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9 毫秒
1.
伊辉勇  罗旌 《投资研究》2024,(2):103-120
以我国2011-2020年208家环保企业为样本,实证分析政府引导基金对环保企业创新水平的影响以及地方环保重视度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显著提高环保企业创新水平,地方环保重视度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政府引导基金的促进作用存在阶段异质性;地方环保重视度的正向调节效应具有区域、阶段异质性。并且,政府引导基金进入后的第二年是其作用延续的关键时间节点。机制分析发现,政府引导基金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环保企业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支持创新创业发展的政策的逐步开展,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各地呈现爆发性的增长。为了研究政府设立引导基金后是否起到引导资金的政策效果即是否引导了社会资金进入创业投资企业,从而促进地区创新能力的提高。本文采用政策评价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从省际面板的视角,分析了政府设立引导基金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对地区的创业投资情况及地区创新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依据中国282个城市2006-2018年政府引导基金、风险投资、发明专利以及城市经济的相关数据进行匹配,运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实证检验政府引导基金对地区经济增长、风险投资活动以及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引导基金可以显著促进本地经济增长、风险投资以及创新活动的发展;但周边地区政府引导基金的成立与增加会对本地经济增长和风险投资活动产生挤出效应;周边地区政府引导基金负向的间接效应削弱了本地政府引导基金正向的直接效应,造成政府引导基金对地区经济增长和风险投资活动总效应的显著性下降.结论对平衡地区间政府引导基金的竞争关系,加强国家对政府引导基金的监管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余得生  杨礼华 《征信》2021,39(10):72-79
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数字金融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选取2011-2018年A股市场上污染性较大行业的微观层面数据以及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在区域异质性方面的影响机理.结果 表明:第一,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存在着显著而稳定的正向关系;第二,区域与企业性质的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最好的是东部地区,其次为中部,最后为西部,数字金融对国有企业绿色创新的助推效果明显高于非国有企业;第三,数字金融主要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来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金融集聚。本文基于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的面板数据,通过计算全国金融业的莫兰指数来确定金融三大产业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集聚的空间依赖性,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金融集聚对收入增长溢出效应的区域异质性。结果表明,银行业集聚对三大区域收入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保险业集聚存在对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正向的收入溢出效应,对西部地区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JP+1〗证券业集聚存在对东部与西部地区负向的收入溢出效应,对中部地区的溢出效应为正但不显著。因此,差异化的政策引导与区域间协调的金融资源配置对区域收入稳定增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基于全国278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有显著的增益效果。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对区域创新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使用深度,再次是数字化程度。分地区看,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区域创新的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对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活动增益效果显著大于东部、西部地区。分创新层次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各个层次的区域创新水平有突出的正向驱动效果。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提升金融效率和市场化水平进而促进区域创新。  相似文献   

7.
政府引导基金,作为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宏观政策工具,旨在通过发挥财政杠杆效应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得出,政府引导基金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发挥了"融资造血"功能.这种"融资造血"功能在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企业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机理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能通过发挥"信号传递"效应,传递政府支持发展的信号,缓解资本市场上企业面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通过资金靶向作用引导资本投向,降低企业信贷资本成本,从而发挥了"融资造血"功能.最后,由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政府引导基金通过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促进了企业的研发创新,这为政府引导基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支持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选取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基于创新、创业路径的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机制。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直接促进包容性增长水平,而且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提升包容性增长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包容性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和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效果更好,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与区域特征存在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9.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绿色转型。社会经济发展的绿色化、低碳化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本文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7-2020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绿色金融发展与碳排放的相关关系及影响机制,并对可能存在的区域异质性进行探索。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可通过能源结构、技术效应、规模效应三种路径间接降低碳排放,碳排放减排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中部地区最为显著,其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效果不明显。发挥绿色金融发展对经济的转型作用、提升金融机构资金配置效率、加强地区空间联动应是未来绿色金融发展赋能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从世界各国创业投资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效集聚民间和海外资金,扩大创业投资资本总量,已成为促进创业投资业和高科技产业、扶持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结构和科技研究现状,指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应该成为海西产业升级和区域发展的助推器:并在评介我国台湾地区创业投资种子基金的具体运作模式、机制以及成效的基础上,提出汲取其成功经验,在海西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设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效管理的模式的建议.以期充分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随机效应面板泊松回归模型,考量不同类型的金融支持措施对我国东、中、西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资金支持促进了东、中、西各区域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资本市场的金融支持只对东、中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金融机构的金融支持只对西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金融支持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差异。通过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和体现区域差异、建设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的共享机制、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技术水平等措施可以提升金融支持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三阶段DEA分析法,考量中国“十二五”期间金融支持对东、中、西部区域的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控制金融支持变量前后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的绝对水平较低且存在较大的差异;控制金融支持变量后,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依次下降,东、中、西部地区创新效率下降幅度依次增大.鉴此,应完善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加快技术创新的配套条件建设,完善人才引进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3.
