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办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群体的一部分,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是良好的,在SCL90的十大因子中,只有恐怖因子、精神因子和其他因子与国办高校存在显著差异。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女生在除敌对因子之外所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男生,但是只有恐怖因子达到了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北京大学作为首批高校之一,从2000年开始启动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截止2004年6月,全校共有2245名贫困家庭学生获得了合同金额为3500万元的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助学贷款;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全校共有1943名贫困家庭学生获得合同金额近4305万元的中国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已经成为学校解决贫困家庭学生经济困难最重要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别是自卑敏感、焦虑抑郁、虚荣心理、封闭心理,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分析了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以心理健康为指导的经济资助体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校园文化为路径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分别是自卑敏感、焦虑抑郁、虚荣心理、封闭心理,以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和学校环境分析了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以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以心理健康为指导的经济资助体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校园文化为路径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技校类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俊峰  万露  孔淑珍  许建辉 《价值工程》2010,29(23):223-224
目的:了解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SCL-90对1144名技校高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学生SCL-90的各因子分中除抑郁因子外均与全国常模有显著差异;心理问题检出率为9.09%;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因子得分技术类专业学生均显著低于人文类学生;偏执因子得分则前者显著高于后者。结论: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成人常模,且技术类专业学生和人文类学生之间在某些因子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春鸿 《价值工程》2011,30(31):121-122
为了解我校区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运用SCL—90对在校学生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在对210名高职学生的调查中,分析结果显示8.82%的高职学生有异常心理问题,4.12%的高职学生有重度心理问题。本文从心理健康教育和高职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解决高职学生心理问题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春玲 《科技与企业》2014,(22):124-124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全社会稳定,高校应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和教师在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研究、探索适合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方法,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金伟  唐慧莲  李桂艳 《活力》2007,(8):162-162
通过对680名不同年级大学进行SCL-90测试,发现有114名大学生存在各种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问题表现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性。因此,高校应有针对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育拓展课程对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践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四川某护理职业院校2020级大专学生106名为研究对象,根据平均分配和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开展常规体育教学课程训练,试验组开展体育拓展课程训练。两组均采用教师指导和协助、本人自主安排的方式开展训练,同时保持训练时间基本一致,2课时/周,共计72学时,为期两个学期。干预前后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情绪管理能力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试验组SCL90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其他等7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在情绪管理能力总分及情绪的调控能力、觉察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等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体育拓展课程训练,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情绪觉察能力、情绪理解能力、情绪运用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李川川 《价值工程》2015,(21):187-188
高校帮困助学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备受各大高校的重视。通过对做好高校帮困助学工作之重大意义的梳理,详细阐述了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从辅导员的角度谈对于帮困助学工作的一些认识与思考,以期指导高校辅导员更加合理地开展帮困助学工作。辅导员应该带着情感认真、细致地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加强对受助学生的教育管理。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助学贷款政策相关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助学贷款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贷款学生人数和贷款金额上都有了较快的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供需缺口依然存在,学生获得贷款机会不均等及高校、银行积极性不高,主体之间缺乏有效合作机制等。本文在系统剖析我国助学贷款现存问题及成因基础上,围绕助学贷款相关主体提出了相关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量表(16PF)。对280名壮族和232名非壮族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壮族大学生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青年常模,壮族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2.32%。壮族大学生的SCL-90总分与16PF部分因子相关。结论:壮族大学生的人格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应对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给予更多的关注.某些人格特征的培养和完善有利于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信用缺失在国家助学贷款中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试行国家助学贷款,2000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制定的《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发放无担保的信用国家助学贷款。这一措施的出台,令高校的贫困大学生欢欣鼓舞。但两年过去了,这件于学生、学校、银行、政府四方都有利的好事却遭遇了难堪和尴尬:前两批国家助学贷款受助学生还贷款期限已到,但却有两三成学生,个别省份甚至有更高的比例未如期还贷。  相似文献   

14.
刘蕾 《价值工程》2010,29(9):211-212
准确认定贫困生(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高校帮困助学工作的难点和关键点。现实中贫困生的认定工作存在认定量化困难、成本高以及部分学生道德素质较低等问题和困难,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该综合考虑,并进行立体、辩证、动态的认定。  相似文献   

15.
李运兰 《价值工程》2010,29(23):205-207
随着我国高校扩招的毕业生走向市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只停留于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因而对大学生的出路指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内涵及意义出发,分析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工作存在的指导对象、内容、形式、功能和组织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对高校毕业生出路指导的思路、具体做法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SCL-90量表对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2009级、2010级、2011级高职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查,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三项因子阳性检出率相对较高。因此,应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建立健全具有高职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与大学生信用框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前言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帮助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本着“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的宗旨,国家于1999年开始推行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助学贷款实施六年来,它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缓解了高校资助经费不足的矛盾,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普遍欢迎。据教育部统计,2005年有80万在校贫困生可以获得助学贷款,贷款的金额约为43.3亿元。平均算来,一名贫困生一年得到的助学贷款约为5400元,大学4年,助学贷款的总额就是21600元。但是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还款情况却不令人满意。据介绍,今年以…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大学生一些身心健康方面的问题。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性,本文以大学新生(2009年9月入学)为实验对象,运用问卷法、实验法、访谈咨询跟踪法、文献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问题大学生实验组后测与问题大学生对照组后测在SCL-90总分及10个因子上得分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与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干预存在密切的关系。研究探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实施策略。以此,希冀为今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杨小兵 《企业导报》2012,(24):224-22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高校中特殊的群体,怎样对这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有效地认定已成为我们高校学生助学工作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认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雷文礼  刘江  刘巧平 《价值工程》2011,30(24):227-227
"90后"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由于经济生活条件差,导致其在心理,生活,行为,恋爱等方面与其它学生相比,形成了自己一些鲜明的特点,已成为高校教育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