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巨灾风险证券化研究--金融、保险一体化的典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伏平 《财经研究》2002,28(2):36-41
本文从巨灾风险证券化的需求分析着手,以巨灾债券为例,揭示了保险连结型证券的精算定价机理,在描述巨灾风险证券化的运作方式后,着重分析了我国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2.
巨灾风险本身的统计特征、巨灾再保险、巨灾证券化与建模研究、巨灾保险政策等问题是当前对巨灾风险研究的主要关注热点,本文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巨灾风险管理与巨灾保险和再保险等相关研究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巨灾风险管理的再保险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频发的自然巨灾,损失金额的越来越大,原有的保险、再保险能力的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健康有效的运行和人们的生活;保险风险证券化,作为保险在资本市场上的一个重大金融创新,是巨灾风险分散的另一新兴工具,探讨自然巨灾风险证券化市场需求上的必要性和提高融资能力、赔付能力、资本效率和分散风险的等功能优势,巨灾风险的预测性差、损失大、受影响的程度大的特征和恐惧的拓扑结构。初探了巨灾债券等四类巨灾证券,获得一类巨灾债券的理论价格。  相似文献   

4.
构建我国地震巨灾保险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南方的罕见雪灾及四川汶川的地震等巨灾的发生,警示我们建立地震等巨灾风险保险体系是当务之急。通过对日本地震巨灾保险体系的研究,提出我国应从国家财政支持及政府积极参与、保险公司积极开发保险产品和提高经营策略、发展资本市场以实行巨灾债券证券化等三个方面建立我国地震等巨灾风险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巨灾保险体系的构成及其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珂  曾小溪 《经济论坛》2011,(2):158-161
目前,市场失灵、政府失灵、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问题是我国发展巨灾保险的主要障碍。巨灾保险机制创新的难题在于既要实行金融创新,又要兼顾保险行业的特点。因此,要发展巨灾保险,就要建立多方参与、多层次的巨灾保险体系,建立巨灾保险基金,及时推广相应的巨灾保险险种,推动巨灾风险证券化产品的创新。同时,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风险的公众知情与公众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巨灾风险的损失频率与损失幅度的特点、传统保险与再保险对抗巨灾风险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巨灾风险证券的几种产品类型,分析了各种风险转移方式的优缺点。最后,根据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从应用环境和应用条件两个方面提出了开展巨灾风险证券化应用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7.
通过巨灾保险机制减少和转移巨灾风险和损失,不仅能兼顾效率和公平,而且可多渠道筹集巨灾资金,逐步减轻政府负担。为建立中国巨灾保险机制,文章在详细分析巨灾保险机制三大策略(巨灾原保险市场、再保险市场及保险金融创新)后,提出大力促进原保险市场、适度发展再保险市场和谨慎实行保险金融创新的策略选择,并进一步提出必须重视巨灾风险机制建设、加快巨灾保险产品开发、鼓励公众参与巨灾保险和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主体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外巨灾保险体系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完善国家减灾救助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立中国多层次的巨灾保险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国家提供政策支持;巨灾保险实行低保额制度;巨灾保险应带有部分强制性;巨灾保险的经营应有多元化的风险分散途径;巨灾保险必须有法律的依据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马辉 《经济师》2010,(2):35-36
文章通过对西部地区巨灾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国际巨灾保险的经验进行分析,提出了在西部地区建立区域政策性巨灾保险公司、建立政府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体制、实行强制和自愿结合的投保方式、大力拓展再保险市场,以及建立巨灾保险基金等巨灾风险转移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巨灾风险证券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巨灾风险证券化是金融业与保险业一体化发展的结果,它弥补了传统保险制度的功能缺陷,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主要类型有巨灾债券、巨灾期货、巨灾期权、巨灾互换,其操作需要专业化的交易主体和适当的触发机制.我国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的策略是要正确认识发展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有步骤地进行巨灾风险证券化的开发与设计以及完善巨灾风险证券化发展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
巨灾风险证券化及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了巨灾风险的损失频率与损失幅度的特点、传统保险与再保险对抗巨灾风险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巨灾风险证券的几种产品类型,分析了各种风险转移方式的优缺点。最后,根据中国保险市场的特点,从应用环境和应用条件两个方面提出了开展巨灾风险证券化应用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12.
