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点成员国的自愿性大大超过全球性的多边贸易体制;将安排更多的经济合作内容;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贸易";促进成员国之间开展"产业内投资".中国一东盟之间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产业转移的推动体现在经济资源配置进入更广阔的空间,贸易自由将推动投资自由,中国市场拓展有利于东盟的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之下的产业转移给中国与东盟都带来发展效应.  相似文献   

2.
林芳 《中国市场》2014,(33):22-23
本文在比较分析中国与东盟各国的进出口总额和各国产业内贸易平均水平基础上,运用GL指数对各产业的贸易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揭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产业内发展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中国—东盟自贸区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区位地理优势、外商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企业和政府两方面对中国—东盟自贸区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构建“以RCEP为基础,充分考虑印度重返RCEP、与CPTPP融合发展、亚太其他国家加入”的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使用标准静态GTAP模型预测各个一体化阶段的经济效应。模拟结果显示:一体化范围扩大能为成员国带来更多的正面宏观经济效应,但由于出口价格削减过度可能导致个别成员国出口额下降和贸易条件恶化;中国参与一体化产业的贸易额普遍增长,但由于一体化范围内的贸易增长量小于一体化范围外的贸易削减量,可能导致某些产业贸易额下降;除畜牧业及其他服务业外,参与一体化产业的产出在不同一体化阶段均可能由于国内销量或出口下降而减少。据此,中国应积极推动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通过加强区域国家合作把握一体化发展机遇,同时也需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以有效规避一体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联合国SITC(REV.04)标准和2009年的数据,对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表明: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等与中国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其他东盟成员国与中国的G-L指数较小。Probit模型估计结果显示出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因行业不同而不同,并不具一致性。如外商直接投资显著促进了东盟与中国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但对制造业无明显影响。而教育支出则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规模最大的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行业内贸易,但对其他行业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加强区域经贸集团内投资与贸易的自由化,形成新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以及促进区域经济成长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是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措施的同时,建立起统一对外关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新加坡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结合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根据《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将中国和新加坡双边贸易的4332类商品划分为173个产业,对中新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做出实证分析:中国和新加坡的产业内贸易指数较高,且保持着产业内垂直贸易的特征;影响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因素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发展中新两国产业内贸易对促进两国以及亚洲区域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区域主义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的贸易自由化。为分析CAFTA对成员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理论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将区域经济一体化研究和贸易结构研究结合起来,利用GTAP模型集中研究了CAFTA成立前后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在贸易流量和结构上的变化,并提出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盟的经贸关系已取得长足发展,双边贸易投资规模屡创新高、经济合作模式推陈出新、互联互通建设成效显著,但双边合作仍面临贸易依存度高且存在非对称性、投资依赖度不高且分布不均衡、互联互通建设波折不断、人文交流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RCEP生效将促进区域内贸易与投资等经济关系的一体化,进一步释放地区经济增长潜力,为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注入新动能。但当前亚太地区大国之间的博弈更趋激烈,拜登政府推动的“印太经济框架”,必然对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产生冲击。亚太新格局下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既面临RCEP生效带来的机遇,也面临大国博弈加剧、CPTPP与IPEF双重压力,以及东盟对过度依赖中国经济的担忧等挑战。要根植现有合作机制,深挖合作潜力,做好RCEP实施工作,推动关税降低与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的落实,“软”“硬”兼施,加强双边互联互通建设,注重包容发展,增进政治互信,夯实民意基础,推动社会文化交流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东盟计划10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CAFT)计划,对中国来说,关注CAFTA更多应着眼长远。建立区域内部市场可以抗拒外来竞争,以日本为雁首的东亚产业分工和产业转移雁阵已经瓦解,建立CAFFA长期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开放和发展,抵御其他区域一体化组织发展带来的贸易内部化对中国出口市场的冲击,有助于中国在东亚国际分工中构建新的中国处于前位的雁阵,从而形成并加强新的中国与东亚的互动增长关系。但在中国加入WTO短暂3-4年,近期内东盟内部成员国与中国的激烈竞争将是不争的现实。不可否认CAFFA建设中存在一定制度约束,中国在执行CAFTA的同时,应当积极关注域外双边自由贸易区合作路径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刘永康 《商业科技》2010,(28):11-13
