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首先测算了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以及韩国各自出口产品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和国际比较.通过分析发现:在中国的五大类出口产品中,自1995年以后只有制成品具有比较优势,且比较优势在逐渐增强;而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均不具有比较优势,且比较劣势有加强的趋势,其中农业原材料和燃料的比较劣势最明显;中国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在考察期间内低于日本和韩国,自1995年开始高于美国,自2000年开始高于德国.  相似文献   

2.
广西出口产业优势分析及动态比较优势的培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计算了广西近几年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2006年贸易竞争力指数,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广西出口产业的比较优势格局:广西相对于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且部分产业的优势地位趋于减弱;近年广西重点发展的食品制造、化工、造纸等产业发展较快,已成为在全国具有强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业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地位。文章针对以上格局,提出培育广西动态比较优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及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38  
本文在对制成品按技术结构和要素密集度分类的基础上,利用最新的贸易统计数据对1997年以来中国制成品的出口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做了经验分析。分别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和区域显示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不同技术含量的制成品在世界市场和美国市场的比较优势进行了对比,并对中国制成品的比较优势稳定性和成熟性做了检验;对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分析包括中国对世界和美国制成品出口结构分析,同时分析了中国不同技术含量制成品占美国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比了中国和其他国家不同类别的制成品占有美国市场份额的分布状况。最后,利用贸易结构变动指数和结构收益性指数从总体上测度了各类制成品的贸易结构变动及优化幅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变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通过使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国际市场占有率指数对开放以来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在产业层次上测算比较优势。二是选取与中国出口产品相竞争的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对比。三是以美国、日本、欧盟作为目标市场,比较中国和竞争国在这几大市场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被经济学家定义为劳动密集型国家,其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世界各国畅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劳动力比较优势是否会持续下去将是个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借鉴Lall(2000)及OECD(2008)的方法,利用1995~2006年三位数《标准国际贸易分类》数据,本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分布,并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从贸易统计上看,中国制造业出口的技术结构已经由低技术制造业转向了高技术制造业。(2)与日本、美国和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汽车、化工和机械等中技术制成品出口为主不同,中国的出口主要集中在低技术制成品和高技术制成品,其中低技术制成品以纺织、皮革和鞋类为主,而高技术制成品则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产品为主。(3)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与发展中经济体更为相似,特别是向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不断趋同;与发达经济体的差异虽然较大,但正迅速向其趋同。由于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贸易主要依靠外资企业和加工贸易,中国出口贸易的技术结构分布和贸易竞争力可能被夸大了。  相似文献   

7.
美国和韩国于2007年6月正式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两国都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中美和中韩出口结构存在一定的竞争性。美韩FTA将会使中国出口产品面临相对较高的关税,差异性的关税可能使美国市场上中国出口产品被韩国替代,同时,韩国市场上中国出口产品也可能被美国替代。本文考察了三国HS2位编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平均实施关税,以定量估计美韩FTA对中国造成的贸易替代效应。结果表明,在美国市场上,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将受到明显影响;在韩国市场上,中国农产品和工业品出口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且受影响的产品种类较多。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出口相似度指数测算了1999~2008年间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和在世界市场细分商品上的竞争性,结果表明:虽然从变化趋势来看,中国与德国在欧盟15国市场上的贸易竞争性在逐渐下降,但是从绝对值来看中国与德国的贸易竞争性仍然比较激烈。在世界市场上,中国和德国在燃料、机器和运输设备以及其他制成品三类商品上都是竞争程度上升。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总体以及细分商品的比较优势,结果表明:中国从90年代中期以来出口产品结构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已经趋于稳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地位开始上升,德国则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本文还运用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中国和德国的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中国和德国的贸易潜力是巨大的。文章最后根据分析提出发展中国与德国贸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1980-2000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试图对以下几个问题做一个初步的实证分析: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发生了哪些变化?中国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是否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中国比较优势的变化是否遵循了巴拉萨的阶段比较优势理论?在做实证分析时,本文把出口产品分成资源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并计算这三大类产品在1980-2000年期间巴拉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净出口比率指数。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中国出口商品比较优势基本上符合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并遵循了阶段比较优势原则。  相似文献   

