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地方政府职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发现地方政府职能"缺位、越位、错位"的根源来自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和行政集权体制之间的矛盾,在财政分权与行政集权的体制设计下,地方政府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主体,而地方官员由中央或上级任免,承受上级政府以经济增长指标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压力,这导致地方政府重视GDP和财政收入增长而忽视公共服务提供。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方向、路径及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改革的实行,是我国的财政从“行政眭分权”走向“经济性分权”,逐步形成了我国的分税分级的财政体制框架。建国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财政权力高度集中,而地方政府只是中央在地方的行政代理机构,自己没有相对独立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二战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社会状态、财政体制为背景,探讨日本如何藉由地方分权改革,真正落实中央与地方的平等关系。研究发现:日本财政分权改革的理念始于1949年的财政改革,在经济高度成长期,日本政府开始关注地域个性化和自治,形成了新中央集权,20世纪90年代之后,地方分权被定为国家改革议题,期间进行了三次分权改革,从行政、人事改革过渡到政府间财政结构的改变,但依然没有冲击到税制。因此,日本从集权型分散体系真正转变到分权型分散体系,仍有很大的改革空间。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从原先的统收统支到当前的分税财政体制,经历了多次改革,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的推出,加快了财政体制改革进程。但在具体财政实践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地方融资平台以及地方债的冲击,结构性减税政策的提出,给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问题,这要求我国对财政分权体制做进一步的改革。当前尤其应该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事权,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公共支出责任、建立和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健全地方税收体系并进行政府行政层级等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1994年中国实行了财政体制改革,以分权、分税、分级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在促进经济发展、改进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本次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是一种较少触动既得利益格局、带有过渡性质的制度安排,与科学、规范、健全的分级财政体制相比有很大差距。然而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政府作为具有自主行事权力和能力的一级独立政府在提供地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协调地区内部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财政分权进行理论研究和现实考察,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财政分权激励下的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将大量可支配财力用于支持经济建设,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长期不足,直接导致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同步,GDP高度繁荣的背后却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长期不足,亟需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深化财政分权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迫切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配套:第一,清晰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第二,实施政府财政层级改革;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相似文献   

7.
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世界各国都在逐步实行财政分权体制。国内学者往往只注意到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而忽视了它的负面效应。该文从经济增长、地区差距及腐败等三个方面,对财政分权的"双刃剑"效应作了综述及评析。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因制度变迁亦即经济转型出现的财政支结构不对称矛盾,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产物,政治改革滞后则使这一现象更加突出。清醒认识和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是经济转型期财政理论的新内容,加快财政体制以及综合配套改革,利用国债等手段,缩短与平稳度过“特殊财政时期”,是财政实践应当认真对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市管县”体制暴露出加剧市县矛盾、增加行政成本、影响行政效能、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等问题。与“市管县”体制相比,“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在减少行政层级、降低行政成本、发展县域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我国逐步推广,已成为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广东省为例,在全面分析“省直管县”改革绩效的基础上,剖析改革存在的各种阻力,积极探索改革实现路径,从而构建符合国情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市管县”体制暴露出加剧市县矛盾、增加行政成本、影响行政效能、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等问题。与“市管县”体制相比,“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在减少行政层级、降低行政成本、发展县域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在我国逐步推广,已成为我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以广东省为例,在全面分析“省直管县”改革绩效的基础上,剖析改革存在的各种阻力,积极探索改革实现路径,从而构建符合国情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1.
