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飞 《海南金融》2014,(10):19-22
巨灾债券沟通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利用资本市场雄厚的资金实力来弥补再保险市场承保能力的不足。巨灾债券在我国尚属空白,税收制度的不完善是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应在深入分析巨灾债券的交易结构与本质属性的基础上,以巨灾债券的税收理念为指导,建立巨灾债券税收制度,以促进金融创新,增加巨灾保险供给。  相似文献   

2.
田帆 《中国保险》2014,(5):42-45
巨灾债券是发行收益与指定的巨灾损失相连接的债券,它与行业损失担保、应急资本、巨灾期货等同属保险连接证券的一种。巨灾债券是利用市场化机制将集聚的风险从保险市场分散到资本市场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提升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也有助于提升政府部门的灾害补偿能力。面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地方政府财力有限的现状,将保险连接证券纳入多层次巨灾保险体系,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十多年来,作为连接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工具,巨灾风险证券化的产品很多。其中,巨灾债券的发行量最大、最为成功,它在扩大了保险承保能力的同时,为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一种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工具。在分析巨灾债券的发行情况的基础上,对金融危机前后以及金融危机期间,巨灾债券对投资组合有效前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巨灾债券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能够改善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并扩展投资组合的有效前沿,特别是在金融危机期间,这种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巨灾风险管理基金的重要作用 巨灾风险管理基金是以金融保险产品为载体,由政府、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用于分散风险与承担巨灾损失的专项资金。该基金作为巨灾风险市场化、社会化的资源整合平台,是一种巨灾发生前实施积累、发生后用于经济损失补偿的灾前融资新型制度,能够把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我国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险风险证券化使风险卖者和买者能够通过金融市场得以部分或全部匹配,而作为其主要形式之一的巨灾债券有助于扩大保险资金来源,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对于加快我国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相结合的进程非常有利。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对巨灾债券在我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了保险证券化在我国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和障碍,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后期形成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浪潮.我国保险市场在过去几十年的创新历程中不仅成功开发了投资连结产品等新型的保险产品,而且结合资本市场开发出了巨灾债券、财务再保险等多种新型金融工具.本文从我国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现状出发,分析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的意义和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推动我国保险市场金融工具创新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巨灾损失的规模往往大大超过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救灾资金,农业慈善巨灾债券给低概率高损失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到资本市场提供了机会。在探讨农业慈善巨灾债券的背景、性质和作用基础上,运用修正的Wang两因素模型,以河南省洪灾为例对农业慈善巨灾债券的定价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农业慈善巨灾债券可以成为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分散的一种有效替代工具。  相似文献   

