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的味道     
盘点2012年的中国文化盛事,看点之一便是《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及其同名图书的热销。5月的深夜,7集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甫一播出,就吸引了无数的眼球,获得了如潮的好评。之后,央视旗下多个频道相继重播,收视率仍居高不下,乃至“舌尖上的……”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热词。我认为,《舌尖上的中国》开创了国产纪录片的新境界,在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片的热播,反映了当下中国社会对于传统价值复归的诉求和对于伦理亲情的渴望。  相似文献   

2.
中国出口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变化实证分析:1998-2008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专业化程度的加深,中国比较优势长期维持在劳动密集型和低技术含量制成品上,并且优势不断加强。传统的分类分析高估了中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比较优势,而通过产品的技术分类分析发现,在真正的中、高端技术产品上,中国一直处于比较劣势并且比较劣势不断恶化。今后应努力提高中国的技术水平,加快技术进步、自主创新的步伐,提升制成品的技术含量,积极开发高端技术产品,力求真正在中、高端技术产品上获得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
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速度放慢,降价竞争日趋激烈,汽车库存迅速增加,表明中国汽车产业即将面临一次大规模、意义深远的兼并重组。这对于每个中国汽车生产企业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谁能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谁就可能因此改变其在中国汽车产业乃至世界汽车产业中的地位。本文全面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竞争行为及其原因,剖析了跨国公司是如何利用其在资金、技术和经验上的优势,及中国外资政策的放开,增强其在中国市场上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4.
济条件下中国的产业无论从需求上、技术上,还是资源利用上都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开放的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了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条件,反过来,合理  相似文献   

5.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在一个农业国家里,财富的首要基础是土地。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一切社会、经济思想以致政府的政策措施都以土地的分配和利用为中心。”中国是有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纵观中国五千年经济发展的历史,主要是中国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国农村土地变迁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杨帆 《经济师》1996,(3):14-14,11
关税改革的方向在于“名实相符”杨帆一、中国是"世界上贸易保护最严重的国家"吗?1995年底,在法国举行的一次中国经济研讨会上,就中国贸易保护主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辩论。两位来自国际经济组织的法国和美国专家,年少气盛,直言不讳,称中国"是世界上贸易保护最...  相似文献   

7.
杨洁 《经济师》2008,(5):237-238
近年来,中国与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上演着经济的快速腾飞,中国和印度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使两国逐渐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出口环节上给印度的国内产业造成了较大压力。因此,印度不得不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来打击中国的出口,印度对华反倾销立案数激增,反倾销立案数一半针对中国,成为对华反倾销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文章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探讨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中印纺织品和服装出口结构的相似度与分散度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宏  李慧燕 《现代财经》2006,26(11):45-48
中国和印度毗邻,在贸易结构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在纺织品和服装行业,通过对产品相似度和分散度的计算,发现中国的出口产品分散程度低于印度。中国应当从自身的比较优势出发,优化自身的产品结构,在提升竞争力上作出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这几年可说是风光占尽,在世界政治与经济领域影响力日渐彰显。经济发展上捷报频传。经济总量超过意大利居世界第六位,外贸总额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中国人一改过去只谈世界经济对中国的影响的单向思维,也谈起了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在科技上,“神六”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即将实现嫦娥奔月计划。外交上也充分显示出中国外交的魅力,普遍受到赞誉。总而言之,中国就要崛起了,甚至有人认为已经崛起了,急着探讨中国崛起后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不免沾沾自喜起来。  相似文献   

