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国防经济周期是多种随机冲击而引起的产出和其他国防经济变量的总量或者增长率的时间序列变化。它是在国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军事战略的周期性调整、国防经济管理体制的周期性变迁、技术创新的周期性冲击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国防经济周期波动是国防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2.
要论述经济周期影响因素及经济增长源泉,首先要清楚经济周期的定义。经济周期就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第一,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由于这种波动而引起了失业率、物价水平、利率、对外贸易等活动的波动,所以,研究经济周期的关键是研究国民收入波动的规律与根源;第二,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第三,虽然每次经济周期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却有共同之点,即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  相似文献   

3.
贾玉成  张诚 《南方经济》2018,37(9):50-67
"新常态"经济周期中,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何特征?从经济政策频繁波动的现实出发,如何理解跨国并购的"逆周期"成因?文章基于2001-2016年中国企业对91个国家的跨国并购数据,实证检验了经济周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跨国并购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具有显著的"逆周期"特征,下行经济周期加剧了并购规模提升;其次,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跨国并购正相关,并且在国有企业中和2008年金融危机后表现为更明显;最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差距以及市场增长潜力差距均提升了并购规模。  相似文献   

4.
我国汽车产业周期波动大趋势与经济周期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但波幅明显大于后者。我国股市和房地产周期波动与汽车产业周期性波动趋势基本一致,但汽车产业周期波动有明显的滞后性。金融政策与汽车产业周期波动有正相关关系,且能加大产业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5.
数次金融危机表明,信贷周期及其内在顺周期性在宏观经济波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金融系统性风险的主要来源,也因此成为宏观审慎监管的中心目标。信贷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关联性作为判断信贷顺周期程度的表象指标反映了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中国与日本虽同为银行主导型金融结构国家,但在二者信贷顺周期性的调控方面却存在一定差距。中国信贷顺周期现象显著,而日本在2003年后则出现了阶段性信贷逆周期情况。这不仅体现了日本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的卓越成效,同时也表明了中国在未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和完善过程中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成因及潜在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的长期走势看好,但在短期内呈现周期性波动。必须把握这种波动性从而避免经济波动大起大落。按照实际产出的构成成分(居民消费、政府消费、投资、净出口),使用方差分解法。从全期样本和滚动样本两方面探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性减弱的成因,并针对可能扩大经济周期波动的潜在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银行业监管的目标就在于通过监管手段弥补市场运行不足,熨平经济周期给银行业发展带来的波动,因此,逆周期监管,有利于配合中央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促使经济加快复苏步伐,同时,对于防范银行业风险、保障银行业整体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总结了银监会成立以来,积极倡导逆监管理念及采取的逆监管措施,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下行银行业面临的风险,提出了逆周期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后危机时代,为了应对"金融海啸"的余波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波动的损失,各国政府、企业纷纷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政策与管理方法,在基于常规性调整的同时,逆向管理思维及策略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逆周期管理成为提高管理效率所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经济波动给以各种不同的解释和说明,以期为逆周期管理的政策选择提供更为明确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本文仅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与当代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基于竞争性思维定式和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理性地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期性经济波动往往对经济系统造成一定的震荡性冲击.因此,100多年来,各国的经济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经济周期的理论研究,试图寻找消除周期性经济波动的所谓"反周期"对策.但是,就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大多数的对策只能暂时减缓波动,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周期性经济波动.这就迫使我们对经济周期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刻的反省.  相似文献   

