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0 毫秒
1.
基于经济发展,从供求理论和成本收益权衡视角剖析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调控经济的逻辑。结合经济实践提出国际“合作之手”概念,从全球金融危机和国际贸易摩擦维度阐释国际“合作之手”助力经济的机理。研究发现,“无形之手”“有形之手”与“合作之手”围绕经济发展先后产生,“合作之手”是在“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偏失时诞生的第三股力量,是突破大国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破解逆全球化的适时选择。共同利益和规则共识作为“合作之手”的内在核心和外在保障,通过牵引各国自愿参与构建国际合作框架,实现全球经济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2.
谁是中国股市一级市场这桌“满汉全席”的最大受益者?谁在为这桌“满汉全席”埋单?依笔者之见,是中国股市的二级市场,是在二级市场上投资的广大中小投资者。在中国股市越来越关注和重视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的大背景下,要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请从修改中国股市一级市场的游戏规则开始。[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追涨杀跌是股市投机中的聚点纯策略纳什均衡,在投机力量作用下,正反馈价格传导机制使得投资者陷入博弈困境,理性的投资者将依据共同观测到的信号进行趋势投资,建立价值投资的股市文化任重道远,政府有必要适时发出明确的相关信号维护股市平衡运行.  相似文献   

4.
魏学春 《中国金融》2012,(20):41-43
我国股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不可否认,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现象仍时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存在除了与我国资本市场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性特征有关外,作为股权文化重要内容的善待投资者股权文化尚未形成也是重要的原因。在善待投资者股权文化建设中,政府监管部门、交易所、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地方政府、媒体和司法部门应群策群力,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政府监管部门应做好指导者和监管者资本市场的制度建设应以投资者保护为导向。  相似文献   

5.
王蕊 《金融博览》2008,(4):52-53
股市逐级下跌,企图抄底的投资者不得不面临逐次被套的风险,基金投资者的个中滋味,错综复杂。一边是静候上涨却担心后市,一边是试图离场仍心犹不甘。基民如何在震荡市中“自救”与“生存”?我们不妨返璞归真,揣摩“短期”与“中长期”投资的平衡之道。希冀追逐热点、快进快出、全身而退的投资者,最终往往与自身的投资目标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6.
秦岐 《中国金融家》2012,(2):110-111
有着200多年发展史的美国股市,有这样一句名言:“保护中小投资者就是保护华尔街”。而在年轻的中国股市,类似的名言亦有之。打开中国证监会网站的首页,最上方清晰地显示着“保护投资者权益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一标语,足以说明无论在哪里,保护投资者利益尤其是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都是资本市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7.
深港通于2016年12月5日正式开通.深港通的开启无论是对内地股市还是香港股市都是一个利好消息.因为,这不仅表明中国政府对于开放的决心,也意味着中国股市对外开放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但两地股市的互联互通会像沪港通的开启一样,不会产生立竿见影之效.比如,不会有大量外国投资者流入内地股市或大量外国投资者涌入香港股市,双方的投资者都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股市困境”与中国股票市场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6月至今的“股市困境”无疑是目前市场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股市困境”实质上是股票价格向其内在价值的回归,是对2001年之前股市非理性繁荣的一种调节。这不仅没有背离股市“晴雨表”的功能,而且对于股市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是中国股票市场真正走向成熟的契机,具体表现在对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完善、投资者理性培育、投资者信心恢复以及股市制度创新的促进上。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救市”,或者是制造一个牛市,而是真正抓住“股市困境”的良好契机,推动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投资者的风险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市场的成熟程度。对投资者在不同时期的风险态度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联动效应的分析结果表明:1991~1996年期间,“利好消息”的冲击效应要大于“利空消息”;1997年1月~2005年6月,“利空消息”的冲击作用大于“利好消息”;2005年6月以来,“利好消息”的冲击效应大于“利空消息”。总的看来,1997年以来,我国股市投资者的风险态度还是以风险厌恶或风险中性为主,表明我国股市正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古人对于战争思想的精辟论述。其实我们把股市也可以比喻为一个战场,《孙子兵法》中的很多论述都可以在股市中加以利用,股市投资者的一些心得和方法也可以在《孙子兵法》中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有些人盲目遵从西方经济理念,强调“无形的手”的作用,忽视国家干预的作用.而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必然和国家的干预离不开.但国家干预有利有弊,国家适度干预原则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国家干预的程度与方式对于经济能否健康发展实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在以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快速发展阶段,基金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力日益显现.机构投资者在发展的同时,其投资行为影响了股票市场的稳定性.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稳定性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较健全的市场趋于稳定与更加完善,又可以对非理性的市场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对馒头比较了解.有句笑话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认真思考一下.其实做馒头与管理层调控股市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称之为“做馒头之道”。对于资本市场来说,“面”就是上市企业的质量和数量。管理层和投资者要精挑细选“面”.企业不仅要质量好,还要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券商大看台     
《证券导刊》2008,(39):38-40
趋势投资者可继续等待对于A股市场的走势,将受到三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外围股市的影响。当前外围股市大涨大跌,我们跟涨跟跌,这说明了投资者对于A股市场方  相似文献   

