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5,(24):256-258
本文分析了新新贸易理论的提出背景、核心思想、中国经验和面临的挑战,以及多重异质性模型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企业已经成为出口行为的主体,基于企业层面异质性的新新贸易理论正在构建传统贸易理论的微观机理。新新贸易理论的核心理论思想是企业层面异质性是预测和解释贸易行为的基础,其经典模型是生产率异质性模型。这一模型极具理论启发,但也遇到了中国现实的挑战;拓展生产率异质性模型,发展多重异质性模型不仅可以提升新新贸易理论的现实解释力,而且可以释放更大的理论创新空间。  相似文献   

2.
从分析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存在的不足入手,阐述了当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新贸易理论,并对各种理论主要内容与观念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依据新贸易理论,我国在发展对外贸易应采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新贸易理论(异质企业贸易理论)的分析,并从企业的异质性和企业层面的贸易和投资现象两个方面剖析了该理论的特点,进而探讨了异质企业贸易理论对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实践指导意义,为中国企业实现跨国经营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以往国际贸易理论一直被分为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贸易理论两大对立的类型。新贸易理论是在二者对立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新的外贸政策逻辑 ,它是在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之间选择了一条中间性的道路 ,主张各国政府应遵循“有条件、合作”的贸易积极性规则制定和实施贸易政策。这一新理论对于目前以自由贸易政策为主导的发达国家与以保护贸易为主要政策内容的发展中国家都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贸易理论的阐述结合中国的外贸实践 ,分析目前中国外贸政策制定过程中在理论依据的选择上存在的问题 ,从而阐明新贸易理论对我国外贸政策的指导意义 ,进而得出中国外贸需要走继续加大开放力度和实施必要干预的综合道路。  相似文献   

5.
新贸易理论将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中,用来解释发达国家间日益增长的产业内贸易现象。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必然会越来越大。因此,新贸易理论及其政策分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资源贸易理论与政策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主流的理论和政策都是生产方式的产物,不同国家生产方式不同,国际资源贸易理论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国际资源贸易理论与政策进行研究是我国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从国际资源贸易的发展概况着手,对国际资源贸易政策措施的经济效益做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标:破解中国企业“传递贸易”之谜。研究方法:利用2000~2006年中国工企和海关数据,首先统计分析中企进行传递贸易的特征性事实,其次采用面板模型检验传递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和利润率溢价”,最后分别采用Bivariate Probit和Heckman模型分析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产品选择决策、出口后传递贸易产品生存状况和产品范围动态调整过程。研究发现:作为中国出口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贸易方式,传递贸易对促进整体出口迅猛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研究创新:从核心能力视角阐明了企业通过传递贸易有效解决其在出口产品多元化战略和发挥核心能力优势之间两难选择的作用机理。研究价值:揭示这种新型贸易模式对微观企业国际化成长和宏观政府破解当前出口困局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政策背景,试图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新视角来解释中国的出口扩张以及出口升级。通过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引入到质量异质性模型,推理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出口扩张及出口升级的关系等式,运用2002—2014年高度精细化的微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有利于促进出口扩张和出口升级,OFDI是发挥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效应的重要作用机制。自由贸易战略是我国应对当前“逆全球化”国际局势的重要对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为我国维持出口扩张和实现出口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扩散。本文通过阐述绿色壁垒、技术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分析了后危机时代新贸易保护主义呈现的新特点,并从政府、行业协会及企业等层面提出了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贸易理论不同,产业内贸易理论将产业组织理论引入其分析框架,从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行为角度来解释产业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形成,为厂商行为与贸易尤其是产业内贸易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作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三大基石,需求的多样性与重叠性、产品差异性和规模经济对企业如何跨国经营,提高一国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中,需求多样性和重叠性的存在有利于企业克服各种市场隔离,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标:总体贸易成本对一国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测算30个样本国与其所有贸易伙伴国的双边贸易成本和各国的总体贸易成本,并利用行业层面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将贸易成本与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禀赋一起,经验地研究总体贸易成本对一国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贸易成本可以和资本与劳动力等要素禀赋一样,成为比较优势的来源,影响一国对外出口行业的选择;一国即便不具有资本禀赋的优势,但只要不断降低总体贸易成本,完全可能选择生产并出口高贸易成本密集度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商品。研究创新: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经验研究了总体贸易成本对出口结构的影响。研究价值: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将出口退税政策变量纳入全球模拟(GSIM)模型,从产业层面和全球视角对出口退税政策通过价格机制影响有关国家的生产、进出口贸易流量、生产者与消费者福利等经济活动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7年全球纺织品生产与贸易数据,对我国纺织品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经济效应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将使我国纺织品的产出、出口以及行业生产者的福利都有所增加,而纺织品内销量有所减少以及消费者的福利受损。  相似文献   

