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银行体制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完成这项系统工程的关键在于确定什么样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应遵循什么原则,以及根据即定的目标和原则如何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一经过几年改革,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领导,以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制,打破了过去人民银行一统天下的金融格局。但现行的银行体制仍然是一个低效能的银行体制。造成这种低效能的根本原因就是银行的垄断。具体表现是,在现行银行组织体制上存在着双重阻隔,即专业银行条条管理带来的系统阻隔,人民银行块块管理带来的区域阻隔。这双重阻隔弱化了中央银行宏观控制调节能力,影响了资金横向集散和辐射,限制了竞争的开展。首先,系统阻隔和区域阻隔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弱化中央艰行的宏观控制调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对账户的管理是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对促进社会信用,维护经济金融秩序,防范违法犯罪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形势下重塑我国银行新格局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本着整合国内银行资源 ,凝聚现有金融优势 ,共同应对国际竞争的原则 ,对当前我国的银行格局进行了分析 ,并从各金融主体的重新定位出发 ,提出了新形势下对我国银行格局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本着整合国内银行资源,凝聚现有金融优势,共同应对国际竞争的原则,对当前我国的银行格局进行了分析,并从各金融主体的重新定位出发,提出了新形势下对我国银行格局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加快金融对外开放。据《经济日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三月份分别批准美国纽约银行上海代表处、美国大通银行北京代表处升格为分行。同时,人民银行于三月还批准美国花旗银行深圳分行、日本东京三菱银行深圳分行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在此之前,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已经...  相似文献   

6.
1.人民银行的工作重点应是,拟定银行系统反洗钱的政策措施和法规,建设和维护银行系统反洗钱金融信息数据中心,分析、鉴别、报告客户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信息。 我国《刑法》确定洗钱犯罪是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的形式之一,这就将洗钱犯罪纳入到金融犯罪的范畴。而维护金融管理秩序是人民银行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民银行是国家反洗钱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深化,央行为规范人民币银行结算帐户的开立和使用、维护金融秩序稳定、适应发展需要制定并颁布了《人民银行结算帐户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新《办法》的实施是我国为同国际惯例接轨,进行金融管理改革的重大举措,将对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银行客户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有六大缺陷毛瑞宁人民银行自1984年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的十年间,在推进金融改革、调节社会信用、稳定货币、繁荣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人民银行尚不具有完全的、现代意义的中央银行体制和功能,尤其在我国向社会...  相似文献   

9.
中国资本市场融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我国金融机构的改革进入快速进展的阶段,金融机构的运行将逐步依照国际惯例,参与国际竞争。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和社会资金的分配格局的变化,改变了单一银行储蓄分配资金。为企业融资面向资本市场,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融资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洋 《当代财经》2004,(5):40-44
基于理论界对邮政储蓄的不同认识,以及邮政储蓄、政策性金融与中央银行三者之间的资金往来和利率关系,揭示了在现行金融格局下,邮政储蓄转存制度是导致目前农村资金净外流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历史的角度对邮政储蓄业务开办的背景和转存人民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在不同时期的作用作出了评价;从货币政策操作的角度指出了邮政储蓄改革可能造成的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方泳 《当代经济》2006,(11):48-49
随着交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在香港先后上市,2006年末我国银行业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已经进入倒计时,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同业市场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资源配置和业务创新方面的竞争日趋"白热化".金融同业在客户、产品、政策、队伍等方面竞争加剧的同时,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相互依存、强强联合的格局愈加清晰.要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在现有的分业经营体制框架内,加强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之间在业务、技术和组织等方面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范围经济,这样既可以有效规避金融风险在银行、证券和保险机构之间的传递,又可以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一站式"全面的金融服务,使安全原则和效率原则得到兼顾和体现.可见,金融同业合作对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推动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12.
农村现有的金融机构并没有真正解决贷款难的问题,商业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支农能力有限,农村资金的大量外流和非农化是导致我国农村地区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村镇银行。村镇银行面临政府配套政策的不到位;结算不畅通;难以加入人民银行支付系统;可持续发展与服务于"三农"的两难选择。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金融创新,加大政府对村镇银行的扶持力度,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实行差别化监管,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生态,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解决贷款缺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霞 《经济问题》1993,(3):37-39
一与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企业相区别,银行经营的是货币这种特殊商品,其主要职能是充当信用中介,媒介产业资金的周转,融通资金,进行金融交易,并对社会的或单个的经济施加调控的影响。银行的企业性质为不同经济形态的社会所共享。应当承认,在建国初期,“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即顺应了当时的我国国情。但在以后长时期内仍将银行当作行政机关看待,却不能不说是失误。其结果是使银行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成为纯粹的国家货币簿记出纳机关和金融行政管理组织,偏离了银行固有的经济活动规律,没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推动金融创新与深化、提升社会融资效率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应高度关注其发展中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本文在借鉴主要经济体促进影子银行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促进其良好发展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构建前瞻性监管制度、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及处理好与金融创新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五十多年来集货币政策和银行监管于一身的大一统时代宣告结束,中国金融由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四驾马车并驾齐驱的局面正式形成。对此,也有人担心这四驾马车是否真能并驾齐驱?这个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1)以前人民银行既管货币政策又履行银行监管职能,对于金融市场风险、金融营运状况了如指掌,信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之初,多数中国人对货币、信用、债券和股票等事物还相当陌生,而且那时银行的业务范围狭窄,作用有限,人们只把银行当作社会的一个出纳、会计和居民存钱的部门。 人们金融意识的萌生得益于我国的改革开放。15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生活商品化、货币化、信用化的发展,金融改革速度加快,范围拓宽,金融在社会中的作用不断增大,它已经成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并与  相似文献   

17.
社会自律文化对经济、金融发展具有显见的重要作用,但如何对此进行实证评价一直是个难题.文章以银行发展和金融监管为切入点,通过跨国实证分析基本确认了社会自律文化在金融发展和金融制度选择方面的重要作用.实证结果表明,与较高的社会自律文化对应的是较高的银行绩效、较低的银行腐败、较高的监管效率、更加综合的业务经营方式以及更加独立和一体化的金融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8.
华北五省、市、区金融学会联席会,于五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在太原召开理论讨论会。会议就如何发挥银行体系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 一、关于银行的调节目标。大家认为应该分层次考虑: 1、对以人民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系的调节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金融活动日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宏观调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体制改革滞后是制约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瓶颈”。主要表现在:金融企业政企不分;银行缺乏自主权;中央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关系尚未理顺;银行与国有企业存在超经济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金融科技的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金融科技能否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促进银行信贷结构向更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方向调整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金融科技应用对银行信贷扩张的作用机制,然后选取2011-2018年我国220家商业银行面板数据,构建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的个体层面指标,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方法,探究了金融科技运用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金融科技运用有利于提高银行处理软信息的能力,提升信息精度,将更多金融弱势群体纳入业务范围,扩大银行总体信贷规模,促进信贷的信用结构和客户结构调整;第二,与全国性银行相比,对外合作模式下的金融科技应用对区域性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影响更加显著;第三,金融弱势群体的高风险溢价提升了银行的盈利效率,并推动了银行零售业务的进一步主动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