起源中心,(1)它是观念农业产生区。(2)它的农作物具有独特的本地特征。(3)它的起源时间较晚是因限制农业产生的冰期太长、全新世来临较迟所致。  相似文献   

2.
稻作的起源问题,成为近30年来国内外自然科学吏学家、农学家研究关注的热点。以往,专家、学者对稻作的起源意见分歧较大,随着近年考古发掘的不断发现,认识逐渐趋于统一。科学研究结果表明,栽培稻的祖先种是普通野生稻,普通野生稻的分布是栽培稻起源的物质基础,而考古发掘的史前稻作遗存,则是稻作起源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的稻作起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达人 《中国农史》1996,15(3):29-32
关于中国稻作的起源,目前不下11种观点,这些观点涉及的起源地长江下游、华南、云贵高原等大都是独立的,表明我国稻作为本土多中心起源。在各起源地中,又以长江中游的稻作遗存最为丰富,说明该地区后世稻作生产的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4.
有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笔者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作者根据许多事实,认为陨石里的低分子有机质是形成生命的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5.
哲卞 《浙江林业》2010,(6):15-15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全国现有脊椎动物近6500种,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分别占世界物种总数的14%和10%,并且呈现出物种高度丰富,特有属、种繁多,区系起源古老,栽培植物、家养动物及其野生亲缘的种质资源异常丰富,生态系统丰富多彩,空间格局繁复多样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黍粟的起源及传播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修龄 《中国农史》1993,12(3):1-13
黍和粟是中国及欧亚大陆最古老的谷物,中国历来被公认是黍粟的起源中心,但有关黍粟的起源和传播问题,仍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为此对中国的黍和粟的起源及其传播作了探讨,对欧亚大陆和中近东地区的黍粟的最新研究作了介绍评估,最后,对黍和粟的野生种及起源问题作了讨论,并提出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季节性饥荒条件下农业起源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卜风贤 《中国农史》2005,24(4):3-12
学术界对农业发生原因的讨论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但对晚期智人阶段季节性饥荒在农业发生中的作用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古气候研究表明,在距今5-1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全球气候比较寒冷,距今3万年前的气温比现在低10℃左右,后来气温才逐渐回升。在寒冷气候的影响下,晚期智人在冬季更难获得食品,因此发生了季节性饥荒,在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以人为食的悲剧,季节性饥荒迫使古人类驯化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以补给冬季食物的短缺。当初驯化的植物和驯养的动物可能多种多样,经过不断的比较和选择,原始人类最终将种植畜养的重点确定在少数几种动植物上,逐渐使之脱离野生状态成为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如籽粒丰硕易于保存的植物和性情温顺的草食性动物,随之他们也脱离了采集渔猎生活,进入了农业社会。这一变化过程是在晚期智人阶段完成的,因此研究农业起源的时间起点不应局限于新石器时代,需要进一步上推,以旧石器时代晚期为宜。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按“科学的发生与发展,一开始就由生产所决定的”原则,来阐述我国传统兽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的。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畜牧业生产约在1万年前已发生,作为服务于畜牧业的兽医业,其起源也当很早。我们的先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家畜疾病防治技术,并形成了以整体观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以理、法、方、药以及各种家畜疾病防治为中心内容的学术体系。传统兽医学保障了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历代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同时早在1900多年前它就传播至国外,对世界兽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近世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传统兽医学的发展曾受到一定的影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它才又被受到重视和提倡,而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中国岩画有很多反映天象时令的画面,它是研究原始天文学与中国农业起源相互关系的重要史料。本文从中国南方岩画中的天象时令与稻作农业起源的相互关系入手,考证了连云港岩画中的“天象图”具有原始天文观察与历法授时的意义;从北方岩画中的“天象崇拜”与原始畜牧文化的关系出发,阐释了北方岩画中的“天象图”具有从自然崇拜的原始信仰到萌芽天文学的特征;进一步论证了中国岩画中的所见的天象时令是我国远古先民由天象崇拜向观象授时转变的朴素自然观反映,具有自然信仰与原始科学互渗的特点,对于我们认识远古人类对待自然现象的态度,了解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发展与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生态旅游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就生态旅游的起源、概念,生态旅游是方式,还是模式及生态旅游概念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养鱼东汉起源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安强 《中国农史》1996,15(4):79-86
学术界曾对稻田养鱼起源进行过研究探讨,尽管得出的结论是多说并举,但更多的学者则认为中国稻田养鱼至迟始于东汉时代;用文献和考古“双重证据法”所得出的这一结论似乎铁证如山,完全可以定论无异。其实不然,本文对此提出了异论,认为前人研究得出的“中国稻田养鱼始于东汉”等诸多观点还难以令人信服,就目前而言,在没有其他新资料面世之前,就定论中国稻田养鱼始于东汉尚为时过早。  相似文献   