分税制的是与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批驳当前社会上关于我国分税制改革种种非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客观剖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对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意义与作用。作者认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中国式的分权改革,汲取了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些制度元素,更是从我国实际出发的一种创新,是我国改革历程中的一个经典之作。它奠定了我国长治久安的基础,也构筑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其影响之深远是不言而喻的。分税制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为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提供基础;(2)为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奠定基础;(3)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基础;(4)为国家进一步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作者反对用财政联邦主义的眼光看我国的分税制,认为用财政联邦主义来解释我国分税制改革实践,是一个理论误解。作者认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从理论的层面来观察我国的财政分权改革,以下几点是不可忽视的:(1)在政治架构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实行"行政分权",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路径,也是财政分权的基本线索;(2)我国的事权划分主要不是按照事权项目,而是按照事权要素来划分的,其特点是"中央决策,地方执行";(3)我国的财政分权是中央政府基于对公共风险的判断而采取由上而下的方式推动的结果,不是地方的要求;(4)分税制的核心在于分税,把所有的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然后各收各的税;(5)分税制改变了地方政府的行为,使地方的积极性更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6)通过分税制,地方竞争也渐渐形成,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作者认为,依据现在条件的变化,尤其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衡量,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上面点菜、下面买单"的问题;(2)地方(或省以下)的财政体制问题;(3)转移支付的问题。如果以上三个问题得到彻底解决,1994年分税制改革奠定的财政体制框架就会进一步完善,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作用就可得到更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战略机遇期的财政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总揽全局的高度探讨一些有时空跨度的重大问题,包括近10年来财政运行中的PI题与矛盾分析、财政矛盾产生的体制性分析、战略机遇期财政在改革发展中需要承担的任务、以及完成这些任务财政自身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四个方面。文章认为,经济中的诸多矛盾正呈现向财政集中的趋势;财政矛盾成为考察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窗口,其解决也必须着眼于体制;未来财政运行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战略机遇期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财政职能总体上将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3.
自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政策在地方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财政分权在保增长的同时也拉大了区域间的收入差距,一些与财政分权体制相配套的辅助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特别是省以下改革相对滞后,降低了财政分权体制的实施绩效。推进县级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理顺省以下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建立合理而持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仅能提高经济效率,还可在提高社会福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县级财政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夯实国家治理基础的重要保障。县级财政分权的经济影响与分权指标和体制设定密切相关。文章对财政分权指标进行了深度评述并构建了七项分权指标,在此基础上实证估计了财政分权和"省直管县"改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支持了制度内分权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因此,规范县级政府财政收入行为和赋予县级政府制度内财力自主权,将"省直管县"纳入新一轮财税改革总体规划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成前  李月  刘畅 《技术经济》2021,40(3):47-53
基于财政"省直管县"改革,实证分析了财政分权对空气污染(雾霾)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DID模型)估计发现,财政分权恶化了空气质量;其次,异质性分析证明,财政分权对空气污染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能源消耗较少省(市、区)和非百强县子样本中更显著;此外,机制分析证实,财政分权通过改变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加剧地方政府竞争两个方面作用于空气污染;最后,将财政分权与行政分权比较分析发现,行政分权显著降低了空气污染水平.本文的研究为从环境视角评价行政体制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10年回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自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以来,迄今已有10年。在这10年中,作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体制经历了重大的改革与调整。1994年实行分税制,标志着财政改革终于从“行政性分权”走向“经济性分权”,开始形成我国分税分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之间进行着激烈的经济竞争。在此形势下,地方政府实行了工业用地优惠出让和压低劳动力价格等措施;同时,为弥补财力不足,地方政府又大量依赖土地财政,这些都使得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2000-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和分位数回归分析证实了财政分权对人口城镇化与空间城镇化不协调的显著影响。因此,要想协调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对财政体制和地方官员的绩效考核机制进行相应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一、"省直管县"改革的目的和内容"省直管县"改革是指将地方财政管理关系由目前的省—市—县三级体制转变为省—市、省—县二级体制,对县的财政管理由现在的省管市—市管县模式变为由省替代市。实行省直管县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减少财政层级,使地方政府的财权与事权统一。政府层级越多,政府间财政关系越复杂,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就越困难。"省直管县"本质上是一个地方政府辖区的最优规模确定问题,也是一个地方财政体制的集权与分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省以下财政分权被认为能够解决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造成的基层财政困难问题。福建省自2002年进行了省以下财政分权改革,这为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提供了先期经验。通过分析改革后福建省各级财政发展的基本状况,得出省以下财政分权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也难以解决我国的基层财政困难和地区差异问题。省以下财政体制在当前条件下走向财政分权并不成熟,未来改革方向应以适当提高省级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为主,以分收入代替分权模式。  相似文献   

20.
孙志君 《经济论坛》2012,(8):147-14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体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特别在经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已基本建立起了全国范围的财政分权体制,近年来我国财政分权制度日益完善,但也出现了许多体制结构的问题,其中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是其最显著的表现之一.转型时期中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促进地方政治、经济和社会得以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财政分权角度入手,分析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影响机制及我国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以期对财政分权下地方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