10.
基于增加值的视角,一个国家(地区)或行业的出口产品可划分为比较收益优势产品及比较收益劣势产品。通过构造衡量出口产品结构的EO指数,可以对出口产品结构的横向与纵向进行比较。在理论及实证分析基础上,文章发现出口产品结构、国际分工地位对贸易收益水平的正向影响显著,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国际分工地位尤其是比较收益劣势产品的国际分工地位提升有利于改善贸易收益水平。出口产品的国际分工参与度对贸易收益水平负向影响显著,国内生产配套率尤其是比较收益劣势产品的国内生产配套率提升有利于改善贸易收益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金融发展影响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考察了金融发展水平对工业制成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通过降低工业制成品生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得工业制成品贸易具有比较优势。经验分析采用了Balass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率以及Michaely指数3类指标来度量中国区域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同时采用4类金融发展指标分别刻画区域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贷款期限结构等不同特征。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变量,同时不同的金融发展度量指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与大国经济发展战略雍志强,张晓艳,傅广军自李嘉图以来,比较优势原理已成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一块基石,其基本结论是:一个开放经济的绩效优于封闭经济,是因为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它能够利用自已的比较优势、避免自己的比较劣势,而且,国际贸易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   总被引:107,自引:0,他引:107  
东亚经济贸易关系的加强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为了分析这一影响 ,必须对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模式进行比较。本文利用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数据测算了1 980年至 1 997年中国与其他主要东亚经济体之间的行业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结果表明 :中国的出口与印度尼西亚、韩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中国台湾的进口之间互补性较小 ,而中国的进口与中国台湾、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出口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因此与上述经济体合作关系的加强有可能导致中国贸易顺差的减少。中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无论在出口还是在进口上均具有互补性 ,对日经济关系的加强有利于中日两国更好地发挥现有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4.
国际专业化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比较优势的工具之一。本文通过计算1992年到2004年中国对外贸易不同类型产品的国际专业化指标,发现中国对外贸易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杂项制品领域。到2004年,在中国对外贸易的工业制成品领域中,除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处于比较劣势外,其他工业制成品都处于比较优势。然而这种优势是建立在加工贸易和外商投资企业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5.
静态比较优势理论把比较优势看作是静态的、不变的,强调依据资源禀赋状况确立主导产业;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比较优势是动态的、变动的,强调有选择地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实践中要立足现有的静态比较优势创造动态比较优势,以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比较优势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宋光钧 《特区经济》2008,(2):179-181
为了找准皖西地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促进皖西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笔者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皖西地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进行了测算与分析,得出了皖西地区的油菜籽、水稻、茶叶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优势,而小麦、棉花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具有比较劣势的结论,并据此提出了皖西地区农业发展的几点政策建议,试图为皖西地区农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生产和贸易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文章基于新贸易核算框架,结合社会网络方法,对2000—2014年中日韩三国制造业真实贸易规模和全球竞争优势进行全面考察。研究认为:(1)各国真实贸易规模均被明显高估,中国进口、韩国出口被高估比例最大。(2)各国均具有全球市场优势,中国优势最强,日本最弱。(3)日本拥有显著的全球位置优势,中韩两国处于劣势。(4)中国成为三国中全球网络优势最强的国家,日本全球网络优势明显削弱,韩国处于相对劣势。可见,中国已经在中日韩三国中逐渐拥有全面、显著的全球竞争优势,没有陷入"低端锁定"困境。  相似文献   

18.
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金融发展与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与贸易结构的内在关系。采用VAR模型与Johanson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以江苏省数据为例,实证检验了江苏省金融发展的三种不同指标与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及江苏省贸易结构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发展与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存在协整关系;在短期内,金融发展对贸易结构的优化贡献度较小,金融中介的投资储蓄转化率对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的影响最大,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旅游服务贸易9强的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运用国际竞争力测度指标对全球9大旅游服务贸易收入国家的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国际竞争力系数的比较可以得出,旅游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存在比较优势的国家依次是西班牙、法国、意大利、墨西哥、中国、美国,但英国和德国却是比较劣势较为明显的国家。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其存在的原因及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信息》2006,(15):70-70
2006年社科院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3》(以下简称《报告〉)日前发布。该书指出,在中国、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和印度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中国位居第四,仅排在俄罗斯和印度之前。属于第三层次。远低于排在第一位的美国。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仅相当于美国的48%。相当于日本的62%和德国的75%,总体差距非常明显。从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来看,中国的人才优势主要体现在人才队伍上,而在人才投入和人才环境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地位。另据专家测算,2005年,我国人才能力有效发挥程度接近75%;人才浪费指数超过15%。2005年,我国人才浪费总规模超过2500万人,人才浪费导致的经济消耗和经济损失超过9000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