曹廷求  张翠燕 《金融研究》2021,488(2):75-93
各地区能否吸引资金集聚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采用直接法依据资金来源渠道计算我国各地区1985-2017年吸引的资金流量数据,并从逐利性以及产权保护两个视角考察地区资金流动动机。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资金与资本回报率之间呈“U形”关系。当资本回报率较低时,资金不具有逐利性,但一旦超过临界值资金则会凸显逐利性。受资金来源结构影响,东部地区资金的逐利性更强,而非东部地区的资金流动不具有逐利性。从资金与产权保护的关系看,总体上,完善的法治化契约制度比代表市场化营商环境的产权制度更能吸引资金集聚,但东部地区产权保护制度是吸引资金集聚的关键因素,非东部地区则是契约制度。各地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应各有侧重,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起来推动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中国地方政府不同程度上参与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的事实特征,以城市作为考察单元,并使用包含专利价值的创新指数反映区域创新能力,在因果分析框架下从财政投入强度和财政支出结构的双重视角系统评估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在中国情境下,政府创新偏好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表现出稳健的正向关系,这种正向影响在因果分析框架下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就政府创新偏好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效果而言,东部和中部区域作用效果比西部区域更为明显;大城市作用效果比中小城市水平略低。随着区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政府创新偏好对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断凸显。最后,本文还证实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以及改善制度环境有助于充分释放政府创新偏好的技术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00~2010年相关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利用外资对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都产生了正向技术创新溢出效应,且西部地区溢出效应最明显,其次是东部地区,而中部地区最小。考察不同区域研发机构内生增长机制后发现,东部地区的动态效应最显著,其次是中部地区东、中、西最小。研究同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科研投入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区域效应。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过程中,金融集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在推动实体经济的建设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较高,且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亦较为明显;而中西部地区的金融集聚水平则相对不高,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不强.此外,以技术创新作为门限变量可以发现,金融集...  相似文献   

17.
从3个维度选取15个反映2013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可持续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013年我国各省市城乡养老保险发展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东部省份的地区 GDP 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性表现较好,西部省份在城乡居民养老保障水平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上表现良好。西部与中东部省份的差距在缩小,西部省份内部差距明显。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人口结构老化和财政支持力度是影响制度财务可持续的直接原因,而地区发展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筹层次过低,因此,解决地区非均衡发展的牛鼻子在于打破利益藩篱,尽快提高统筹层次。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2-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统一框架下金融科技、科技金融与区域研发创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对区域研发创新效率提升有促进作用,其中金融科技通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中介作用影响区域研发创新,科技金融通过资本回报率影响区域创新研发;金融科技的提升作用更侧重于研发产出和成果转化阶段,并随着创新流程的深入不断上升,而科技金融更聚焦于研发投入,并在研发产出阶段展现了一定抑制作用;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交互效应对全国和东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而对中、西地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基于当前城市网络和金融地理研究,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城市金融中心性指标以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并运用中国2005-2019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对金融中心性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心性指数的增强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能力,且这种促进作用呈现明显的"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城市金融中心性的提高不仅能直接作用于区域创新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加快生产资本形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加大外商投资力度产生积极影响;中、西部区域创新系统将从城市金融中心性提升中获益更多,金融危机前后城市金融中心性的提高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明显不同,危机后的作用效果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