崔泽园 《经济师》2009,(6):173-174
文章通过对日本、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巨灾保险制度的分析,指出了我国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建设的不足与差距。对我国巨灾保险市场现状的分析显示,我国巨灾保险市场存在着巨大的保险需求和有限的制度供给之间的矛盾,解决巨灾保险市场供求失衡的矛盾需要在政府的主导下、在法律体系完善的前提下、构建政府与商业性保险公司共同运作的巨灾保险体系,从而实现制度供给的增加。同时,完善金融制度改革,为巨灾保险基金、巨灾风险债券的设立和发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日趋集中,巨灾风险造成的损失日益加重,传统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巨灾风险证券化是金融创新在巨灾风险管理中的运用,在国外发展迅速,对我国的巨灾风险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建立安徽巨灾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云  雷冬嫦 《铜陵学院学报》2012,11(3):36-40,88
特殊的自然和气候环境导致安徽常遭受洪涝、干旱、冰冻等自然巨灾,给安徽省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而在处理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损失方面,安徽省现行的自然灾害损失补偿制度,无法对巨灾损失进行有效补偿,特别是巨灾保险在灾害补偿制度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了安徽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安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日益壮大和农业巨灾保险的实践,使得安徽已经具备了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建立安徽巨灾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安徽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安徽巨灾保险在政府建立的综合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消除巨灾损失对创建和谐安徽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农业巨灾频发且后果较为严重的国家,农业巨灾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而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农业巨灾保险体系,农民面对农业巨灾,缺乏基本生产和生活的保障。我国应借鉴国外巨灾保险发展的先进经验,加快农业巨灾保险的立法工作,建立多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建立农业巨灾保险基金,逐步构建完善和谐社会下的巨灾保险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台风作为对我国影响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在巨灾风险证券化、巨灾债券已成为巨灾保险业大趋势的背景下,发展我国台风巨灾债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为例,验证1989—2011年广东省43次台风其损失金额均服从帕累托分布,每年发生的次数服从泊松分布,并利用CAMP模型和现金流分析对广东省的台风灾害债券做了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7.
巨灾风险的保险研究与应对策略综述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巨灾风险作为一种极为特殊的风险,是保险研究和精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保险界对巨灾风险没有统一定义,各个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巨灾风险进行定义和划分。保险服务局(ISO)财产理赔部按照1998年价格将巨灾  相似文献   

18.
对巨灾保险定价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洋海啸引起的灾难预示着新一轮全球巨灾高发期的来临,因此发展并完善巨灾保险成为各国保险业面临的新问题。我国当前发展巨灾保险在多个环节存在着种种困难,其中尤以巨灾保险产品的定价所面临的问题为最。本文从分析当前普遍使用的保险产品定价方法入手,阐述了目前所使用方法不适用于巨灾保险的弊端,认为对巨灾保险产品的定价,应该综合考虑到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巨灾债券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并引入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根据保险公司的特点对模型加以调整使之用以计算巨灾保险产品的风险附加费用,从而能合理科学地确定巨灾保险产品的价格。望本文能为我国巨灾保险事业的发展做出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巨灾风险证券化是金融业与保险业一体化发展的结果,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通过风险证券化等风险融资方式联结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可在资本市场上寻求投资者以分散(再)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而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至今还没有建立健全巨灾风险化解体系.因此,正确认识巨灾风险的巨大潜力,大力推行巨灾风险证券化,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巨灾风险的可保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决定了巨灾风险能否通过保险的方式来分散风险.按照建立在风险组合理论基础上的传统可保条件,巨灾风险不具有可保性.学界和实践部门关于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仍未达成共识,甚至意见相左,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保险实务界频繁地变动地震险等巨灾保险险种,严重制约了保险这一经济手段在灾害重建和恢复中后所发挥的作用.本文拟对巨灾风险是否具有可保性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在承保技术以及风险管理科学技术进步和政府政策支持条件下,巨灾风险是具有可保性的.为此,提出了拓展巨灾风险的可保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