8.
巨灾保险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提供,单纯依靠政府和私人市场提供都存在较大弊端,政府和私人部门合作,采用混合供给模式可以形成互补优势,提高效率,这已成为国际巨灾保险市场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以混合供给模式下的巨灾保险市场为对象,分析巨灾保险市场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并对如何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巨灾债券是巨灾风险转移资本市场上交易最活跃、使用最广泛的金融创新产品。本文创新性的引入资产、负债和利率模型,结合我国地震损失程度和频率分布对我国巨灾债券定价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在资产负债管理视角下首次对多风险因素作用下的我国巨灾债券定价进行了量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违约风险、道德风险、基差风险对巨灾债券价格具有显著的影响且其共同作用使巨灾债券价格进一步降低,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可以分散上述风险。本文研究对保险公司发行巨灾债券具有精算定价参考作用,同时表明保险公司在发行巨灾债券时应当加强其资产负债管理,以达到规避风险、保障偿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巨灾风险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能够有效地转移和分散巨灾风险。本文首先阐释了传统风险管理技术——再保险的微观运作机制,并指出其在面对巨灾风险时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进而推演出引入巨灾保险风险证券化的必要性。本文以1978~2010年间中国发生的214起地震灾害事故为样本,根据地震损失分布特点并利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债券定价原理推算了地震巨灾债券的收益率及价格,从而对我国地震巨灾债券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结合我国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信用债市场发展进入新时期,信用违约的常态化和高收益债券市场建立的需要催生了对信用风险管理和信用增级的需求,而债券保险正是满足这两种需求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借鉴债券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债券市场与债券保险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我国债券保险发展滞后源于制度建设落后、信用保护卖方保障不足等原因导致的盈利困难,并提出和论证了由保险公司提供结算型债券保险的新型保险模式。最后就当前我国债券保险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从发展传统型债券保险和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两个角度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巨灾风险可保性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家智  陈利 《保险研究》2011,(11):20-30
巨灾保险虽然一直未能真正踏上破冰之旅,但近年频发加剧的巨灾,使巨灾保险再次成为保险业的聚焦领域。巨灾风险可保性争论不休,业界徘徊不前,厘清巨灾风险的保险属性,可否引导市场参与巨灾风险的有效管理,特别是金融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联动推进,更是尚需解决的问题。基于巨灾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认为,我国巨灾风险具备可保性有其理...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保险中的政府角色:理论诠释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保险的发展过程中,其是否属于(准)公共产品、农民的风险态度、政府是否该介入、如何介入,不仅在一般的理论层面存在争议,而且也涉及政府与市场关系等特殊性问题。在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之后,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对政府介入解决我国农业保险三大基本特征(供给和需求的双重不足,市场发育和制度规范的双重缺失,以及逆选择与道德风险严重)的定位及行为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如果只从市场集中度判定市场竞争的程度,难以客观地反映出真实状况,本文使用Bresnahan与Lau提出的BL模型,利用非结构的方法使用更多信息分析我国财产保险市场。在财险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下建立模型,采用2002年至2009年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从而分析我国财险市场竞争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市场属于高度竞争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里程定价的车险产品不但可以通过合理反映被保险人的保险成本以体现保费收取的公平性,而且一定程度上具有有效缓解交通堵塞、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等综合社会效益,目前已成为欧美发达国家车险市场上一款流行的产品。在系统梳理和总结国外车险按里程定价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效益分析,并对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将为我国车险市场改革和产品结构升级提供启示,也为我国财险公司开发按里程定价的车险产品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以更加有利于我国车险费率市场化和非寿险公司的科学经营。  相似文献   

16.
邱剑 《保险研究》2012,(1):78-85
本文通过收集全球地震灾害发生的数据,归纳出全球地震的变化趋势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概述了我国地震活动规律和地震带分布特征,并引用稳定分布函数分析了地震损失具有右偏、厚尾、长尾特性,解释了我国地震保险供需矛盾的原因。最后描述了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对地震风险的控制思路,提出了由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保险市场的开放,中国的保险业出现了飞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大量资金、先进技术流入的同时,中国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到底如何?在竞争力方面,中资、外资保险公司各自的表现如何?以"2011年保险公司竞争力研究报告"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将"中资外资"这样一个定性的概念用数学上定量的形式表现在数学模型中,进而分析定性因素"中资、外资"对人身险公司竞争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比较制度分析:一个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君 《保险研究》2011,(5):117-127
很多研究表明巨灾风险的存在是我国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一个主要原因,对其背后的原因从微观层面进行了诸多论证,并提出了相应的巨灾风险分散的手段,但对于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研究则刚起步.至于从制度层面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本文以大量的现有文献研究为基础,首次运用比较制度分析对农业巨灾风险管理进行制度层面的分析,认为互...  相似文献   

19.
以风险度量为基础确定偿付能力最低资本标准正成为国际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的趋势。本文以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的经验数据为基础,通过对财产保险公司面临的保险风险进行度量,确定对应的偿付能力最低资本标准,并对我国建立以风险度量为基础的偿付能力最低资本标准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高明  郭姝辛 《保险研究》2011,(11):12-19
促消费、扩内需是现阶段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这意味着要减少居民的未来风险,提升其消费信心。保险业作为防范个体及家庭风险的有效手段,有助于保障消费计划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利用1985年-2009年保险市场和居民消费层面的年度数据,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了保险业发展对居民消费的现实作用,研究表明:保险业发展对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