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张鸿雁 《城市问题》2001,(6):2-4,41
城市郊区化与城市中心区的复兴是当代城市社会结构变迁运动的两种形式,也是一对矛盾范畴."郊区化"已经成为工业社会以来特别是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最集中表现形式,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出现了不同意义和不同层次的"郊区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进程空间周期理论认为城市化历程由(向心)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阶段组成.以美国为例,根据人口分布的空间变化情况,指出无论从整体上的大都市区还是个体太都市区分析,四阶段的城市化进程空间周期理论都是站不住脚的.城市化进程空间周期理论以有着严格限制条件而成立的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现象为基础进行理论演绎,而研究视野又只局限于1990年之前的城市化时期,结果导致了理论建构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大都市郊区化下的社会空间分异、社区碎化与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城市空间公正的"社会论"观点,从"城市生活空间质量观"的角度,分析中外国家城市郊区化的社会内涵、机制与社会空间分异现象.在对中国快速郊区化过程中大城市郊区社区碎化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空间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周佳  李忠富 《价值工程》2012,31(32):57-59
在我国,逆城市化现象已经出现。根据逆城市化理论,研究各国"逆城市化"发展特点,对比中美两国逆城市化现象的区别。在此基础上,分析形成我国逆城市化的原因所在,并最终提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时出现的一种城市异化现象。美、英等城市化起步较早的国家已先后经历了“逆城市化”阶段,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也出现了这一现象。由于“逆城市化”现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中心城区的人口向城市外围或腹地迁移,故本文选取ROXY指数对城市中心和外围常住人口增长比例进行测量,以此判断选取的样本城市是否出现“逆城市化”,并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6.
当代美国城市化演变、趋势及其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美国城市化向郊区化或逆城市化阶段转变,人口、工厂、商店及各种机构从大城市中心迁移出去,在外围的郊区及小城镇重新定址.在城市化演变过程中,由城市中心及郊区次级中心组成新型的大城市地区逐渐多中心化乃至无中心化,整个大城市地区支离破碎.与此同时,城市系统趋于集群化,幅员辽阔的大城市地区经济经过分化与整合,城市化向非城市地区扩散与渗透,出现了新的城市化影响地区,对城乡地区构成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城市中低收入者的被动郊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对被动郊区化现象进行探讨,提出了被动郊区化的概念以及回顾了其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我国当前中低收入者被动郊区化的成因,主要包括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土地功能置换、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三个方面;总结了被动郊区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即原有社区的解体,同质住区的分异等;最后提出了调控中低收入者被动郊区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曾鹏 《城市问题》2007,(6):24-27
在生态学理论中,谈到生物的种间竞争时会引入"寄生"与"共生"两个概念.从种间竞争的角度看城市的成长也可以分为"寄生"和"共生"两种模式,"寄生"和"共生"现象在城市群中对不同类型和不同能级的城市都有借鉴意义,从"寄生"到"共生"再到超越是城市成长中的必然过程,是城市成长的必然的理性选择,也是城市自然"进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郎咸平 《潮商》2012,(2):61-63
"逆城市化"这个概念是美国地理学家波恩在1976年提出来的.它指的是西方国家的"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之后,大量城市人口开始往郊区或者农村流动.美国"逆城市化"的时候,第一步,富人先搬出去,因为他们很有能力,有钱,可以把自己照顾得很好.他们搬出去之后,附近的一些基础设施就建起来了.第二步,中产阶级搬出去,因为富人搬出去之后,相关配套设施也慢慢出来了.更多配套设施出来了后,一些工厂也搬出去了,到最后形成一个具有多项功能的小城镇.这小城镇交通不拥挤,环境优雅,治安良好,工厂、公司又都在附近,慢慢就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依附于大城市的小城镇,这就是一个富裕社会发展到最后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城市郊区化与城市中心区的复兴是当代城市社会结构变迁运动的两种形式 ,也是一对矛盾范畴。“郊区化”已经成为工业社会以来特别是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的最集中表现形式 ,无论是发达国家 ,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出现了不同意义和不同层次的“郊区化”现象。但是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中国学者过多地注意发达国家已经完成的“郊区化”问题 ,而对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出现的城市中心区的复兴和“中产阶级的回归”关注得不够。