10.
任剑涛 《开放时代》2013,(6):122-145
在中国从古典帝国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的过程中,人们必须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认同。胡适也处在这样的状况中。对于胡适而言,古典帝国时代的中国文化,始终是他要表达忠诚和倾慕的对象。但在文化意义上的“祖国”与政治上正在建构之中的现代“中国”之间,胡适的国家认同出现了相当程度的紊乱。对于祖国的传统文化,胡适一直是尊重和自豪的。但对于建构中的现代“中国”这一政治实体,由于没有坐实在他所理想的宪政民主平台上,因此他的认同态度是复杂的:对于20世纪中国建构的两个政党国家而言,胡适均不太认同,但对两者的具体认同态度又有明显差异。而在中国与美国的国家建构与认同差别的体认上,胡适确定了自己国家认同的典范形式——宪政民主国家,并期待中国的国家建构能够落定在这样的国家平台上。  相似文献   

11.
DAVID  E  SANGER  段醒予编译 《财经文摘》2010,(11):42-43
在20年前中国领导人鲜有考虑的问题上,中国如今有了完全不同的表现,全世界都见证了中国明显的转变:被动,主动,进而老练。  相似文献   

12.
刘增福 《经济与管理》2007,21(11):15-17
目前,虽然中国制造的商品占领的国际市场份额越来越大,但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广种薄收,获得的收益较少。因此,为了提高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之路。  相似文献   

13.
应该这样说,我对中国发展制造业问题特别关心,不仅写过不少文章,同时我最近到广州、深圳、东莞、杭州这些地方讲课都是强调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问题。为什么说中国制造业重要呢?得从两个角度看,一个是在制造业的优势上,农业我们不具备什么优势,高科技总体上也不具备优势,服务业也不具备优势,我们的优势关键是在制造业上。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茶叶品牌如何走出困局?未来5年,是茶叶企业的决战期,是快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好阶段。据考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饮用茶叶的国家,辉煌的茶文化使“茶”俨然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之一。然而,时至今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利润与品牌的匮乏却成为心头之痒。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根据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战略方针,为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扫清了体制上的障碍,从此,中国民营经济开始逐步获得发展的机会,并不断发展壮大,从这个意义上讲,正是邓小平同志开启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声。在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我们特写此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6.
“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信息》2000,(2):11-18
1999年11月15日,中美两国政府签署了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使中国在加人世界贸易组织的道路上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这个协议的签订,来之不易。它说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将不仅让中国自己来开发,而且还必须有条件地开放给世界,让世界各国来共同参与开发。那么,“人世”对中国经济有什么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股票市场相比债券市场而言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这与国际资本市场上债权融资的规模规定远远大于股权融资的规模截然相反,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入驻国内,在中国债权市场上发行公司债券成为其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可以预见中国的资本市场结构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平,这也预示着中国的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券的加速发展,而作为国内企业领军人物的上市公司可以率先尝试发行公司债券以确立自己在债券市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西林 《经济师》1994,(11):7-9
中国何日能上信息高速公路西林近年来,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风靡全球,有人称“第二次信息革命已悄然到来”。毫无疑问,信息高速公路将带来一场科技和社会革命,中国同样面临着一次机遇。问题是,中国何日能上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信息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结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笑丹 《当代财经》2003,(3):106-112
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个高速成长时期。与此同时,在世界农产品出口市场上,中国也遭遇到了来自其他主要农产品出口国尤其是亚洲出口国的强有力的竞争,其中东盟国家是中国在世界农产品出口市场上最有力的竞争者,本文从出口结构的相似性、出口对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以及出口多元化三个方面,运用最流行的国际贸易分析工具,对中国和东盟三个最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在世界市场上的表现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研究结论基础上对改进中国的农产品出口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封建皇权统治的政治基础上与儒学伦理思想的思想基础上的。西方古代学理财富思想是建立在法制与神权的政治基础上和民主理念与宗教文化的思想基础上的。通过中西方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与学理财富思想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中西方古代在思维方式上,特别是在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上以及人性意识方面有着明显的分异,而这就是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之所以没有形成较完备理论体系的重要原因。面对这一尴尬,我们必须努力运用现代经济研究方法,不断创新思维,把古代伦理财富思想中的正义与道德价值诉诸于当代中国现实载体中,加快中国古代伦理财富思想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