12.
人种迁徙、语言演变与农业起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起源研究通常都根据考古出土的遗址年代和实物遗存,进行不断追溯,目前已追溯到距今万年之前。本文试以最近有关微卫星标记,测试中国人种和印第安人、澳大利亚人、新几内亚人、高加索人等与北美洲群体样本对照所得结果绘制的种系发育树模式,从人种迁徙的角度,结合考古发现,追溯我国原始农耕人的来源,及南北农业如何起源和交流。并从PCDX基因使人类有可能产生语言的角度,推论农业基本词汇的产生和语言演变的关系作为旁证,加以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3.
游修龄 《中国农史》1994,13(1):72-77
本文详细介绍了华耐调查考察台湾高山族和雅美族种植粟的全过程,指出雅美族还处于驯化粟的初期阶段,高山族则显然已进入驯化的后期阶段,两者的细节对比非常有趣,对农业的起源富有启发性,粟在驯化过程中其品种的多样化是通过不断的严格选择,相互交换种子和执着的宗教信爷及禁忌而实现的,但华耐认为中国的粟是南而北由和平文化传给爷韶文化的观点则是十分错误的,本文根据华耐的研究,结合中国粟的情况,指出我们研究古代农业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评述了传统市场的起源和演化理论、贸易和市场的空间组织原则、时空协同原理、循环和累积因果关系原理及商人和消费者的行为理论,分别阐述了各项基本原理对中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起源中心主要有三个:西南亚、中南美洲和东亚。我国是东亚起源区的中心,中国农业已有上万年历史。以精耕细作的形成和发展为基本线索,我国传统农业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虞夏商西周春秋是精耕细作的萌芽期,其主导形态是华北的沟洫农业;(2)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精耕细作农业的成型期,主要标志是北方旱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3)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农业的扩展期,主要标志是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形成;(4)明清是精耕细作农业的持续发展期,主要特点是应付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人口多、耕地不足的矛盾,致力…  相似文献   

16.
临沧多山,多丘岭,可谓群山连绵起伏,再加上江河溪流纵横,于是便形成了多气候,多物种,成为茶树起源中心之一,也才成为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  相似文献   

17.
东人达 《中国农史》2006,25(1):16-22
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彝文典籍的彝族先民,记载下了西南农业经济的起源情况。从彝文古籍中,我们可以探索到母权制时期原始农业的产生,普通劳动者在荞、茶等栽培中的创造性作用,以及在赋税征收与粮仓建设活动中如何产生了国家政权。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丰富了我国早期农业文明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盆景的简史     
佚名 《浙江林业》2006,(1):14-14
盆景起源于中国,这是世界公认的。至于起源何时,盆景界的看法尚不统一。现在很多人都认为,盆景是由栽培观赏植物,以及模仿自然山林堆砌假山造园发展演变而逐渐形成的。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盆景形成于唐代初期。其证据就是在陕西省乾陵发掘的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武则天之子)基的甬道东壁上,  相似文献   

19.
论原始农业起源过程中的“观念农业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旺生 《中国农史》2001,20(1):3-10
本文认为在农业起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观念农业阶段”。农业起源的内因是由于漫长的旧石器时代的进步,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相当熟练地使用石器等因素的作用;农业起源的外因则是受晚更世冰期的影响。由于当时气温大幅度下降,部分地区人们食物严重短缺,迫使人类对动植物有新的认识,逐渐了解到植物可以被种植,即出现了“农业观念”。不过,虽然当时的人们拥有一些有关从事农业所必备的知识,但是由于食物经常短缺,使得种值行为不能经常地、持续地进行,因而只能是处于“观念农业阶段”,即是一种拥有部分有关种植的知识,但没有相应的、有效地农业行为的阶段。“观念农业阶段”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全新世来临才结束。而这部分的人们有条件、也有必要把这种行为持续地进行下去。这样渐渐地结束了“观念农业阶段”,发现了实实在在的农业,进入了全新世、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史前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绪球 《中国农史》1996,15(3):18-22
长江中游是目前全国发现史前稻作遗存最多的地区。1992年有关统计,在全国各地发现和公布的99处史前稻作遗存中,长江中游就占了41处。在这些遗存中,湖北城背溪、关庙山、屈家岭和湖南彭头山、皂市等遗址的发现特别重要,已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以关庙山遗址为代表的史前社会经济属于典型的以稻作农业为主的经济类型。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发展水平及特点并不一样。要对关庙山史前稻作文化作出客现而科学的评价,大致了解整个长江中游史前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乃是不可缺少的。本文欲综合有关考古资料及研究成果,对此作一比较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