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双方2010年建立起自由贸易区之后,这种贸易关系在未来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深化拓展。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通过搜集1997年~2006年中国与东盟制造业贸易统计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算,同时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东盟之间制造业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趋势,人均收入水平、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对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促进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双方2010年建立起自由贸易区之后,这种贸易关系在未来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深化拓展。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通过搜集1997年~2006年中国与东盟制造业贸易统计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算,同时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东盟之间制造业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趋势,人均收入水平、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对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促进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200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来,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长,两国农产品贸易之间存在明显的产业内贸易。采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Dowell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越两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细分类型的影响因素人均国民收入差异、区域经济一体化、规模经济、两国间的直接投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主要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然而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却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贡献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东盟产业内分工与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双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际分工在垂直型分工的基础上,出现水平型分工增加的趋势,而且水平型分工中的产业内分工增加,伴随着产业内分工的增加,双方之间的贸易正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本文将对中国与东盟之间产业内分工与贸易的状况作实证性分析,并揭示其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与东盟构建自由贸易区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与东盟对接的热潮,但各方都局限于本地经济与东盟的对接;在东盟,10个成员国也缺乏主要的产业整体与中国对接,以加强产业合作。2006年随着《货物贸易协议》的执行,以及我国与东盟4个新成员国早期收获计划的执行,相互间货物贸易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就此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东盟和福建省地缘相近,资源相似,人文关系也十分紧密,自古以来就一直保持着悠久的贸易联系。随着我国和东盟区域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东盟成员国在福建的投资日渐增多,双方经贸往来频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加强与东盟贸易合作的研究,对于福建融入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具有积极的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福建与东盟贸易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区域一体化下福建与东盟的产业合作的优势和劣势,提出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深化双方经贸往来的策略,促进东盟各国的贸易合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是中国和东盟各国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做出的战略决策,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经过近十年的发展,CAFTA在投资自由化及便利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投资协议》的签署和实施,一体化的实现和贸易、投资壁垒的降低,产业转移障碍将大大减少,CAFTA投资自由化及便利化的进程必将加快。然而,现阶段,CAFTA推动的投资自由化及便利还有很多缺陷。本文旨在分析CAFTA在推动投资自由化及便利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简要的对策以促使CAFTA在"两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加入的第一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双方之间的贸易结构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在综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内贸易指数研究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的现状、发展趋势,并对动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8.
俄、白、哈关税同盟是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内区域经济一体化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本文重点分析了该关税同盟的贸易效应:2011-2012年,同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增幅远高于成员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增速,除了哈萨克斯坦之外,俄罗斯、白俄罗斯与同盟成员国的贸易在其外贸总额的占比均有所上升,说明关税同盟促进了三国贸易往来。虽然关税同盟的运行导致了中国对哈国出口成本增加,但由于俄、哈两国与中国属于互补型贸易关系,中国与各成员国的双边贸易仍呈现快速增长状况,俄罗斯加入WTO将促进中俄双边经贸合作规范化和稳健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生效,给中国农业带来发展机遇,作为全球农产品贸易最活跃、范围最广的区域之一,市场开放程度更加提高,贸易投资更为便利和自由,贸易相关规则有助于实现一体化、现代化,相关企业享有更多便利。同时也会面临国外优质农产品、非关税壁垒、有关规则更加严格的挑战。本文以河北省为例,探索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利用RCEP协定提高农产品贸易水平,提高企业对RCEP规则的使用效率;开拓RCEP成员国市场,扩大农产品加工贸易规模;开辟农产品贸易新业态,发挥农产品区域品牌效应,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农业产业链强链、延链,形成新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收入不平等与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显示,以基尼系数表示的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以产业内贸易指数测度的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