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玉婵 《商业研究》2006,(3):164-170
以中日与中新的产业内贸易相互比较,探析中国未来与发达国家和与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内贸易的前景和对策。分析和计量中日和中新的产业内贸易额,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应提高现有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水平,贸易的广度与深度都应拓展。而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在加强现阶段传统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上,与新兴工业化国家进行水平产业内贸易也是不可忽略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1992~2003年SITC四分位贸易数据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有了显著的增长。不过,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平均水平尚较低,贸易结构仍然以产业间贸易为主。此外,中国与各东亚经济体之间在不同产品组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其中,SITC7大类产品组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收入不平等与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探索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显示,以基尼系数表示的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以产业内贸易指数测度的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收入差距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东盟产业内贸易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东盟产业内分工与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双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国际分工在垂直型分工的基础上,出现水平型分工增加的趋势,而且水平型分工中的产业内分工增加,伴随着产业内分工的增加,双方之间的贸易正逐步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转向产业内贸易.本文将对中国与东盟之间产业内分工与贸易的状况作实证性分析,并揭示其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不断增加,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就显得很重要.基于此,本文打算通过对中国的一些实际数据的考察,分析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随着全球性的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入世后一系列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对今后中国的外贸事业的发展和改善外贸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对于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结构、经济结构的升级,以及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使用SITC四位数项下的7类产品分类数据,基于一般加权模型、技术加权模型和范数模型,计算了中国与日本之间四种类型的成品与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结构优化指数,得出产业内贸易优化程度指数;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VEC模型,旨在检验相关因素对中国与日本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否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车辆及零附件制造业的产业内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竞争力也在不断增强。比较该产业内贸易指数和竞争力指标,发现该产业内技术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高,竞争力指数却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低,竞争力指数却高,但竞争力不易长期保持。技术密集型产品之间产业内贸易指数与竞争力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而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却呈负相关关系。从时间序列来看,整个产业和每个产品的两指数呈正相关关系。所以,车辆及零附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扩张可以提升该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自200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早期收获”计划实施以来,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额大幅增长,两国农产品贸易之间存在明显的产业内贸易。采用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和Thom&McDowell水平和垂直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越两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两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细分类型的影响因素人均国民收入差异、区域经济一体化、规模经济、两国间的直接投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越两国农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且主要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然而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增长却主要是由产业间贸易贡献的。  相似文献   

9.
产业内贸易是当前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它很好地解释了当前的国际贸易现实。中国学者对于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中国产业内贸易总体的研究或者是对工业产业内贸易的研究上,而对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利用产业内贸易的相关理论,从实证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发展文化产品贸易是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为美国。首先分析了中美两国间文化产品贸易和产业内贸易状况,认为中国对美文化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硬件上,中美两国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不高。其次,通过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计算公式实证分析了中美两国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状况,认为中美文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是典型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  相似文献   

11.
刘永康 《商业科技》2010,(28):11-13
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双方2010年建立起自由贸易区之后,这种贸易关系在未来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深化拓展。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通过搜集1997年~2006年中国与东盟制造业贸易统计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算,同时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东盟之间制造业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趋势,人均收入水平、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对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促进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双方2010年建立起自由贸易区之后,这种贸易关系在未来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深化拓展。在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中,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占据了重要地位。基于此,本文通过搜集1997年~2006年中国与东盟制造业贸易统计数据,对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进行测算,同时运用计量模型对影响我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东盟之间制造业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趋势,人均收入水平、我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对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有正向影响,最后文章据此提出了促进中国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优化升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文娜 《现代商业》2014,(11):128-128
产业内贸易是在二战之后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贸易类型,这种贸易形式最开始主要是开始于发达国家之间的。但是,在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产业内贸易也在发展中国家之间慢慢的开展起来。本文主要是对发展中国家开展产业内贸易的模式和其产业内贸易的类型,以及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产业内贸易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计算中日、中韩和日韩的主要贸易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得出以下结论:三国之间贸易量前10类产品的平均产业内贸易指数都超过60%。其中,韩日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中日和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又高于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不过这三国之间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很小。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的结构,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双边专业化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的分工倾向于产业内分工,并且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高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商品的结构,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计算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强度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和双边专业化指数,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近年来的分工倾向于产业内分工,并且中国在与东盟的贸易中处于比较优势的产品高于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我国1992-2003年间的数据,对产业间-产业内贸易结构及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进行检验。首先将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型与垂直型两类,考察了产业间贸易、两种类型产业内贸易结构的演变。然后探讨了贸易结构的这种演变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我国贸易结构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具有增加趋势;产业间贸易比重略低于垂直产业内贸易比重,但呈现减少趋势;水平产业内贸易比重一直较小。我国垂直产业内贸易与我国参与国际垂直分工的程度密不可分,并且垂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区自建立以来,双边贸易关系日趋紧密。近年来中新贸易间产业内贸易呈上升趋势,成为两国间贸易往来的主要方式。选取中新近十年联合国统计数据,运用GL指数,对中新产业内贸易进行分析,总结了中新之间产业内贸易现状、特点,并对产业内贸易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中国高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和结构:产业内贸易对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的增长重要性日益扩大;除美国以外,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且以低水平的产业内垂直贸易为主;依赖外资和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制约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加工贸易带动的提升--我国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全成 《国际贸易》2003,(12):10-13
产业内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既 出口又进口同一产业内产品的现象。产业内贸易有水平产业内贸易和垂直产业内贸易之分。水平产业内贸易主要源于各国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的不完全竞争性,如档次和价格相近的不同品牌的汽车之间的进出口贸易。垂直产业内贸易的产生,既有各国收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