13.
比较优势理论经过李嘉图、赫克歇尔和俄林等经济学家的发展,日臻成熟与完善.改革开放后,我国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大力发展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效.但是,依照"比较优势"形成的产业结构和贸易格局难以实现持续发展.我们应转变贸易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技术,培育"竞争优势",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从产业间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再到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重大转型,增加值贸易相较于传统贸易在经济周期传导中的作用得到显著提升。本文首先基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两国和三国框架下从理论上分析增加值贸易和传统贸易在传导经济周期中的异质性作用,然后基于国家层面采用2000—2014年的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值贸易对经济周期联动性具有显著且稳健的正向影响,而传统贸易的作用并不显著。这一结论印证了理论分析结果,即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的不断深入,增加值贸易逐渐替代传统贸易成为国际经济周期传导的核心贸易渠道。这为中国应对贸易保护和规避国际经济周期波动的传导风险,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经济稳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进入2009年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美国贸易救济调查机关甚至在几日内对中国出口商品发起多次反倾销法补贴合并调查,如此高频率的"两反"调查不得不引起中国政府和出口企业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危害性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为中国企业和政府提出了应对保护主义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近年来国际贸易理论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有争议性的一个焦点。它于80年代末被引进至国内,该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规模收益递增基础之上,与传统的贸易理论相比更接近现实。文中从其暗含的假定入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用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和其做比较,考察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小出口企业在贸易融资中陷入困境,如何帮助中小出口企业渡过难关,应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三个层面研究寻找解决中小出口企业贸易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增加背景下,增强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是一国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挖掘国际竞争潜力的重要举措。选取2008—2021年全球67个经济体面板数据,实证考察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会显著降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技术创新能有效抑制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负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智能化转型水平较高组中,技术创新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调节作用更强。因此,提出营造稳定有序营商环境、加快产业智能化转型、强化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期冀为增强我国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优势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1—2019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借助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数字贸易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实施显著扩大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同时也促进就业结构升级;政策实施通过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人力资本供给作用于制造业的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要素密集度、出口行为、所有制性质、产业技术特征和地区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同都将带来差异化影响;数字贸易进一步促进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研究结论从数字贸易视角丰富了对劳动者收益变动的思考,为以稳就业夯实民生工程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对贸易边际及结构的影响。研究方法: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普惠金融发展对于贸易的影响,提出普惠制金融发展不仅会从集约边际和扩展边际两个方面影响贸易的规模,而且会因为行业间外部融资依赖度的差异而影响贸易的结构。然后,运用我国10个省份15个制造行业2004~2013年的数据,检验了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地区出口的影响。研究发现: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于出口总体上具有促进作用,不过,普惠金融对于出口的影响在行业上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总体来说,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的行业,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出口呈现出较多正向影响,而在外部融资依赖度较低的行业,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出口越多呈现出较多负向影响。研究创新:理论上研究了普惠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边际的关系,并运用中国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价值:对于促进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和贸易转型升级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