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勇  张军 《经济纵横》2012,(5):106-109
本文根据中国A股市场家族上市公司的数据,以多元化经营背后的动机为切入点,对中国家族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在投资者保护水平较低时,家族大股东通过金字塔持股等方式实现了上市公司的现金流权和控制权分离,使其有动机也有机会通过多元化经营侵占少数股东的利益;虽然多元化经营对建立内部要素市场从而增加企业价值有积极影响,但家族大股东侵占产生的代理成本大于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带来的收益,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2004年度沪、深324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了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影响的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家族成员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董事会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三次曲线关系;家族董事、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邢天才  贺铟璇 《生产力研究》2011,(5):103-104,160
文章以2004—2007年发生于我国证券市场的319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采用会计研究法和分组频数检验的方法,考察了收购公司的长期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并购活动并不能为收购公司带来长期绩效的提高;对于现金支付方式而言,非现金支付的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更好;同属管辖的并购中,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更好;并购相对规模较小的收购公司长期并购绩效更好。  相似文献   

4.
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配对组合绩效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以 1 998— 2 0 0 2年上半年发生于沪、深股市上市公司之间的 40起并购事件为研究样本 ,选取了 48个财务指标 ,对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绩效改善的配对组合特征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并试图寻找并购后公司绩效改善可能的来源。实证研究表明 :收购公司绩效逐年下降 ,目标公司绩效则有所上升 ,整体而言上市公司并购绩效显著下降 ;绩效改善的收购公司在并购前相对于所并购的目标公司在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优势 ,而绩效改善的目标公司在并购前却仅在税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绩效改善的配对组合方式呈现明显的“强 弱”搭配特征 ;收购公司绩效改善可能主要来源于分享目标公司所享有的优惠政策 ,而目标公司绩效改善则可能来源于管理能力的提高、市场势力的增强和经营协同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家族上市公司大股东监督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深324家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大股东的监督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家族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三次曲线关系;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U形曲线关系;赫芬德尔指数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线性关系;股权制衡度、Z指数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家族控股上市公司存在着严重的“一股独大”的现象,使人们对家族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及其与信息披露质量的关系越来越为关注。本文中,笔者拟从公司绩效和家族盘剥外部中小股东的可能性两个角度,对家族控股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信息披露的关系进行剖析。一、公司绩效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关系分析股权结构能够影响公司的绩效,进而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  相似文献   

7.
家族公司股权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具有民营背景的家族上市公司不断出现,为我国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2001年2月以来,包括太太药业(600380)、用友软件(600588)等四家私人股份占大比例的家族公司先后上市,并创造了“一夜暴富”的资本神话。作为有别于一般公众公司的家族上市公司,是由原家族公司通过上市的方式将部分股权出让给大众持有(易宪容,2002)后转制而来的。随着企业发展,尤其是企业转变为上市公司,家族成员拥有的公司股权应该逐步分散化和外部化,通过逐步稀释股权,降低决策  相似文献   

8.
2001年发生并购的42家公司,在2000~2003年公司业绩均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并购在除当年外,并未使公司业绩得到改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错位和并购动机的异化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目前而言,规范并购行为,建立的外部治理机制是提高公司并购绩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2008—2010年我国资本市场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管理层并购行为更加理性化为切入点,探讨了企业内源融资能力与并购可能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公司治理质量在内源融资能力和并购绩效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实证研究发现:随着管理层理性程度的增加,内源融资能力越强,并购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并购绩效越好;同时,在公司治理质量高的公司样本中,内源融资能力对并购绩效的正向影响会加强,说明内源融资能力是驱动并购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管理层持股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公司治理质量对并购绩效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家族主义文化、“去家族化”治理改革与公司绩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文化倡导重家族、重血缘的家族主义价值观。本文研究家族企业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对公司上市前"去家族化"公司治理改革和上市后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越强,家族企业在上市前越不可能实施"去家族化"治理改革,即家族成员从管理岗位离职的概率越低,家族对公司的控制权、现金流权以及两权分离度的下降幅度也越小。其次,公司所在地的劳动力市场越不发达,或家族成员教育背景越差时,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对"去家族化"治理改革的阻碍作用越强。进一步研究还表明,是家族内部的言传身教,而非社会环境的熏陶塑造了企业创始人的家族主义文化观念,进而影响家族企业的"去家族化"改革。最后,本文发现公司上市前"去家族化"治理改革实施得越不彻底,上市后公司绩效和收入增长率就越低。综上,本文研究结果为儒家家族主义文化影响经济发展提供了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
该篇文章以中国的上市公司间的并购为样本,收集了近8年的收购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了收购公司并购后三年内的长期股票绩效,研究发现收购公司的长期股票绩效总体并不明显。而进行横向合并的收购公司却取得了明显的绩效。  相似文献   