事实上 ,中国虽然仍然处在工业化的过程中 ,郊区化和城市中心区更替已经出现了某种同步发展状态 ,如上海、北京…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诸多大中城市郊区化进程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现象是:高档和低档住宅的二元分立,从而破坏了人们居住空间的复合性及和谐性.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并非人们的"阶层"意识,而是城市郊区化的潜在思路:仅仅关照人们的居住,却没有关照人们的生活,人们的完整生活在郊区化过程中被割裂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是构建混合式社区,而其理论基础是新都市主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郊区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城市郊区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对郊区化的研究有利于认识城市发展的过程.从已有的郊区化理论成果出发,以市场经济为背景提出了郊区化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郊区化的市场和制度改革驱动机制;郊区化的过程;城市郊区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不同规模的居民点构成中心地等级体系,人口规模与密度仅能提高中心地的市场规模,而不能提升市场的功能等级;区域交通条件的改善在城市化阶段有利于高级中心地的发展,在郊区化与逆城市化阶段则有利于低级中心地的复兴,产生大城市的衰退;世界经济一体化使得小城市可以有大市场,城市功能等级不再取决于人口规模,而是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马祖琦 《城市问题》2007,6(10):86-90
从美国郊区化与城市蔓延的典型特征入手,简要回顾了理性增长产生的背景.在此基础上,从内城贫困、居住隔离、空间失衡和公正健康四个层面分析了城市蔓延引发的社会及经济后果.随后就若干论点介绍了城市蔓延与理性增长之间的理论之争.最后借鉴美国经验教训,对我国城市化道路和土地利用模式展开思考,认为要转变方式,树立科学的区域发展观;借鉴西方城市健康的分析框架,努力探索"健康城市规划";充分发挥规划政策在应对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综合调控作用;公平公正,追求社会稳定和谐,发挥政府力量对市场扭曲的矫正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快速城市化时期,我国一些大城市逐渐表现出郊区化特征。本文以城市郊区化为背景,从新自由主义的视角,分析了市场转型期间,政府分权、土地改革和住房制度改革是城市郊区化发展的基础;以转型为切入点,分析了"有中国特色"的新自由主义的政府企业性开发、竞争和再分配模式成为导致城市郊区化产生的主要动力机制;最后分析了新自由主义视角下城市郊区化所产生的空间特征和负面影响,试图从新的视角揭示中国城市郊区化更深层次根源。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存在着隐性的逆城市化效应.当逆城市化效应从量变发展到质变的时候,城市的发展将出现逆城市化效应.逆城市化作为城市化过程的逆向系统,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阻碍城市化的进程,又可以启动城市系统的自我调节恢复功能.本文通过总结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城市化和逆城市化内涵、演进机制、影响因子及其评估深入的探究城市化系统.通过深入了解城市化与逆城市化,揭露其内在运行机制以及演进规律,以便政府及早调整政策方向,来规避逆城市化循环,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浪费以及缩短城市化进程所需的时间,更快地达到均衡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九五之尊"也可称为"九五至尊".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九五"决不可等闲视之,"九五"是个特定的概念,"九"、"五"两个数字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只有特定的人才能享有和使用这样一个概念,这个人就是皇帝.那么,为什么"至尊"一定要是"九五"呢?这就需要对"九"和"五"两个数字做一番具体解析.……  相似文献   

18.
定义"高质量"与"透明度"的紧迫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较详细地研究了利维特在1997年9月29日提出"高质量"和"透明度"两个名词的历史背景和现状.虽然这两个名词已普遍用来表示人们对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渴望的质量,但两个名词并没有普遍同意的定义.非常遗憾的是IASB已决定在他们制定的联合概念框架中,不把这两个名词增列为信息质量特征.2009年在伦敦举行的最高层会议,20国集团的首脑宣布了金融规章改革一揽子计划,就用了"高质量",建议IASB制定全球适用的、高质量的会计准则.同样,在2008年底美国证交会"关于可调到市价会计的研究"报告也在关键建议中应用了"透明度".上述两例说明这两个名词在若干重要文献中使用越来越普遍.因此,文章建议IASB与FASB重新审阅这两个名词并尽可能快地给出恰当而权威的定义.  相似文献   

19.
住宅郊区化是大势所趋,目前北京正处于城市郊区化的第一个阶段——城市居住功能郊区化。中国的城市郊区化将很可能经历与美国相似的过程,但将更多地依赖公共交通(地铁、城铁、轻轨等),社区配套商业设施和中小型购物中心将更适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20.
陈超  胡彬 《城市问题》2007,(10):56-62
以杭州市为例,从人口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的动因入手分析了城市郊区化的机制,认为中国的城市郊区化受到政府规划与政策的较大影响,且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府对郊区城市化的导向作用主要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展开,并采取了尽量不触及现行体制的做法,在降低政策成本的同时,也使得我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特点.从城市形成与演变的角度阐释了我国城市郊区化的发展机制,并就政府提升城市功能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