15.
大家对新一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寄予厚望,期望他上任之后能够有所作为,能够摒弃争议,能够挽救市场信心,能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能够弥补制度漏洞,能够让股市恢复“正常”功能,别再“无为而治”.但是,中国股市之弊病岂是一人之力能解决?但是大家还是希望他能够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深刻思考,搞清目前中国股市低迷不堪的原因,了解投资者亏损...  相似文献   

16.
A股市场的定价不准确,目前还要格外警惕地方政府、中介机构继续扭曲债市,债市不能重蹈股市覆辙。两家上市公司与公司债、短融产品,印证背后的无形之手伸向债市,在把股市搅混之后,继续搅混债市。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股市泡沫的形成股市泡沫是指对股市的过度投机需求,使其名义价格高于实际均衡价格所形成的膨胀性泡沫,我国股市泡沫的典型表现是市盈率居高不下,平均在60左右,有时甚至更高。(一)政府的功能错位是股市泡沫的行政根源一个成熟的股市,政府的功能是提供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和承担监管功能,但我国股市在成立之初,政府却把股市当作自己管辖范围内企业上市套钱的工具,千方百计地争额度,在上市企业的评审中把关不严,对股本的使用监管不力,造成上市股本的浪费和流失。(二)机构投资者坐庄操纵股市的行为和中小投资散户的投机心理是股市泡沫的重要原因中国股市成立的四五年中,股市对广大的中国投资者而言,是一个“钱生钱”的暴利的场所,庄家坐庄操纵股市,专家点评股市,散户跟风炒作是中国股市常见的运作方式,在成熟的股票市场,长线投资者应成为市场的主体,而我国股票的年换手率在500%~600%。平均持股期为2个月,而国外股票一般在1年,如此高的换手率,正是中国股市功能错位的表现——由配置资源功能转为谋暴利功能。(三)大量银行和企业资金违规入市或“合法”入市,流入二级市场“炒”作股市,是中国股市泡沫愈涨愈大的最根本原因中国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在...  相似文献   

18.
周翔翼  杨光明  孔东民 《金融研究》2015,424(10):163-180
本文在收集和整理近百年中国股市、居民消费、人均GDP、物价指数和利率的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近代和现代中国的数据检验中国是否存在“股权溢价之谜”。研究发现:1888-1938年的近代股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而中国当代股市和1939-1947年近代股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系数均大于一般合理的水平,即都存在“股权溢价之谜”,而且1939-1947年股市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要大大高于当代股市投资者。本文分析认为,以全国战争和恶性通货膨胀为主要表现的社会动荡加大了近代股票投资的“背景风险”,从而使得这一时段投资者的风险规避程度和股权溢价都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结构问题向来大于总量问题。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口结构、食物结构等一直伴随着我们。“无形的手”解决不好,“有形的手”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我国的金融结构也出现了较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证券导刊》2012,(9):24-24
2月15日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以沪深300指数为代表的蓝筹股已经显现出罕见的投资价值”,至27日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负责人和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会又分别称“蓝筹股是股市价值的真正所在”“蓝筹股是成熟投资者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