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万华  张明玉 《生产力研究》2006,(11):113-114,168
文章在回顾传统的服务经济与就业理论的基础上,从供给、需求和制度三个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在服务经济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上的新进展。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析,服务经济的发展对就业有较大贡献的结论得到了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结合辽宁情况,从多个角度全面、深入剖析了辽宁经济振兴中城镇失业的致因,并从劳动力资源开发、劳动力自由流动和资源有效配置以及挖掘就业潜能、提高经济对就业吸纳能力等角度,提出了促进经济振兴、解决城镇就业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就业现状的分析,指出当今我国就业压力相当严峻。在分析了失业产生的原因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或从需求角度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或从供给的角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各种所有制经济,和提高教育等促进就业,以保持经济快速、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体制的逐步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日益重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公共就业服务职能,是新时代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作者从电子政务的角度对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主要内容,以及应实现的基本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对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的制度解释及制度安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一致性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经验,而我国在制度转型中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出现了不一致或就业弹性偏低的现象,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政府政绩评价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产权制度和人力资本制度等问题作出新的安排。  相似文献   

6.
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勤  朱娜 《经济纵横》2004,(9):47-49
本文从理论和历史的角度 ,阐述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是经济增长 ,并进一步从经济增长的内部结构分析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陈月明  林翔君 《时代经贸》2012,(10):227-228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近年来,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众多成就,人才培养规模与服务社会能力均取得了新的突破,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就业导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从课程体系设计理念、课程体系架构、课程结构及保障制度等方面出发,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就业弹性系数却快速下降。文章综合应用了核密度函数、样带、地统计、面板数据模型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国县域就业水平的空间格局,并对中国东、中、西部县域经济就业弹性进行估计,揭示了这三大地带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之间关系的差异。通过就业弹性双对数模型得出中国县域经济对就业的带动作用甚微,且有地带差异。文章从空间角度为就业与经济之间的关联机理探讨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市场化和投资对就业增长影响的角度出发,并通过建立就业模型,比较分析了市场化、投资与就业增长关系和现状,发现市场化对就业增长有负面影响,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其市场化对就业负面影响越大;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就业弹性比东部大,并以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加以佐证,提出了以促进就业为目的投融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产力研究》2014,(6):J0002-J0002
<正>书名:《民生视角下山西就业问题研究》编著者:赵满华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ISBN:978-7-514-14410-9出版时间:2014-05定价:36.00元内容简介:本书以"民生视角下山西就业问题研究"为书名,从宏观视角分析了山西现阶段就业状况、就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扩大就业的对策,从产业方面探讨了山西第一、二、三产业的就业特点和变动趋势,从行业的角度研究了山西采矿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的就业状况,对山西公有制经济就业、非公有制经济就业、城镇单位就业、乡村就业、个体经济就业、县域经济就业、城中村居民就业、山西失业问题、县乡就业市场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  相似文献   

11.
王迪 《时代经贸》2009,(6):59-60,63
本文根据迈克尔&#183;波特教授的“钻石模型”及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证了服务业利用外国直接投资(SFDI)对我国服务贸易的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服务,JkFDI对贸易出口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就业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和结构效应而实现的。相对于制造业FDI,服务业FDI能够显著地提高东道国服务行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口依存度与经济风险承受能力的非匹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GDP增长速度、价格水平持续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失业率大幅度上升,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低消费、高投资、高出口"的增长模式有关.2007年以前,出口高速增长虽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一定贡献,但过高的出口依存度也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贸易摩擦风险、产业风险、就业与收入风险、经济安全风险.这些风险无论是从供求总量角度,或是从物价水平角度,还是从就业角度来看,都超出了我国经济的承受能力.我国出口依存度与经济风险承受能力的非匹配性是我国近两年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近年来,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我国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众多成就,人才培养规模与服务社全能力均取得了新的突破,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本文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就业导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从课程体系设计理念、课程体系架构、课程结构及保障制度等方面出发,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人才的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旅游业的发展能够为凯恩斯就业理论提供可靠的现实基础,认为每一产业内部的资本投入都呈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但是,三产业之间确有产业发展的顺序性。进而,从就业角度,在明确旅游产业就业、旅游经济就业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经济就业力”概念;论证了扩大旅游需求,启动旅游就业乘数效应,可以使旅游经济就业力既能增加城市就业机会,又能推动扩大农村中的就业机会,解决城乡二元经济困境。  相似文献   

15.
导致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很多,如地理环境、就业、地区经济水平的高低等等,然而这些因素反过来又影响着人口的迁移,本文主要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变动以及从城镇化角度去分析研究自治区人口迁移对其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并从人口分布是否协调的角度研究了内蒙地区的经济与人口分布的协调性情况.  相似文献   

16.
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就业,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供全面准确的创业信息,贯彻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政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大学生创业过程角度出发,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找到了影响大学生创业行为的因素,并预测了创业行为的可能性,以期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参考依据,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背景下女性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晓丽  赵淑灵 《经济师》2010,(2):76-77,79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女性农民工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文章认为,作为弱势中的弱势的女性农民工,要解决其周期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问题,需要从女性农民工自身发展的角度、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依托政府政策支持和服务引导等三个层面共同提高女性农民工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目标从"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中国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制约性因素。从经济增长的资本密集型生产方式角度阐释就业问题,可以发现是"相对低利率、相对高工资"刺激了企业较少地选择劳动密集型技术,而过度选择资本密集型技术进行生产,这使得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较低。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功能,调整劳动力价格政策和利率政策,改变两种生产要素价格的扭曲,这对于改善就业和提高投资质量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山东省劳动就业的实际情况 ,探讨了当前山东省劳动就业的难点和矛盾 ,并从就业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调节相结合的角度 ,给出了解决山东省劳动就业问题的总体思路 ,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转变,制造业投入服务化水平不断提高,势必会对服务业就业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OECD投入产出数据和国际劳工组织数据分析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服务业女性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制造业投入服务化通过创造效应和转移效应对服务业女性就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制造业投入服务化使从事家庭生产的女性减少,服务部门的女性就业增加(创造效应);同时使女性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和工业部门转移到服务部门(转移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分销、金融、电信和研发投入服务化对服务业女性就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口服务要素投入对女性就业的促进作用超过国内服务要素投入;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受教育年限较长的女性群体的就业影响更大,并且提高了女性的创业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