12.
管理者动机与并购绩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1999~2002年发生于沪、深A股市场的56起并购事件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法对管理者代理动机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些实证检验。实证结论表明.并购给收购公司股东带来显著的财富损失.而对目标公司股东的财富影响不显著;并购前管理者能力好的收购公司或现金流量充足的收购公司,其并购绩效更差,研究结果支持自大假说和自由现金流量假说;也为收购高成长的目标公司使得收购公司股东受损的假设提供了弱的证据;但实证研究没有发现多元化导致较差的并购绩效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夏芸  叶秋彤  王珊珊 《技术经济》2020,39(8):10-20,34
摘要:本文选取2011年至2017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海外技术并购动机-海外技术并购行为-海外技术并购绩效”为研究框架,运用PSM-DID模型探究海外技术并购、技术知识相似与创新绩效三者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① 收购方的创新能力对企业做出海外技术并购决策有正向显著的影响。② 技术知识相似程度对企业做出海外技术并购决策有正向显著的影响。③ 海外技术并购对收购方的创新有正向显著的影响。④ 并购双方的技术知识相似程度越高,海外技术并购对收购方创新的促进作用越大。本文对收购方企业进行海外并购决策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与借鉴意义,有助于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制定长远的发展决策,降低海外技术并购后技术整合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并购是资本重新配置的重要方式,而并购动机对并购又有着显著的影响。文章在分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动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深化行为公司金融在我国研究的意义,进而从行为公司金融视角研究了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导致股票误定价,以及管理者过度自信对公司并购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产业效应对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和并购动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琼  游春 《技术经济》2008,27(5):121-128
本文以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开展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产业效应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和并购动机的影响。在对整体样本的并购绩效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横向、纵向、混合三种不同类型并购的绩效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对产业创新型并购和非产业创新型并购的产业效应差别进行了分析。从整体来看,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的影响可以忽略。同时产业效应对公司并购绩效确实有影响。产业效应对不同类型并购的影响是不同的,其中对混合并购具有积极的、显著的影响,而对横向并购的影响最小。从产业效应的视角来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进行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关于并购绩效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近年来国内学者也运用国外研究方法,开展了中国企业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然而并购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方式,其公司治理内部治理机制对其绩效有怎样的影响国内外学者却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研究方法及结论。梳理了相关的重要文献,在此基础上总结和评述了并购绩效评价方法和研究结果、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公司治理对并购绩效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贺镜帆 《时代经贸》2013,(12):58-59
该篇文章以中国的上市公司间的并购为样本,收集了近8年的收购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了收购公司并购后三年内的长期股票绩效,研究发现收购公司的长期股票绩效总体并不明显。而进行横向合并的收购公司却取得了明显的绩效。  相似文献   

18.
公司治理与外资并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颖慧 《当代财经》2005,(10):120-122
本文在简要回顾公司治理理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外资并购对公司治理的作用途径和机理,并从外资并购方——跨国公司的主观动机、跨国公司内部资源和制度文化、外资并购与内资并购性质的差异等方面对外资并购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契约设计、立法等制度安排,明确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使公司有效运作。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管理层激励是公司内部治理的核心要素,其作用发挥离不开并购这一重要的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公司并购市场概念突破了古典经济学框架下对企业竞争与垄断的解释,为从公司治理角度对并购绩效问题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文章基于公司治理角度视角,对股权结构、董事会机制、管理层激励与并购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了现有并购绩效研究的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以及基于公司治理角度对并购绩效问题进行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铁锋  张曦 《资本市场》2003,(12):66-68
<正>新一轮并购重组无论在深度、广度还是市场影响方面,都将远远超出以往的购并活动……公司并购的基本理论 l、公司并购的基本动机公司并购是一家企业以现金、证券或其他形式购买取得其他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资产或股权,以取得该公司的控制权的一种经济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