10.
滕昕  周源 《改革与战略》2011,27(7):25-27,40
文章借鉴经济周期的相关理论对外汇储备的波动进行研究,利用H-P滤波法对1979-2009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和经济增长的变化进行分析,分别从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的角度描述了外汇储备增长的周期性波动规律,并总结了外汇储备各周期的特征和外汇储备周期变化与经济周期之间的关系,以方便政策制定者针对不同周期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研究动态综述 商业银行在经济周期中究竟发挥着什么样的功能,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周期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之一。霍特里是较早也是较系统研究这个问题的学者,其提出的纯货币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完全是由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李红坤  许可 《山东经济》2012,(6):106-112
投资银行与银行业、保险业相同,也存在顺周期性,需要监管机构采取逆周期监管措施,缓解顺周期性,降低危机成本。因此,尽快研究投资银行的逆周期机制,逐步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有助于抑制投资银行不稳定的成本,更好地平衡政府干预和市场纪律,对促进经济平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根据实证结果发现美国投资银行的顺周期效应显著。逆周期监管制度安排是确保具有顺周期性的金融系统可持续、稳健运行的有效手段。对投资银行采取逆周期监管,能够提高投资银行经营的平稳性,促进金融体系稳健经营。  相似文献   

13.
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将经济理论、经济史、经济统计三者相结合,创立了关于经济周期分析的系统性理论。本文以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为基础,把1978年以后我国的经济增长轨迹按时间区域分为了三个基本阶段.努力实现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再认识.并以此为基础,为应对本轮经济周期性波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基本情况 自1952年我国完成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后,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经历9次周期性波动。其中改革开放以前5次,改革开放后4次。比较改革开放前后的经济周期波动,有几个明显的区别:第一,波动幅度不同。改革前的5个周期,除第1个周期振幅(周期内经济增长率上下波动的离差)为9.9个百分点外,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商业银行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在这过程中信贷风险一直是影响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作为一种系统性风险,很难通过组合的方式进行分散。研究经济周期与信贷风险的关系,对提高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是从经济周期角度来探讨经济周期变动对银行信贷风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济周期与“新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 《山东经济》2002,(2):20-21
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对经济周期的含义及其理论研究,无论是马克思,还是西方经济学都有诸多经典结论。“新经济”现象对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作战。本文对新经济进行分析并得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使用HP滤波方法对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进行趋势化处理,得到1978~2008年间产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实际工资、净出口各变量序列中的周期性成分,发现政府支出和实际工资表现出了强的逆周期性,产出波动的标准差大于投资,而产出的剧烈波动的来源可能是净出口波动;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DSGE模型检验,并采用校准的方法进行参数估计,通过产出序列中分离出的索洛残差作为经济中波动的来源,借助Matlab生成模型虚拟经济中对残差序列的反应。将结果与我国实际变量的周期性特征对比,发现模型较好的拟合了变量波动的持续性和部分变量的波动幅度,同时也说明了反周期政策干预使我国的经济周期并不完全具备实际商业周期理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1979年以来 ,广东市场物价运行呈现了明显的周期性特点 ,先后经历了四个物价波动周期。物价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态势的一个重要指标 ,与宏观经济运行密切相关 ,物价水平的变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错综复杂。因此深入研究和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波动的周期性规律 ,认识未来物价波动周期基本趋势 ,对今后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大量统计历史资料的分析 ,揭示 1979- 1996年 18年间广东市场物价运行的周期性特点 ,并对新一轮经济周期的物价调控对策提出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日韩三国经济周期波动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次贷危机以后中日韩经济周期波动都呈现出衰退的局面,而且经济周期转折点也基本一致,其协动性越来越强。在影响关系方面,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与通货膨胀是双向影响关系,而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仅单向影响通货膨胀;中国和韩国的经济周期波动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双向影响关系,而日本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仅单向影响经济周期波动。在影响强度方面,中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受到财政政策的影响相对最大,日本和韩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则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对最大。  相似文献   

20.
原来有一种观点认为,新经济的出现,特别是IT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出现会熨平经济周期的波动。现在看来,仅仅2—3年的时间,经济仍然没有摆脱这样一个经济周期的规律,世界其他国家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几年实际处于比较低谷的状态,或调整状态,经济仍然具有周期性,没有摆脱经济周期特点:高涨、调整、萧条到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